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章首先分析阴燃火灾的危害、产生机理和国内外对同向阴燃在不同反应阶段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介绍典型多孔类阴燃可燃物—聚氨酯软泡热分解动力学特性,介绍了不同升温速率和气氛下对可燃物的热分解特性实验结果,以及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不同工况下的热解化学动力学参数方法。 第三章介绍聚氨酯软泡在氮气和空气气氛失重下的分步动力学模型,以及采用二进制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的方法和得出的*的动力学参数。 第四章介绍自制的小尺寸阴燃试验台以及模拟阴燃火灾的点燃过程,重点介绍不同加热时间、热流强度、氧化剂流量和氧气浓度下聚氨酯软泡阴燃引燃变化状况,测量得出可燃物各特征点的温度和温度分布等参数等,以及不同工况对可燃物阴燃点燃时间、临界热流及温度的影响、建立一维阴燃点燃模型并计算和对比
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方法,包括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模具制造的各种手段、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模具试模、模具验收与维护等内容。书中还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已经被实践验证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本书主要供从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注塑模具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和模具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的补充教材。
本教材介绍了聚氯乙烯生产工艺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聚氯乙烯概述、乙炔生产、氯化氢生产、氯乙烯合成、氯乙烯聚合、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安全与环境保护。内容基本反映了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生产现状和聚氯乙烯行业发展的趋势,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化工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聚氯乙烯行业的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本标准对应于ASTMD2291—98《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环形试样制作方法》、ASTMD2290一o0《用劈裂圆盘法测定塑料或增强塑料管的环形试样表观拉伸强度试验方法》和ASTMD2344/D2344M一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层压板的短梁剪切强度试验方法》,与ASTM D2291、ASTMD2290和ASTM D2344/D2344M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适用范围不同,适用于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ASTMD2291仅提供了玻璃纤维环形试样制作方法;ASTM D2290适用于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和挤出或模压的热塑性管;ASTMD2344/D2344M适用多向和单向的弧形和平的层合板; ——试样尺寸较单一;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ASTM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本标准代替GB/T 2578--1989{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
本书共分17章,介绍了设计新型注塑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和设计要点,系统介绍了热量注塑膜、绝热流道注塑模、热固性塑料注塑模、气辅注塑模、注射压缩模具、叠层注塑模、低发泡注塑模、装配注塑模、双色注塑模、混色注塑模、熔芯注塑模、BMC注塑模、高速注塑模、精密注塑模、动态注塑模、弹性体注塑模、复合注塑模、反应注塑模、磁场定向注塑模、逆流注塑模、多组分注塑模等21类新型注塑模的设计。本书侧重介绍各类新型注塑模所特有的设计要点以及设计实例,内容新、实用性强。适合材料、模具设计等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本教材是依据中职学校塑料专业的教学需要,依据*对中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广泛吸取了近几年来中职学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在塑料制件的生产中,为保证制品的质量、指导成型加工和节约运行成本等,通常对塑料制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塑料专业除开设塑料材料及成型工艺、塑料模具等课程外,开设塑料性能测试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材旨在致力于培训“塑料性能测试工”,培养鉴别原料是否合格及制品是否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塑料原材料测试和制品性能测试中的实际性问题。在内容处理上考虑了中职教学的特点,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补充相关理论、新标准、新设备和新技术。 本教材共分九章。主要针对塑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老化性能及其他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光学塑料非球面透镜的*成型加工技术的专著。主要内容包括非球面的性质和非球面零件的应用,光学塑料及其特性和优缺点,含光学塑料非球面透镜的光学系统的设计特点,光学塑料零件的注射成型技术,光学塑料零件表面的镀膜技术和非球面面形的检测等。 本书可供从事光电仪器设计和塑料光学零件制造工艺的科技人员及工厂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以用做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无机玻璃钢工艺及应用,作者通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了生产中的经验及教训,并将之整理、升华。具体内容涉及:无机玻璃钢的原料;镁水泥的配料、固体机理、快速固化剂、氯氧镁水泥的功能及添加剂;FRIM的强度、历程、应用、生产中的问题和特点;FRP和FRIM的复合;镁水泥锯末混凝土、镁水泥砂浆、镁水泥混凝土的应用;聚氨酯软膜等内容。内容新,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玻璃钢生产的科技人员及相关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生产企业的工具书和生产技术培训教材。
