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内容以煤的直接转化工艺过程为主,阐述煤化学工艺基本原理、重要工艺过程和设备以及有关煤化工进展,并以近年来公布的统计公告及新标准为依据更新了数据。全书共分为9章,可按48学时进行教学。介绍了煤炭资源、煤的低温干馏、炼焦及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煤的气化、煤间接液化、煤直接加氢液化、煤制碳素制品、煤化工生产的污染与防治等的生产原理、方法、工艺计算、操作条件及主要设备等。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工艺、能源化工(煤化工)专业教材,亦可供从事能源、煤炭、化工、电力、环境保护等专业设计、生产、科研的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作者根据其及其所在的研究团队三十年来从事煤经合成气制乙醇催化剂及其工艺过程研发的成果积累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书中以合成气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及其加氢转化为乙醇、乙酸直接加氢制乙醇和乙酸/烯烃加成酯化及其加氢制乙醇联产其他醇类的核心催化技术为主线,辅以与之相配套的工艺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煤制乙醇技术所涉及的催化剂研制、催化反应的规律和催化剂制作的原理、表征方法,以及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书中着重介绍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 本书可供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应用研究及在厂矿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本书前有编写说明、 煤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正文部分采用章节体,按历史发展时期分为:恢复重建(1949-1956) 、曲折发展(1957-1965)、艰难发展(1966-1978)、改革探索(1978-1992)、浴火重生(1992-2002)、高速发展(2002-2012)、绿色转型(2012-2022)等7章,简要记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煤炭工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后有附录。文中资料出处采用括注方式,书后不再另注明资料的出处。统计数据主要选自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部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年度发展报告》《煤炭工业辉煌70年》(1949-2019)等资料。
《2024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是一本集行业数据、实践案例、理论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报告剖析了2023年煤炭产供需、经济运行、政策前沿、典型案例等,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从多个视角分析了行业发展形势,全面展示了2023年煤炭工业发展面貌。报告编撰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的智慧与心血。 希望《2024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能够为煤炭行业的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注能源行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窗口。无论是探寻行业发展的趋势,还是寻找企业转型的策略,相信读者都能从《2024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高效利用低浓度煤层气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体水合物技术提纯低浓度煤层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储气率高、节约能耗等优点。本书将分6章详细介绍低浓度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现状、气体水合物及其应用基础、低浓度煤层气的水合物法提纯理论、溶液搅拌体系的提纯实验研究、多孔介质体系的提纯实验研究、低浓度煤层气的水合物法提纯的经济性评价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结果、以及低浓度煤层气的水合物法提纯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教材在分析煤化工生产各工序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在安全方面,提出了安全工艺设计、技术装备配置、生产管理和正确操作的措施,以保证生产安全;在环保方面,提出了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和强化管理的环保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教材分两大部分,部分为安全生产,第二部分为环境保护,共卜二章。可作为本专科煤化工专业、化工专业的核心课教材,也可以作为钢铁、环保、制药等专业的拓展知识教材,或用于行业企业安全、环保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
本书通过对煤基多联产系统技术的发展变迁和多联产工艺中所涉及关键技术和主要工艺单元技术的介绍,对目前多联产建设过程中工艺的配置、产品的选择及相关的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多联产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论述,提出在我国目前能源环境条件下可能的多联产系统方案。 本书可供能源化工研究方向的生产单位、相关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研究人员和师生参考。 读者对象:本书可供能源化工研究方向的生产单位、相关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研究人员和师生参考。 一级分类:科技图书 二级分类:化工 三级分类:煤化工
本书稿根据燃煤烟气汞排放与脱除技术应用的特征,尤其在污染物近零排放和多污染物协同脱除的背景下,对汞在线监测技术以及脱除技术展开了分析。在 双碳 目标政策导向下,原有的燃煤机组灵活运行增加了单位负荷下汞的释放量,是实现深入研究经济脱汞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此背景下,本书从汞的排放特征、监测技术以及脱汞材料研发等方面入手,以应用实例为主线重点分析了其脱除效果及应用潜力,期望为后续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本书阐述了褐煤锅炉、制粉系统与利用烟气余热增效减排技术三方面的内容。褐煤锅炉方面:褐煤特性及其对燃烧设备设计、运行和制粉系统的影响;褐煤低温燃烧技术、年轻褐煤、高灰分褐煤、老年褐煤与褐煤混煤燃烧技术;褐煤锅炉炉型选择,影响炉膛设计的因素,炉膛特性参数的选取,褐煤锅炉炉膛辅助设备;褐煤锅炉直流、旋流燃烧器,燃烧器设计参数的选取;煤粉浓缩器的应用、主要参数与结构,以及与结构相关参数的试验研究,煤粉浓缩器的布置、设计计算,运行实践。制粉系统方面:分别阐述了风扇磨煤机和中速磨煤机的类型和工作特点,磨煤机的运行,制粉系统与设计参数选取,磨煤机与制粉系统选型。利用烟气余热增效减排技术方面: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布置、结构与设计计算,褐煤锅炉高效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DL/T 183 2016 斗轮堆取料机技术条件(代替SD 183 1986)》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DL/T 183 2016 斗轮堆取料机技术条件(代替SD 183 1986)》代替了SD/183-1986《斗轮堆取料机技术条件》,与SD183-1986《斗轮堆取料机技术条件》相比,主要进行了下列技术变化: - 结合近年来的技术发展,增加了新技术、新材料等内容,例如补充了材料标准GB/T700《碳素结构钢》和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更新JB818 84《TD型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为GB/T10595《带式输送机》等。 - 针对部分通用性强,例如减速机、电动机等,已经大规模社会化生产,一般均可直接选用的元器件,设置了适用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部分技术细节要求。 - 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提出了舒适性和安全防护相关的技术要求,例如明确了司机室内温度、噪声和粉尘浓度的具体要求。 - 为提高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书收录了1949-2023煤炭工业发展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范围包括(1)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召开的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对煤炭工业的视察、讲话、批示等。(2)国家有关煤炭的法律法规颁布与实施。国家有关部委及煤炭主管部门颁布实施的重要规章制度及召开的会议等。(3)煤炭行业管理体制、机构、人事的重要变更。省级及中央煤炭企业集团(公司)的建立、撤并、重组和兼并等。全国性的煤炭科研、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机械制造等单位的设立与调整。(4)煤炭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正职)的任命和考察、调研、参会等重要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