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徐州开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君庆、王洪卫、邵颖。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适用于碱性品红的产品质量控制。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15--2001~红色基B》。 本标准与HG/T 3415--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红色基B(2—甲氧基—4—硝基苯胺)》(见标准名称,2001年版的标准名称); ——增加CAS RN(见1); ——增加了潮品指标(见3); ——增加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色基B(2—甲氧基—4—硝基苯胺)含量的控制项目、技术指标和测定方法(见3、5.5); ——对采样进行了规范(见4,2001年版的4); ——增加“生产颜料用的红色基B不测色光和强度”的要求(见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理化检验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79/SC 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景翰。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33--2001《酸性紫红B》。 本标准与HG/T 3433--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酸性紫红B(C.1.酸性紫7)》(见标准名称,2001年版的标准名称);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2、5.6、5.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振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 G 57 026—1990: ——HG/T 3433--1990;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397--2001《邻硝基对甲苯胺》。 本标准与HG/T 3397--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规范分子式写法(见1,2001年版的1); ——增加了CAS RN(见1); ——增加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邻硝基对甲苯胺纯度的指标及检验方法(见3、6.4); ——增加了“安全、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规定(见4); ——对采样进行了规范(见5,2001年版的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杰民。 本标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虞市杜浦化工厂、沈阳化工研究院、绿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么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3414-2002《2-萘酚一6,8一二磺酸二钾盐(G盐)》。 本标准与HG/T 3414 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CAS RN(见1); ——规范分子式的写法(见1,2002年版的1); ——修改了液相色谱条件中检测波长和进样量(见5.3.4,2002年版的5.2.4); ——修改了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见5.3.5,2002年版的5.2.5); ——取消了附录A; ——取消了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 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395—1999《2,4-二氨基甲苯》。 本标准与hg/t 3395—199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casrn:95-80-7(见1); ——增加了气相色谱法测定2,4-二氨基甲苯纯度的指标及方法(见3、6.4); ——2,4-二氨基甲苯干品结晶点一等品指标由96.4℃调整为96.5℃(见3,1999年版的3); ——2,4-二氨基甲苯含量一等品指标由98.5%调整为98.80%(见3,1999年版的3); ——增加了“安全信息”的规定(见4); ——对采样进行了规范(见5,1999年版的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32—2001《酸性红6b》。 本标准与hg/t 3432—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酸性红6b(c.i.酸性红35)》(见标准名称,2001年版的标准名称);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和试验方法(见3.2、5.6、5.7); ——增加了产品包装净含量规定(见7.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代替HG/T 2551—1993《阳离子荧光红X—R(阳离子艳红X一5GN)》。 本标准与HG/T 255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了原标准中并列使用的标准名称,增加了染料索引号(本标准的标准名称,HG/T 2551—1993的标准名称); ——增加了23种有害芳香胺的量指标和10种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测试方法(本标准的3.2、5.6、5.7)。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宏达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天津市汇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泛胜塑胶助剂 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立江、王勇、王培、梁沛基、吴九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35—2002《酸性翠蓝2g》。 本标准与hg/t 3435—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酸性翠蓝2g(c.i.酸性蓝7)》(见标准名称,2002年版的标准名称); ——调整了外观指标(见3.1,2002年版的3.1); ——调整了水分和水不溶物指标(见3.2,2002年版的3.2); ——取消了细度指标(见2002年版的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见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试验方法(见5.5、5.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临江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丽、董仲生。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各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瑞华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02—2002《直接深红4br(直接耐酸枣红)》。 本标准与hg/t 3402—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见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测试方法(见5.6、5.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亚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丽、马君庆。
本标准依据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13--2000《2一萘酚一3,6-二磺酸二钠盐(R盐)》。 本标准与HG/T 3413--200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CAS RN(见1); ——规范分子式的写法(见1,2000年版的1); ——对液相色谱操作条件进行了修改(见5.3,2000年版的5.3); ——水分指标名称修改为加热减量(见5.4,2000年版的5.4); ——取消了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日炯、季浩。 本标准所代替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390—2001《直接桃红5b(直接桃红)》。 本标准与hg/t 3390—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直接桃红5b(c.i.直接红31)》(见标准名称,2001年版的标准名称);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见3.2); ——调整了部分色牢度指标(见3.3,2001年版的3.3);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测试方法(见5.6、5.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
本标准代替I_tG/T 3675—2000 本标准与HG/T 367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规范为《荧光增白剂CXT(C.I.荧光增白剂71)》(本标准的标准名称); ——把原标准用于纺织品和用于洗涤剂两个指标合并(本标准的表1,HG/T 3675—2000的表1); ——紫外吸收指标调整为370±10(本标准的表1,HG/T 3675—2000的表1); ——取消了细度指标(HG/T 3675—2000的表1); ——增加了堆积密度、23种有害芳香胺的量和10种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及相应测试方法(本标准的表1、5.7、5.8和5.9); ——更改了增白强度的评定方法(本标准的5.4.5,HG/T 3675—2000的5.3.5)。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全万得(沈阳)化工有限公司、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临江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丽、王勇。
本标准适用于分散红S-R的产品质量控制。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23—2001《分散金黄e-3rl))。 本标准与hg/t 3423—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分散金黄e-3rl(c.i.分散黄23)(见标准名称,2001年版的标准名称); ——取消了水分指标(见2001年版的3.2); ——调整了高温分散稳定性指标(见3.2,2001年版的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指标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见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试验方法(见5.8和5.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3429—2000《分散红s-5bl))。 本标准与hg/t 3429—200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分散红s-5bl(c.i.分散红167:1)(见标准名称,2000年版的标准名称); ——取消了水分指标(见2000年版的3.2); ——提高了分散性和上色率指标(见3.2,2000年版的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指标和重金属元素的量指标(见3.2); ——增加了有害芳香胺的量和重金属元素的量试验方法(见5.8和5.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
本标准按68/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代替HG/T 2747-1996《色酚AS-OL》。 本标准与HG/T 2747-199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CAS RN(见1); ——增加了液相色谱法测定色酚AS-OL,及其有机杂质含量的方法(见5.4); ——将2一羟基一3一萘甲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由纸层析法修改为液相色谱法测定(见5.4,1996年版的5.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曰炯、蒲爱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 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