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稀土材料在夜光纤维制备领域的 研究进展,系统概述了夜光纤维和蓝移材料的基本概念、发光机理及发展现状,阐明了掺杂硫鎓盐类蓝移材料的夜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系统分析了纤维光谱蓝移的影响因素及纤维内部的能量传递机理, 介绍了夜光纤维在服装配饰、机绣织物等纺织领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稀土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纺织材料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基于稀土材料在夜光纤维制备领域的 研究进展,系统概述了夜光纤维和蓝移材料的基本概念、发光机理及发展现状,阐明了掺杂硫鎓盐类蓝移材料的夜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系统分析了纤维光谱蓝移的影响因素及纤维内部的能量传递机理, 介绍了夜光纤维在服装配饰、机绣织物等纺织领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稀土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纺织材料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标准与JIS A 9504 2003《人造矿物纤维保温材料》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代替GB/T 11835 1998《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本标准与GB/T 11835 1998相比较,主要做了如下修改: 提高渣球含量指标要求; 拓宽制品的密度范围,增列制品密度单值允差; 提高毡及部分板制品的导热系数要求,并将导热系数试验温度的允差修改为5℃; 增列毡制品燃烧性能要求; 将憎水率从管壳的必做性能中删去,改为选做性能; 增加选做性能:使用温度、腐蚀性; 增加附录E 矿物棉制品对金属的腐蚀性测定 ; 增加附录G 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 ,以便使用方选用。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为资料性附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编著是基于总结提炼作者长期从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工程技术和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经验教训,汲取吸收国内外众多碳纤维研究和生产单位的研究成果而成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介绍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阐述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包括原材料、共聚物合成、原丝纺制、原丝的预氧化和碳化(石墨化)以及表面处理,对制备过程中间产物及碳纤维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介绍了碳纤维生产装备、生产安全管理和碳纤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于促进国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向高性能、低成本和质量稳定方向发展,具有指导和参照作用。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可作为从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生产实践及应用领域人员的参考书。
《林产化学工业全书》内含18篇65章约420万字,由于篇幅较大,分为3卷出版。第1卷综合论述了林产化学工业的涵义和领域、森林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化学利用、国内外林产化学利用的历史概况和展望;第2卷重点论述了木材及其他植物原料水解、木材热解机理及工艺技术;第3卷专题论述了关于树木提取物如栲胶、林产油脂、林产精油及香料、林产药物、林产食品、林产饲料和生物活性物质等的原料采集、生产加工原理和技术、产品种类和用途等。 本书可为林产化学工业领域从事科研、教育、生产、设计、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业务参考,还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学习材料。
中空纤维膜作为重要的分离膜材料,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水处理领域深受关注的核心技术。本书充分反映了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焦点问题,主要介绍了中空纤维膜的基本理论、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溶液相转化法、熔融纺丝-拉伸法、热致相分离法、熔融纺丝-拉伸界面致孔法、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复合膜、纤维增强型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反渗透膜、无机中空纤维膜等,还重点阐述了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关系等内容。 本书以作者多年工作积累与实践经验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兼具实用价值和独创性。本书对纤维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化工、环境、水处理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有较强的借鉴与参考作用,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标准修改采用EN 14598:2005《增强热固性模塑料片状模塑料(SMC)和块状模塑料(BMC)》。EN 14598:2005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EN 14598—1 第1部分:分类;EN 14598—2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通用要求;EN 14598-3 第3部分:规范要求。本标准将EN 14598:2005的上述三部分整合成为一个标准。 本标准在编写格式及技术内容方面均与EN 14598:2005有所不同,主要差异如下: a)将EN 14598各部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所列有关引用标准转化成国家标准并增加引用标准“GB/T 2547--2008 塑料 取样方法”; b)将EN 14598-2中的表3“性能和试验条件”进行了重新编辑,并将其做为规范性附录A; c)删除了EN 14598—3中非电气用的六个SMC产品、四个BMC产品,并将EN 14598—3中的表1.1~表1.4和表2.1~表2.4合并成表5.1~表5.3,表3.1~表3.3和表4.1~表4.3合并成表6.1~表6.2; d) 增加了
松香是林产化学工业中重要的产品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本书介绍了松香的分类和性质,国内外情况,再加工发展动向,松香树脂酸的一般化学反应类型、组成含量、性质、物理常数以及提纯方法,松香化工产品及制备工艺过程和松香在橡胶工业、涂料工业、胶黏剂和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从事与松香有关方面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供以松树林化工产品为原料的造纸、树脂、涂料、油墨、橡胶、肥皂、胶黏剂、选矿、农药、香料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参考。
本标准与JIS L 1015《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中卷曲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38-1993《合成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4338-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卷曲弹性仪技术要求(见5.1.1); ——增加了散件实验室样品的抽取和试验数量的确定(见6.1); ——增加了实验室样品的调湿时间(见6.2.1); ——修改了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相对湿度(见6.2.2); ——增加了预加张力的求取方法(见6.2.4); ——增加了置信区间的半宽值(±3%)(见6.3); ——增加了快速调湿方法(见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纺织工业化纤产品质量监
本标准与BISFA-1998《涤纶短纤维试验方法》、BISFA-2002《锦纶短纤维试验方法》、BISFA 2004《粘胶、莫代尔、莱赛尔、醋酯短纤维和丝束试验方法》中拉伸性能试验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37-1993《合成短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试验方法》和GB/T 9997-1988《化学纤维单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 本标准是对GB/T 14337-1993、GB/T 9997-1988进行合并修改。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修改: ——将标准名称改为《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适用范围包含了纤维素纤维; ——修改了原规定的预张力,并增加了预张力的精度要求; ——增加了附录A“快速调湿时间”; ——修改了涤纶等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相对湿度; ——增加了湿态定伸长强力的测定方法; ——依据BISFA,修改了定伸长强力的测定和
本标准与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标准BISFA 1998《涤纶短纤维试验方法》、BISFA 2000《腈纶短纤维试验方法》和BISFA 2004《粘胶、莫代尔、莱塞尔、醋酸短纤维及丝束试验方法》中的线密度测试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14335-1993《合成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4335-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合成纤维扩大到化学纤维。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5000.8《标准样品工作导则(8)有证标准样品的使用》,不表述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样品的定义。 ——修改了涤纶、腈纶、丙纶纤维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相对湿度,由原来的(65±3)%修改为(65±5)%。 ——修改了实验室样品的调湿时间,增加了附录A快速调湿时间; ——修改了取样量,根据2000版BISFA对纤维取样量的要求,由原来的1500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现批准《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等5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发布。
本书的编著是基于总结提炼作者长期从事PAN基碳纤维工程技术和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经验教训,汲取吸收国内外众多碳纤维研究和生产单位的研究成果而成的。本书介绍了PAN基碳纤维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阐述了PAN基碳纤维的制备,包括原材料、共聚物合成、原丝纺制、原丝的预氧化和碳化(石墨化)以及表面处理,对制备过程中间产物及碳纤维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介绍了碳纤维生产装备、生产安全管理和碳纤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于促进国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向高性能、低成本和质量稳定方向发展,具有指导和参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