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至二○○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19 87号)的要求,由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在乙烯基酯树脂防腐蚀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对乙烯基酯树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工作,同时参考了国内外乙烯基酯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大量资料,广泛征求了国内化工、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电力、冶金等行业的工程设计、施工、材料生产、质量检测等单位的意见,经编制组反复讨论、修改,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质量、设计规定、施工规定、质量检验与验收等。 本规
本书详细阐述了热塑性塑料注塑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是一本实用性强的热塑性塑料注塑生产专业的读物。 本书共分八章。本书首先阐述塑料基础知识,接着简述了热塑性塑料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介绍了注塑用热塑性塑料基本特性及其应用;详细地阐述了塑料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选用,并对这些设备的调试、验收、维修和保养也作了论述;详细阐述了注塑工艺与工艺参数的设置,对注塑制品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许多实例;简要地阐述了注塑领域中的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最后还阐述了注塑机操作细则。 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书中许多内容是工厂中的实际问题,可供从事塑料注塑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标准规定了无色透明、半透明和近白色不透明塑料的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板状、片状、薄膜状和粉、粒状试样,不适用于含有荧光物质的塑料。
本书详细阐述了热塑性塑料注塑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是一本实用性强的热塑性塑料注塑生产专业的读物。 本书共分八章。本书首先阐述塑料基础知识,接着简述了热塑性塑料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介绍了注塑用热塑性塑料基本特性及其应用;详细地阐述了塑料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选用,并对这些设备的调试、验收、维修和保养也作了论述;详细阐述了注塑工艺与工艺参数的设置,对注塑制品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许多实例;简要地阐述了注塑领域中的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最后还阐述了注塑机操作细则。 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书中许多内容是工厂中的实际问题,可供从事塑料注塑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共收集醇酸树脂、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及塑料、氨基树脂及塑料、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醇及缩醛、聚甲醛、耐高温树脂、氟树膜、聚氯乙烯及共聚物、聚烯烃以及部分塑料助剂共近300种产品的合成原理及工艺。每个品种包括中、英文名称,简介,结构式,合成原理,配方及工艺路线,操作步骤与产品规格等。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开发。所选品种大部分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操作切实可行,适于中小型生产及应用企业需求,也可供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教学、科研、开发及应用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2411:2000《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涂覆层粘合强度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代替HG/T 3052—1989(1997)《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涂覆层粘附强度的测定》。 本标准等同翻译IS0 2411:2000。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前言。 本标准与HG/T 3052—1989(1997)相比主要差异: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本版3); ——试样的数量改为横向、纵向各5个(1997版5.3,本版4.1); ——试样的调节不同(1997版5.5和6,本版4.3.5和4.2.2); ——增加了湿涂覆织物涂覆层粘合强度的测定(本版4.4); ——试验结果的计算和表示重新进行了规定(1994版8,本版7)。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5774:2006《塑料软管一压缩空气用纺织物增强型一规范》(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 5774:2006。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 528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37:1994,本标准所引用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试验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 7528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8330:1998,本标准所引用的词汇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 18424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1758:1995,本标准所引用的试验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是对HG/T 2301——1992{压缩空气用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软管》的修订。本标准代替HG/T2301——1992。 本标准对IS0 5774:200
本书内容分为三篇共十三章:篇介绍塑料常用树脂;第二篇介绍塑料常用助剂;第三篇介绍树脂与助剂的配合,即塑料的配方。本书的编写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实用性。内容通俗易懂,切合生产实用。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掌握常用树脂的特征、性能及选用;掌握常用助剂的特性、作用基本原理与使用及塑料配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书可作为中职、高职高专塑料成型专业和塑料加工企业人员培训等专业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塑料加工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中立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烟台同化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小媛、金福锦、张德信、刘海波、张玉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中国石油岗位员工安全手册》系列手册以安全为主线,以风险识别和控制为依据,以案例分析为警示,密切结合岗位员工的现实需要,旨在有效指导一线岗位员工的工作和学习。本系列培训教材为岗位员工提供了应该了解的基本安全信息,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真学习、熟知这些信息,并应用到工作中去。本书是为乙烯装置操作工编写的安全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安全要求、装置安全特点及操作安全要求、事故报告、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应急设备、危险化学物品安全资料、常见“三违”行为、典型事故案例等。
本标准中压力试验、常温跌落试验和低温跌落试验参照国际安全运输协会标准ISTA7B2005《68kg》以下闭合物流周转箱》(英文版)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包装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包装科研院测试中心、苏州大森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等同采用IS0 1421:1998{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代替HG/T 2580-1994《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本标准等同翻译IS0 1421:1998。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前言。 本标准与HG/T 2580一1994相比主要差异: ——范围不同,增加了抓法试验方法(1994版1,本版1); ——增加了定义(本版3); ——增加了试验原理(本版4); ——增加了试样夹持装置的规定(本版5.2); ——使用仪器不同,要求使用恒速拉伸试验机(1994版3,本版5.1); ——试样的调节不同,样品应调节不少于24小时(1994版5,本版6); ——条法试验的取样
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方法,包括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模具制造的各种手段、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模具试模、模具验收与维护等内容。书中还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已经被实践验证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本书主要供从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注塑模具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和模具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的补充教材。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20:2001《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水渗透性能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代替HG/T2582-19944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透水性测定》。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1420:2001。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前言。 本标准与HG/T2582-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试验原理(本版第3章); ——1994版标准包括四种试验方法。本标准只有一种试验方法,并就其方法对试验设备和试验程序作出了相应的要求。与1994版标准相比,更为明确、易操作; ——对试验报告的内容作了相应的修改(本版第8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