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按照GB/T l.1—2。o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3734--05((高沸点芳烃石脑油》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 l)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久泰集团公司、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常熟联邦化工有限公司、溧阳市诚兴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省石油化工工业协会、新疆独山子天利实业总公司、深圳市江海天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佰荣、邵茂盛、吴义彪、苏仁球、唐师法、徐刚、蔡万江。
本书从齿轮润滑过程入手,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较全面地介绍了齿轮传动用润滑材料。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多年来齿轮润滑油及添加剂的研究成果,依据齿轮传动的润滑形式、特点和润滑剂的选择、齿轮承载能力和齿轮摩擦学设计、齿轮摩擦学原理,介绍了工业齿轮(包括蜗轮蜗杆)和汽车齿轮用润滑油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纳米添加剂,并对其抗磨减摩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论述了可用于齿轮的合成油、润滑脂和固体润滑技术,并简单介绍了齿轮和齿轮油的再生方法。 本书的重点是介绍齿轮润滑材料和相关技术,供从事齿轮传动设计、制造、润滑管理、润滑油研制和齿轮维护的工程师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作为教材适合于研究生和高年级理工科本科生用书。
本书除对气雾剂的发展历史、分类和国内外市场概况以及气雾剂工作原理、配方原则和生产工艺作了简要介绍外。还结合气雾剂的特点详细论述了气雾剂罐的各种材料、制造方法、安全检测、包装选择、成本改进和罐的回收利用等内容。并以附录形式介绍了气雾剂产品的有关性能测试的国内外标准方法。书中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气雾剂在家庭、卫生杀虫、化妆品、医药和医疗器械以及工、农、林业等领域应用配方600余个以及相关生产企业150多家。 本书可供气雾剂生产、科开单位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管理和营销人员参考。
本书是《工人岗位培训实用技术读本》之一。 本书从清洗操作技术工人的角度入手,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方便性为特点,系统介绍了清洗对象的结构和结垢情况,设备垢样采集、分析、化验方法,常用清洗剂的组成、性能、使用方法,化学清洗废液及其处理,常见物理清洗技术以及清洗工艺流程设计,施工过程操作技术,安全施工保护技术等。本书还列举了生产实践中的许多应用实例,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实际操作技能。 本书可作为从事专业清洗的技术工人的培训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手册分溶剂的基础知识、烃类溶剂(48种)、卤代烃类溶剂(63种)、醇类溶剂(55种)、酚类溶剂(7种)、醚和缩醛类溶剂(47种)、酮类溶剂(21种)、酸和酸酐类溶剂(16种)、酯类溶剂(67种)、含氮化合物溶剂(52种)、含硫化合物溶剂(11种)、多官能团溶剂(53种)、无机溶剂(18种)共13章及附录,重点介绍了常用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热力学性质及其他性质。本手册有别于其他同类“溶剂手册”的编写模式,在编写形式和内容上围绕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常用数据为主要内容,以数据表格为主要形式,突出了简明、实用的特点。 本手册可为院校师生以及研究单位和厂矿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实验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现代仪器的发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日趋成熟,并在科研与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部分基础理论,介绍与LC/MS联用技术相关的液相色谱和质谱的工作原理、仪器及工作条件、LC/MS接口问题、质谱信息及解析;第二部分食品功能成分分析,重点介绍了利用LC/MS技术分析食品中的蛋白质和肽、低聚糖、皂苷、核苷、黄酮、维生素、甾醇等功能成分及有害残留物;第三部分药品分析,介绍了利用LC/MS技术对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肽和蛋白质、中药、天然药物等进行成分和杂质分析,以及药物代谢研究。在食品和药品分析中,有具体的分析实例,其中包括样品处理、分析条件及结构鉴定,给读者以完整的分析过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食品和药品生产和检测的分析工作者、技术人员及相关的监管部门人员阅
《溶剂绿色回收技术》从溶剂概念和溶剂使用入手,介绍了溶剂回收及回收溶剂精制的各种方法,溶剂回收及蒸馏生产高科技的微电脑自动控制,工房、设备和电器设施防雷、防静电,设备和管道的保冷与保温等基本知识。同时还提出一些加强溶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溶剂绿色回收技术》图文并茂,溶剂回收的理论阐述深刻,适用于从事溶剂回收及蒸馏的环保设备设计人员,溶剂回收及蒸馏的操作人员,溶剂使用行业——油漆、油墨、化纤制造、覆铜板、火药制造、制药、干洗等设计人员、工艺员和操作人员,各级政府机关环保部门,工矿企业打算上溶剂回收生产线的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环保、化工专业学生的课外读物。
