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业窑炉》着重介绍了目前陶瓷工业应用广泛的明焰式窑车隧道窑、辊道窑、梭式窑,同时对传统的陶瓷窑炉及电热窑炉也作了一些保留,以尽量使读者对陶瓷工业窑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具备使用、改进和设计现代陶瓷工业窑炉的能力。
本书以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和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详细介绍了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及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熟料煅烧、水泥制成、性能及应用、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介绍了其它通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生产的知识。本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特点。
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陶瓷原料加工与坯釉料制备技术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全书共分八个项目,项目设计按陶瓷坯釉料制备的技术岗位梯度展开,即项目一:陶瓷原料选择;项目二:原料的加工处理技术;项目三:注浆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四:可塑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五:压制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六:坯料配方设计;项目七:釉料制备技术;项目八:釉料配方设计。每个项目都包含了不同的知识点和工作任务。项目中所要学习的工作任务可以是交叉与重复的,比如坯料制备中部分内容要穿插到坯料配方等工作任务中。通过不同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工作任务的执行,更方便高职学生掌握的陶瓷坯釉料制备知识。 本教材可以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陶瓷坯釉料操作工向更高层次
本书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它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概算指标和编制工程招投标、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本书旨在填补工业建筑工程中涉及面较大的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预算(或基础)定额中的缺项,满足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报价的需求,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材料,新工艺。 本指标依据《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002)和现行的劳动定额编写。主要包括整体面层、块料砌筑面层、涂料面层、防火涂料面层、隔离层及其他共五个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表和相应的指标计算附表。指标表现形式以工程直接费表示,其中含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台班费。指标的计算基础详见各项目指标计算附表。
本标准是对JC/T730—1984(1996)《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JC/T 730一1984(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冷却机出口飞灰对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影响; ——窑头漏风系数由“5%~10%”改为“2%~10%”(1984年版的4.1.2.2,本版的6.1.2.2); ——对部分符号和单位进行了修改; ——删除原标准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附录A、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c/T 730一1984(1996)。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继开、陶从喜、肖秋菊、倪祥平、王仲春、彭学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
本标准与EN 1112:1997《卫生洁具淋浴花洒(PN10)》和AS/NZS 3662:2005《花洒的性能要求》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九牧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先湖、刘幼红、林声雁、邓小清、李直、谢晓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书从混凝土多孔砖的产品设计、生产及其砌体的力学性能到房屋的承载力分析、试验研究、抗裂性能、抗震性能等方面对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砌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1章绪论;第2章混凝土多孔砖生产与应用可行性分析;第3章混凝土多孔砖产品设计;第4章混凝土多孔砖性能、原材料及其资源分析;第5章混凝土多孔砖生产技术;第6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基本力学性能;第7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的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技术;第8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第9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的墙柱设计;第10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裂缝控制;第11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第12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的施工技术。 本书可供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管理部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房屋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师生
本书是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重点建设课程指定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陶瓷材料、陶瓷复合材料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并综合了国内外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生产的*成果,系统地介绍了陶瓷材料的化学键、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分析技术、力学和热学性能、陶瓷材料断裂力学,常用的陶瓷材料,以及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工艺过程,并介绍了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的理论、技术和界面控制方法。同时介绍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本书除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外,还可供从事高性能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人员参考。
本书共收录商品砂浆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优秀论文53篇,内容涉及商品砂浆的原材料、配制技术、产品性能、生产设备与工艺、标准规范、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市场动态和政策导向等方面。内容丰富,参考性强。 本书可供商品砂浆的研究、应用人员及施工人员,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朱祖培先生是我国水泥界知名老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曾长期担任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为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也为我国水泥工业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作出了贡献。朱祖培先生曾在国内专业报刊发表了很多科技论文,在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收录了朱祖培先生在不同时期发表的24篇论文。 本书的文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技术分析;一类是针对水泥行业发展趋势的宏观论述。每当某些工艺、设备、生产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生长成熟过程中累积的许多问题需要梳理、总结,或尚处于认识上的模糊状态时,作者总是不失时机地从理论高度系统地予以阐明。这些文章按发表时间顺序编排,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我国水泥工业技术发展脉搏的律动,感受到老一代水泥工作者热爱水泥事业的拳拳之
