《混凝土生产与质量控制》是按照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要求及规范进行编写的,采用*标准和规范,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加大实践运用力度。本书在混凝土材料的生产教学内容上按照混凝土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任务分章节,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根据任务内容进行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学生学习方面做到了学习有目的,在教师教学方面做到了教学有章法。本书共分七个项目,包括:混凝土原材料进厂的检测与验收、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测试、混凝土耐久性及测试、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混凝土工程质量评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某些章节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应用案例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
《陶瓷工业窑炉》着重介绍了目前陶瓷工业应用广泛的明焰式窑车隧道窑、辊道窑、梭式窑,同时对传统的陶瓷窑炉及电热窑炉也作了一些保留,以尽量使读者对陶瓷工业窑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具备使用、改进和设计现代陶瓷工业窑炉的能力。
《水泥与水泥混凝土》是一本系统论述水泥及混凝土材料性能与结构等方面的著作。内容包括水泥物理化学基础、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矿物特征、水化机理、水泥石结构及工程性质、普通混凝土材料组成、和易性、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耐久性、配合比设计方法、质量控制、外加剂、道路混凝土新技术、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可作为高等学校公路与城市道路及材料专业研究生参考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学习参考。 注意:此书由于更换过封面,以您收到的实物封面为准。
本书以传统的多晶硅和石英玻璃的生产方法为基础,介绍了多晶硅和石英玻璃联合制备法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操作要点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的几个途径,并总结了相关安全生产的知识。 内容紧密结合生产操作实际,阐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知识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多晶硅和石英玻璃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有关院校材料专业和冶金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和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详细介绍了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及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熟料煅烧、水泥制成、性能及应用、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介绍了其它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生产的知识。本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特点。
本书以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和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详细介绍了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及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熟料煅烧、水泥制成、性能及应用、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介绍了其它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生产的知识。本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特点。
本书以传统的多晶硅和石英玻璃的生产方法为基础,介绍了多晶硅和石英玻璃联合制备法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操作要点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的几个途径,并总结了相关安全生产的知识。%
本书以传统的多晶硅和石英玻璃的生产方法为基础,介绍了多晶硅和石英玻璃联合制备法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操作要点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的几个途径,并总结了相关安全生产的知识。 内容紧密结合生产操作实际,阐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知识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多晶硅和石英玻璃生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有关院校材料专业和冶金专业师生参考。
《硅酸盐工业分析(高等学校教材)》按照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规范及其培养目标和要求编写。将分析化学的方法原理与硅酸盐材料生产中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分析检测项目和检测技术相结合,针对性、实用性强。全书共分十四章。 章至第四章为共用部分,主要介绍定量分析过程、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结果计算等;第五章至第十三章为各种分析方法,主要选择了目前硅酸盐工业分析中广泛应用的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电位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等;第十四章为硅酸盐系统分析方法,主要介绍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生产中有代表性的原材料、制品的系统分析方法。 徐伏秋、杨刚宾主编的《硅酸盐工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功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工艺原理。着重介绍了代表性功能陶瓷和超导陶瓷、电容器介质陶瓷、压电陶瓷、敏感陶瓷、磁性陶瓷、生物陶瓷、结构陶瓷、陶瓷基复合功能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生产工艺条件与性能的关系。对国内外功能陶瓷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及其应用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用价值。可作为从事功能陶瓷材料、元器件的应用研究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用书和高等 学校有关功能陶瓷材料的专业教学用书。
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陶瓷原料加工与坯釉料制备技术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全书共分八个项目,项目设计按陶瓷坯釉料制备的技术岗位梯度展开,即项目一:陶瓷原料选择;项目二:原料的加工处理技术;项目三:注浆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四:可塑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五:压制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六:坯料配方设计;项目七:釉料制备技术;项目八:釉料配方设计。每个项目都包含了不同的知识点和工作任务。项目中所要学习的工作任务可以是交叉与重复的,比如坯料制备中部分内容要穿插到坯料配方等工作任务中。通过不同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工作任务的执行,更方便高职学生掌握的陶瓷坯釉料制备知识。 本教材可以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陶瓷坯釉料操作工向更高层次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水泥煅烧工艺及设备,重点介绍了回转窑煅烧工艺、熟料烧成原理、回转窑结构、回转窑工作原理、回转窑操作、煤粉燃烧器、熟料冷却系统、预分解窑系统、耐火材料的选用、熟料煅烧的节能和环保等内容。该书内容丰富、新颖、完整,观点明确,论述清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每章有简介、小结和思考题,并提供了阅读材料。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中等职业和技工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水泥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学习及企业职工培训、继续学习的教材。
《水泥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丛书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为主,兼顾其他生产工艺,涵盖水泥生产的全过程,重视近年来水泥工业采用的新技术、新装备,采用问答方式,按照水泥从业人员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不同技能要求,提出问题,给出答案,着重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系统性、等级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水泥中央控制室操作员》就是该丛书之一。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制订的。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下沙恒升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22493:2008《微束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术术语》(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 ——增加了中文索引。 本标准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香庭、曾毅。
肖争鸣主编的《水泥工艺技术(第2版十二五职业教育 规划教材)》以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及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同时介绍了原料及预均化技术、生料制备技术、生料均化技术、熟料煅烧技术、水泥制成技术、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应用、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和其他通用水泥生产技术。 本书系“十二五”职业教育 规划教材,经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主要作为高等学校建筑材料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水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岗位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作为职工培训教材。
肖争鸣主编的《水泥工艺技术(第2版十二五职业教育 规划教材)》以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及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同时介绍了原料及预均化技术、生料制备技术、生料均化技术、熟料煅烧技术、水泥制成技术、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应用、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和其他通用水泥生产技术。 本书系“十二五”职业教育 规划教材,经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主要作为高等学校建筑材料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水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岗位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作为职工培训教材。
本书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它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概算指标和编制工程招投标、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本书旨在填补工业建筑工程中涉及面较大的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预算(或基础)定额中的缺项,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报价的需求,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材料,新工艺。 本指标依据《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002)和现行的劳动定额编写。主要包括整体面层、块料砌筑面层、涂料面层、防火涂料面层、隔离层及其他共五个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表和相应的指标计算附表。指标表现形式以工程直接费表示,其中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台班费。指标的计算基础详见各项目指标计算附表。
本标准是对JC/T730—1984(1996)《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 730一1984(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冷却机出口飞灰对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影响; ——窑头漏风系数由“5%~10%”改为“2%~10%”(1984年版的4.1.2.2,本版的6.1.2.2); ——对部分符号和单位进行了修改; ——删除原标准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附录A、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730一1984(1996)。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继开、陶从喜、肖秋菊、倪祥平、王仲春、彭学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
本标准与EN 1112:1997《卫生洁具淋浴花洒(PN10)》和AS/NZS 3662:2005《花洒的性能要求》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九牧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先湖、刘幼红、林声雁、邓小清、李直、谢晓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