GB/T 20186《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本部分为GB/T 20186的第2部分。本部分主要参考IEC 60794-1-2:1999《光缆 第1-2部分:总规范——光缆基本试验方法》、IEC 60794-1-2 34 method G7:Tube kinking《套管的弯折》、美国Bellcore通信研究所标准:《光纤松套管技术规范》GR-20-CORE 6.3.4 Cable Material Compatibllity(1998)、ISO相关材料标准和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制定。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胡战洪、魏忠诚。
本书和《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配合使用,以方便学生在学完理论课程后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全书精选了塑料模设计的常用资料、特定资料、部分塑料模标准,此外还列举了4个设计实例,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后还给出了一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以减少指导老师在选题方面的工作量。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从注射成型材料、注射成型工艺、注射制品质量、注射成型操作、注射成型设备及模具等方面的一些难点及生产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在撰写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程度读者群的需要,在内容的表述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语言简练。本书结合生产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主要是针对注射成型工程技术人员和注射机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生产操作人员,为其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借鉴,积累丰富经验。本书也可作为本专业大学,高职等在校学生的参考用书,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18581-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本标准与GB 18581-2001相比主要技术差异: ——适用范围明确为室内装饰装修和工厂化涂装用聚氨酯类、硝基类和醇酸类溶剂型木器涂料(包括底漆和面漆)及木器用溶剂型腻子; ——适用范围中增加了木器用溶剂型腻子,并对其规定了有害物质限量值; ——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不适用于辐射固化涂料和不饱和聚酯腻子; ——硝基类涂料增加甲醇含量控制项目; ——甲苯和二甲苯含量总和控制项目明确为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总和控制项目; ——将原标准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控制项目改为游离二异氰酸酯(TD1、HDI)含量总和控制项目; ——增加了卤代烃含量控制项目; ——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游离二
《塑料门窗设计与生产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作者郭梅静)共分为5章,以塑料门窗的设计、制作及施工为三大主线,讲述了塑料门窗基本知识、PVC—u塑料门窗构造、PVC—u塑料门窗工程设计、PVC—U塑料门窗生产工艺、PVC—U塑料门窗的安装及验收,书后还附有PVC—u塑料门窗生产工序卡,以供实训参考。 《塑料门窗设计与生产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课程改革规划教材)》可作为建筑门窗幕墙教学专业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企业设计、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部分为GB/T 24721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路交通安全实验室。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智勇、韩文元、陆宇红、郭东华、马学峰、白媛媛。
本部分为GB/T24721的第3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 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861—1992。
本部分为GB/T24721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丁酸乙酯》(代号为JECFA29)。本标准技术要求与JECFA29一致。 本标准是对QB/T1773--2006《丁酸乙酯》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1773--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含量的测定由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改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见5.7,2006年版5.7)。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吴江慈云香料香精有限公司、盐城市春竹香料有限公司、四川省申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绿野香料有限公司、上海浦杰香料有限公司、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华盛香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梦海、薛文学、杜岗、李惠
本书结合近年来各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成果,介绍了各种橡胶制品的基本知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方法。书中涉及的橡胶工业制品有模型制品、胶板、胶辊、胶布及胶布制品、纺织用橡胶制品、橡胶衬里和胶乳制品共七大类。 本书内容深浅适度,以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为主,注重提高阅读者的技术水平、生产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便于学习,每章后都附有思考题。 本书适于从事橡胶工业制品生产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学习,并可用作企业培训教材和高职高专、中职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