本书实验包括六部分内容,分别是分析天平、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基本仪器分析、综合分析和研究型实验。实验内容贴近工厂化验室分析测试项目的实际,涵盖一般硅酸盐工厂常见项目分析,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典型硅酸盐样品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根据试样特点独立进行准确分析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分析工作的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使用。
本书为冶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是参照冶金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根据耐火材料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编写的,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本书内容包括:耐火原料加工,耐火原料加工设备操作技术,耐火原料加工的附属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耐火泥料的制备,耐火制品砖型图,耐火制品的半干法成型设备,模具的装配,耐火产品成型的安全生产和砖坯的干燥等内容,各章之后附有相应的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耐火材料厂进行原料破粉碎、成型、干燥、半成品拣选等岗位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耐火材料专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耐火材料专业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小型混凝土砌块的种类、技术性能、原材料的质量要求、砌块厂的设计原则、主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方法、产品弊病的处理措施、砌块的使用要求以及饰面处理等内容。本书可供中小型建材企业或墙体材料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阅读,也可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
本书以结构化学为基础,重点阐述玻璃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系统地介绍了玻璃的化学组成在玻璃结构中的作用和各类成分对硅酸盐玻璃性质的影响规律,并介绍了非硅酸盐玻璃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在内容安排上,对光学玻璃及其分类、光学玻璃的物理性质计算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介绍,在玻璃结构一章的内容中除了介绍了几种传统的玻璃体系的结构,还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非氧化物玻璃(如硫属玻璃和氟化物玻璃)的结构及氟磷酸盐玻璃的结构、逆性玻璃的结构等内容。
李东旭主编的《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及相关技术》工业副产石膏是各行业在生产主产品的过程中排放的一种工业废弃物,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钙,会有零至两个结晶水。目前工业副产石膏的主要利用途径是用做水泥缓凝剂以及制备石膏板,但是其利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且工业副产石膏的利用率极低,大部分企业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堆放处理。 《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及相关技术》综合国内外对工业副产石膏的利用方法,结合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对工业副产石膏的有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工业副产石膏在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石膏、传统建筑制品和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具体的技术工艺,对其在利用中易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措施。理论联系实践,适合从事工业副产石膏生产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水玻璃砂的工艺原理及实用生产技术,还介绍了水玻璃砂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成就及其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水玻璃砂的工艺原理及特征、水玻璃黏结剂的老化及改性、CO2硬化水玻璃砂、有机酯硬化水玻璃砂、水玻璃砂涂料、水玻璃旧砂再生技术、水玻璃砂工艺技术研究的*成果及发展方向、水玻璃黏结剂及其型砂的性能测试方法、水玻璃自硬砂工业应用实例。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密切结合工厂的生产实际,对水玻璃砂材料、工艺、装备的理解及应用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与操作》一书是高职高专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对水泥预分解窑煅烧技术与操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预分解窑系统的工艺原理、主要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热工测量及标定实例等。本书尤其针对当前节能与环保的发展要求,阐述了水泥窑余热发电的先进技术以及国内先进实例和水泥预分解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在结构上采用“任务简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复习思考题”的模式,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其核心内容。
主要是针对玻璃专业的学生及操作人如何使用生产泡沫玻璃,同时掌握泡沫玻璃的发泡机理,发泡窑炉的结构及构造,泡沫玻璃的检测及应用等。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泡沫玻璃的的种类,发泡剂的种类及发泡原理,生产工艺原理及应用等。可作为本/专科生的专业教材及工厂生产人员用书
本书主要介绍熔融还原炼铁炉、钢液真空处理装置、感应炉、铜熔炼转炉、高纯铝熔炼炉、炭黑反应器、渣化煤气化装置、石油裂化器、废弃物熔融炉以及生产高纯镁砂的超高温油竖窑、超高温隧道窑等高温炉窑各自不同的苛刻操作条件和对耐火材料的要求,以及这些高温炉窑关键部位用耐火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技术。 本书可供钢铁、有色、建材、轻工、石化、耐火和电力专业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以室内试验模拟水泥固化污染土为样本,经大量电阻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等试验,结合理论研究,对电阻率与龄期、污染物含量、无侧限抗压强度等相关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和探讨,并对水泥土基于电流变化的损伤统计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本书共分5章,包括绪论、水泥土的基本性质、水泥固化酸碱盐污染土的强度和电阻率特性、水泥固化污水污染土的强度和电阻率特性、基于电流变化的水泥土损伤统计模型等。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建设及相关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参考使用,可作为建设工程技术人员自学提高的参考书。
杨力远、南雪丽主编的《无机胶凝材料与耐火材料实验教程》选编了包括石灰与石膏、水泥、混凝土与制品、耐火材料共四章78个工艺实验。实验分类为基础型实验、应用型实验和综合(创新)型实验,着重介绍了相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艺制备、性能检测和科研创新过程中重要参数的测定方法与研究路线等内容。《无机胶凝材料与耐火材料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关的科研、生产、检验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物理性能检测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型规划教材)》由5个项目组成,共包括15个检测任务。项目1介绍水泥取样方法;项目2介绍水泥密度、容积密度的检测;项目3介绍水泥细度的检测(包括筛析法、勃氏透气法、激光法);项目4介绍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检测;项目5介绍水泥胶砂性能的检测。 《物理性能检测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型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水泥企业和混凝土搅拌站化验室材料物理性能检测人员进行技术等级考核和员工培训的操作技能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