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按照*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广泛吸取近几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从橡塑制品厂工艺设计的工作要求出发,着重体现橡塑制品厂工艺设计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根据行业企业的新发展,设置教学情景和项目任务。全书共分三个学习情景、七个项目。情境一,橡塑制品厂的特点与工厂设计一般知识,设置两个项目;情境二,橡塑制品厂工艺设计,设置两个项目,其中一个为拓展项目;情境三,橡塑制品厂典型车间工艺设计与布置,设置三个项目,其中两个为拓展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橡胶制品专业、塑料成型加工专业教材,也可供中职学校高分子类专业使用,或供橡胶行业、塑料行业、废旧橡塑制品回收与循环利用行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
本书是《化工产品手册》(第五版)分册之一。 本书以栏目的形式较系统地介绍了高聚物合成、塑料、橡胶及以塑料和橡胶为基材胶黏剂常用和新开发助剂615种,每个品种内容包括中英文化学名称及其他名称、分子式及结构式、性状、制法、产品规格、生产厂家。本书共分五章,分别为高聚物合成助剂、塑料助剂、橡胶助剂、胶黏剂助剂、其他助剂。正文后有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供读者查阅。 本书编者具有较丰富的橡胶、塑料、精细化工的研究及生产经验。因此,本书所介绍助剂的物化性能,生产方法等内容真实可靠。 本书是橡塑原料合成、塑料、橡胶及胶黏剂等化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橡胶、塑料、精细化工、有机化工等化工类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科研院所人员教学和科研的参考书。对于从事塑料、橡胶、化纤及胶黏
本书以图解形式介绍了橡胶技术基础、橡胶成型工艺和橡胶成型工艺应用。书中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并配以700余幅图片,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橡胶原材料和添加剂,橡胶的塑炼、混炼、压制和硫化设备及工艺,部分橡胶制品的生产设备和模具结构设计等内容。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l3646--1992{橡胶中结合苯乙烯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与GB/T l3646--1992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测试范围(1992年版的第l章,本版的第1章); ——调整了取样步骤(见6.2,1992年版的7.1); ——修改萃取液10 mL为25 mL(见7.8,1992年版的7.7); ——修改计算公式中的字母(见9.1、9.2,1992年版的8.1、A.4); ——将“校正常数的测定”纳入正文(见第8章,l992年版的附录A); ——增加“本标准与IS0 5478:2006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见附录A); ——增加“本标准与IS0 5478:2006技术差异及原因”(见附录B)。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0 5478:2006《橡胶中结合苯乙烯含量的测定 硝化法》。 本标准与IS0 5478: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轮胎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D 150:1998《固态电绝缘材料体的Ac损耗指数及介电常数(电介质一定)的测定方法》,与AsTMD 150:1998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694-1981《硫化橡胶高频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定方法》和 GB/T 1693-1981《硫化橡胶工频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标准GB/T 1693-1981和GB/T 1694-1981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警示语(本版的标题后);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本版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本版第3章); ——对试样的厚度进行了修改(1981年版的2.1;本版的6.1); ——对电容的测量精度进行了修改(1981年版的3.2.1;本版的5.2.1.1.2);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
共混改性是聚合物改性为简便且卓有成效的方法。将不同性能的聚合物共混,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合物的性能。聚合物共混还可以使共混组分在性能上实现互补,从而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越的材料,许多具有卓越性能的材料都是通过共混改性的方式制造出来的。因此,聚合物共混改性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及工程中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不仅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开发具有崭新性能新型材料的重要途径。
本部分的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GB 25936《橡胶塑料粉碎机械》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刀片式切碎机安全要求; ——第2部分:拉条式切粒机安全要求; ——第3部分:切碎机安全要求; ——第4部分:团粒机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GB 2593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7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欧洲标准EN12012-3:2001+Al:2008《橡胶塑料机械 粉碎机械第3部分:切碎机安全要求》。 本部分与欧洲标准EN 12012—3:2001+Al:2008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我国标准代替了国际标准; ——删除了EN l2012—3:2001+Al:2008第1章后一段。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EN l2012—3:2001+Al:2008的资料性附录ZA; ——删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黑龙江农垦总局水利局: 根据水利部1997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橡胶坝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 本标准自1999年1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农水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橡皮塑料电线电缆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11部分:低温卷绕试验机 JB/T 4278.11-2011。如果想知道本书更多的详细内容或目录,请联系我们客服为您提供
本书是《化工产品手册》(第五版)分册之一。 本书以栏目的形式较系统地介绍了高聚物合成、塑料、橡胶及以塑料和橡胶为基材胶黏剂常用和新开发助剂615种,每个品种内容包括中英文化学名称及其他名称、分子式及结构式、性状、制法、产品规格、生产厂家。本书共分五章,分别为高聚物合成助剂、塑料助剂、橡胶助剂、胶黏剂助剂、其他助剂。正文后有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供读者查阅。 本书编者具有较丰富的橡胶、塑料、精细化工的研究及生产经验。因此,本书所介绍助剂的物化性能,生产方法等内容真实可靠。 本书是橡塑原料合成、塑料、橡胶及胶黏剂等化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橡胶、塑料、精细化工、有机化工等化工类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科研院所人员教学和科研的参考书。对于从事塑料、橡胶、化纤及胶黏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斌、沈青、唐颖、侯艳。
本书是《化工产品手册》(第五版)分册之一。 本书以栏目的形式较系统地介绍了高聚物合成、塑料、橡胶及以塑料和橡胶为基材胶黏剂常用和新开发助剂615种,每个品种内容包括中英文化学名称及其他名称、分子式及结构式、性状、制法、产品规格、生产厂家。本书共分五章,分别为高聚物合成助剂、塑料助剂、橡胶助剂、胶黏剂助剂、其他助剂。正文后有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供读者查阅。 本书编者具有较丰富的橡胶、塑料、精细化工的研究及生产经验。因此,本书所介绍助剂的物化性能,生产方法等内容真实可靠。 本书是橡塑原料合成、塑料、橡胶及胶黏剂等化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橡胶、塑料、精细化工、有机化工等化工类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科研院所人员教学和科研的参考书。对于从事塑料、橡胶、化纤及胶黏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557:2002《消防软管橡胶和塑料吸引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14557:2002。 本标准第2章引用的GB/T7528是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8330:1998,本标准所涉及的词汇与国际标准一致。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引言、前言; d)增加一个参考文献,因在6.6注中GB/T18424-2001是作为资料性内容引用的,所以将其列 入参考文献。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
本标准对应于ISO 4635:1982《混凝土道路伸缩缝用预成型硫化橡胶压缩密封垫——材料规范》,本标准与ISO 4635:198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3)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1)归口。
本标准对应于ISO 5892:1981《建筑橡胶密封垫——预成型密实硫化的结构密封垫用材料——规范》,本标准与ISO 5892:1981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和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3)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归口。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 8033:2006《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0 8033:2006。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作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国际标准中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中的目录及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4905 1994《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 14905—1994的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对外覆层和外贴层、内衬层和镶衬层之间粘合强度的测定(本版的第3章、表1、第8章); ——增加了“8型”试样(本版的第5章、表1); ——试样调节的时间由“3 h”改为“16 h”(本版的5.4)。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助剂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西西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维林、熊斌、崔国娣、陈魏、王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