本书由国际气雾剂*专家、美国气雾剂协会前主度蒙特福.A.约翰逊博士与我国气雾剂专家游一中、刘军伍合作编著,有较强的技术权威性。本书简要介绍了气雾剂的发展史,从中反映出气雾剂发展的历史必然及发展前景;全面介绍了气雾剂的类型、配方原则、各组分的作用、典型配方、包装及装配技术、应用领域、市场(产量、售价水平)现状及趋势;全方位地总结和探讨了气雾剂产品的开发思路、质量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本书几乎囊括了现今国内外市售的所有气雾剂品种、包括杀虫气雾剂、家用气雾剂、愉悦用气雾剂、汽车及工业用气雾剂、个人护理用气雾剂、其他用(个人防卫、办公设备清洁、电子设备清洁、宠物光亮、动物驱赶等)气雾剂。本书特别强调了以市场需求作为气雾剂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气雾剂产业的发展目标
聚氯乙烯(PVC)是产销量仅次于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第三大宗通用塑料,而润滑剂是PVC加工的必需添加剂,也是应用技术为复杂的塑料助剂之一。本书在系统阐述PVC润滑剂的应用原理和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较全面介绍了重要单组分和复合PVC润滑剂品种、特性和应用技术,与此同时,还着重讨论了压析现象和配方优化技术。 本书力求理论原理和方法技术并重阐明PVC润滑剂及其应用技术,因此,不但可以作为PVC制品生产企业和润滑剂、热稳定剂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及服务人员的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21世纪有发展前途的塑化剂品种的有关生产技术,包括环己烯多羧酸酯塑化剂、聚酯塑化剂、大分子塑化剂、特种塑化剂、多元醇酯生物塑化剂等。书中各品种收集、实例选取遵循原料易得、工艺简捷、安全环保和高性能、高附加值与节能的发展方向。
《溶剂手册》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共五章,概要地介绍了溶剂的概念、分类、各种性质、纯度与精制、安全使用、处理以及溶剂的综合利用。各论分十二章,按官能团分类介绍760种溶剂,包括烃类(84种)、卤代烃(100种)、醇类(70种)、酚类(7种)、醚类(57种)、酮类(33种)、酸及酸酐类(17种)、酯类(137种)、含氮溶剂(98种)、含硫溶剂(11种)、多官能团溶剂(130种)以及无机溶剂(16种)。重点介绍每种溶剂的理化性质、溶剂性能、精制方法、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并附有可供参考的数据来源的文献资料、索引及溶剂的国家标准。 本书可供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系统的科研人员及工厂企业的实验室、化验室、质检及销售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及研究人员参考。
生态增塑剂是指能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并具有节能、降耗、减少“三废”、保护环境等功能性的增塑剂。随着产品的日益国际化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复合增塑剂新产品的开发已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甚至苛刻的环保要求。在此大的市场前提下,开发生态增塑剂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开发和中层管理者的产品策划、研发。增塑剂用量在全球塑料添加剂市场中占到60%。随着出口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塑剂生产工艺必须向生态(即绿色)、高效方面转型。本书系统地介绍21世纪的增塑剂新产品具有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和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发展优势,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生产工艺、配方及旧工艺的改进。本书提供的内容准确翔实,体现出综述性、专用性、实用性、普及性、代表性,对促进增塑剂等许多行业的发展和拓展应用领域,普及生态产品,且对保护人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代替HG/T 2437-1993《钢塑复合管与管件》。 本标准与HG/T 2437-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塑料衬里复合钢管和管件》; ——衬里材料种类有所增加; ——扩大了管道规格尺寸范围; ——改变了相关的技术要求、加工要求及抽样检验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 133)归口。
本书详细论述了各种溶剂的性质、原料、制备和合成路线及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新技术,并阐明溶剂专用化学品更新的应用和溶剂目前发展概况。 本书可供涂料、建筑、塑料、建材、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名工、冶金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供销人员、开发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本汇编汇集了截止2005年2月底批准发布的全部现行有效标准193项,其中国家标准148项,行业标准45项。其中表面活性剂标准97项,洗涤用品标准41项,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的相关原料及其助剂标准55项。本汇编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的*情况,可为使用者提供*的标准信息。为便于使用,每类标准按先国家标准、后行业标准,顺序号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本汇编依据修改单或勘误表对原文本作了必要的修订,同时还对原标准中的印刷错误一并作了修正。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代号用4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