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原料生产操作》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丛书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理论上够用,指导生产中实用”、“注重岗位,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力求突出浮法玻璃生产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同时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实时性;书中有大量的图表,适合从事浮法玻璃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岗位操作人员阅读,本丛书也可作为玻璃工程人员的技术参考、岗前培训用书。
《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包含了湿拌砂浆生产控制,干混砂浆生产控制,干混砂浆产品检验规则,湿拌砂浆产品检验规则,施工质量控制预拌砌筑砂浆,预拌抹灰砂浆,预拌地面砂浆等内容。《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解释。
本书结合国家有关节能与环保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介绍了节能玻璃和环保玻璃的种类、产品性能、生产技术、工程应用技术等,从中还可以了解这两类功能玻璃在建筑及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电子信息业、太阳能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 本书可供从事平板玻璃及其加工玻璃生产、研发、销售与管理的科技人员阅读,对于建筑设计及工程施工等领域的相关人员也有的帮助作用,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节能型高温隔热材料--耐火纤维(也称为陶瓷纤维和硅酸铝纤维)热过程的主要特征:传热、析晶、收缩、衰变、介绍了以耐火纤维为基的各种节能型新产品和施工技术、粒状耐火纤维浇注料的特性及应用技术、耐火纤维喷涂技术及施工工艺等,最后介绍了以氧化铝纤维作为增强相(增强体)的特殊复合材料技术及发展趋势。 本书可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军工和热电等行业从事耐火保温材料、工业炉窑和热工设备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耐火材料基本知识、耐火材料生产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解答。这是一本耐火材料专业普及性读物。 全书分十一章:章耐火材料基本知识;第二章耐火原料;第三章耐火原料加工;第四章耐火材料成型;第五章耐火材料干燥与烧成;第六章耐火制品;第七章性能及测试;第八章特殊耐火材料;第九章不定形耐火材料;第十章耐火材料应用;第十一章耐火材料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全书共列出666个问题。 本书可供耐火材料厂、矿从事耐火材料生产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阅读,也可作为技术培训资料和考工晋级的参考材料。
本标准是对GB/T 5070.1-5070.12-2002《镁铬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的整合修订,本标准与上一版的主要区别如下: ——扩展了分析方法的测定范围; ——修改了分析方法的允许差; ——增加了测定高含量氧化铁的EDTA容量法; ——增加了测定三氧化二铬的酸溶法和碱熔法的直接滴定法; ——修改了标准名称。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GB/T 5070.1-5070.12-2002。 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冶集团武汉冶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营口青花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红丽、吴嘉旋、靖振梅、杨红、李丽萍、王萍、王艳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5070.1-5070.12-1985、GB/T 5070.1-5070.1
GB/T 22459--2008《耐火泥浆》包括7个部分: ——第1部分:稠度试验方法(锥入度法); ——第2部分:稠度试验方法(跳桌法); ——第3部分:粘接时间试验方法; ——第4部分:常温抗折粘接强度试验方法; ——第5部分:粒度分布(筛分析)试验方法; ——第6部分:预搅拌泥浆含水量试验方法; ——第7部分:高温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 22459--2008的第1部分,等同采用IS0 13765—1:2004《耐火泥浆——第1部分:锥入度法测定泥浆的稠度》(英文版)。 本部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GB/T 7962《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分为20个部分: ——第1部分:折射率和色散系数; ——第2部分:光学均匀性斐索平面干涉法; ——第3部分:光学均匀性全息干涉法; ——第4部分:折射率温度系数; ——第5部分:应力双折射; ——第6部分: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 ——第7部分:条纹度; ——第8部分:气泡度; ——第9部分:光吸收系数; ——第10部分:耐X射线性能; ——第11部分:可见折射率精密测试; ——第12部分:光谱内透射比; ——第13部分:导热系数; ——第14部分:耐酸稳定性; ——第15部分:耐潮稳定性; ——第16部分:线膨胀系数、转变温度和弛垂温度; ——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 ——第18部分:克氏硬度; ——第19部分:磨耗度; ——第20部分:密度。 本部分为GB/T 7962的第l2部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特性、结构、分类、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铌钽酸盐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全书共分8章:章论述了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研究背景、特性、结构、分类、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其应用;第二章介绍了铌钽酸盐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固相法制备技术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单一氟化物掺杂和多种氧化物联合掺杂对铌酸锌陶瓷低温烧结的作用机理以及对其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第五章和第六章介绍了不同晶位离子取代对铌酸锌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介电性能的调控方法;第七章介绍了铌酸锌和钽酸锌两相复合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第八章介绍了关于铌钽酸盐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重要结论和对21世纪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展望。本书内容丰富,学术思想新颖,叙
本书是一本介绍陶瓷工艺设计制作全过程的教科书。其教学角度更注重工艺制作,实用性非常强。不仅可作为院校陶艺专业教材,而且可作为陶瓷厂的岗位培训教材。 本书内容包括:原料、陶瓷成形的方法、陶瓷器皿造形设计、陶瓷胚胎表面装饰处理方法、施釉技法、烧窑法、烧制法等。本书生产操作性很强,是一本很实用的教材。
GB/T 23312《漆包铝圆绕组线》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120级缩醛漆包铝圆线; ——第3部分:130级聚酯漆包铝圆线; ——第4部分:155级聚酯漆包铝圆线; ——第5部分:180级聚酯亚胺漆包铝圆线; ——第6部分:18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复合漆包铝圆线; ——第7部分:20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漆包铝圆线。 本部分为GB/T 23312的第7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317—25:1997《特种绕组线产品标准第25部分:200级聚酯或聚酯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漆包铝圆线》第2.2版本(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增加了3.2“外观”; ——增加了第23章“针孔”试验。
GB/T 7962((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分为20个部分: ——第1部分:折射率和色散系数; ——第2部分:光学均匀性斐索平面干涉法; ——第3部分:光学均匀性全息干涉法; ——第4部分:折射率温度系数; ——第5部分:应力双折射; ——第6部分: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 ——第7部分:条纹度; ——第8部分:气泡度; ——第9部分:光吸收系数; ——第10部分:耐X射线性能; ——第11部分:可见折射率精密测试; ——第12部分:光谱内透射比; ——第13部分:导热系数; ——第14部分:耐酸稳定性; ——第15部分:耐潮稳定性; ——第16部分:线膨胀系数、转变温度和弛垂温度; ——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 ——第18部分:克氏硬度; ——第19部分:磨耗度
本教材基本内容分为四部分。部分基础知识,是通用部分;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是按工种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编写,共3个工种15个技术等级,内容结构由浅到深。编写时,我们汲取了学术界有关水泥检验方面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的检验方法,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走访请教了几十位在水泥检验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师傅,充分考虑到了各检验岗位工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要求,注重培养检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时,高一级的技能培训应从通用部分学起,覆盖自本级以下的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