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化妆品方向的本科生提供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使用。主要内容分为十二章,分别介绍了绪论、油脂与蜡类原料、粉质和胶质原料、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原料、色素原料、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保湿原料、祛斑美白原料、防晒原料、抗皱及营养性原料、和化妆品的包装材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化妆品中常见原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
《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是《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的修订版,《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是市面上本以宏观的视野、以理论加案例的形式介绍化妆品配方设计方法的图书,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在《化妆品配方设计6步》乳化体系设计、增稠体系设计、抗氧化体系设计、防腐体系设计、感官修饰体系设计、功效体系设计6步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第7步安全保障体系设计,每一步都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步骤、原料选择、注意事项、结果评价以及设计举例等内容,同时还介绍了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功效体系设计。根据配方设计的需要,《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增补了新的化妆品原料、法规、标准方面的内容,增加了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理念,强化了实例深度。 《化妆品配方设计7步》将给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宏观的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剖析方法,能
全书共三个部分十二章。基础部分是化妆品的基础理论,包括绪论,化妆品与皮肤、毛发和牙齿科学,表面活性剂理论,化妆品原料;专业部分是典型化妆品的生产,包括乳液及膏霜类护肤化妆品、洁面化妆品、水剂类化妆品、沐浴及洗发用品、粉剂类化妆品;拓展部分是其他一些常见化妆品的生产,包括护发及美发用品、美容化妆品、口腔卫生用品。 本教材共设计了8个实训项目,在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学习者经过“明确学习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确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和反馈”等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不但可学会制备膏霜乳液类、液洗类、水剂类、粉剂类等典型化妆品,还可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精细化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人员阅读。
《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丛书·动物药篇》。全书拟编写主要动物药材40种,每种药材按:(1)概论:主要叙述使用历史和目前的情况。(2)原动物:主要叙述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3)饲养管理:主要叙述场舍的选择、构建,饲养与营养、繁殖及疾病防治等等。(4)药材:主要叙述采收时间、方法,初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5)应用:主要叙述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主要方剂等。(6)附注;一些应说明而在前面五部分又无法说明的内容,均在附注中叙述。 本套图书文图并茂,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可供动物药生产、使用、经贸、教学、研究、管理等生产企业、大专院校校、科研院所、医疗保健和监督管理等部门工作者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本系统地介绍化妆品所致人体损害的书籍。全书从化妆品原料成分的特性和人体皮肤的状况、结构、功能等诸多方面,揭示了各种类型的化妆品可能对人全造成的各种损伤,并配合临床工作中收集到的照片给以说明,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书中内容深入浅出,可供广大消费者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化妆品,减少和预防化妆品所造成的人体伤害。本书亦可供化妆品生产厂家和医务工作者参考。
王培义编著的《化妆品--原理配方生产工艺(第3 版)》共分三篇(二十章)。篇为化妆品的基础理 论,较详细地论述了皮肤、毛发和牙齿科学、增溶和 微乳状液、乳状液理论、化妆品流变学、防腐与抗氧 、香料香精等。第二篇化妆品的配方,较全面系统地 介绍了护肤类、美容类、发用类、香水类化妆品,特 殊用途化妆品以及口腔卫生用品的配方理论和参考配 方等。第三篇化妆品的生产工艺、设备及质量控制, 论述了乳剂类、液洗类、水剂类、气溶胶类、粉类化 妆品和牙膏的生产工艺、设备及质量控制,化妆品生 产用水及化妆品的卫生和监督管理等。附录中收录了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 范》等化妆品法律和法规。 《化妆品--原理配方生产工艺(第3版)》内容丰 富,论述较详细,兼备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供从事化 妆品研究、开发、生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日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希琴、胡侠、潘炜、郑顺利、*、李琼。
GB/T 14454《香料通用试验方法》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香料 试样制备; ——第2部分:香料 香气评定法; ——第4部分: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 ——第5部分: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 ——第6部分: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 ——第7部分:香料 冻点的测定; ——第11部分: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 ——第12部分: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 ——第13部分: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第14部分: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 ——第15部分: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 14454的第13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1271:1983《精油 羰值的测定 游离羟胺法》和ISO 1279:1996《精油 羰值的测定 盐羟胺电位法》。本部分与ISO 1271:1983和ISO 1279:1996相比,主要
本标准适用于洗发类和护发类化妆品中吡罗克酮乙醇胺盐(OCT)含量的测定。
本书力求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工艺教材的编写模式,简化理论知识,突出日用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各章编写的基本思路为:主要品种→生产原料→生产原理(配方设计)→生产流程。按照日用化学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重点介绍洗涤用品、香精香料、化妆品和口腔卫生用品的生产技术,并针对洗涤用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将洗涤用品分为4章编写,以使读者对洗涤用品的作用原理、品种和生产工艺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另外,对其他日用化学品也作了简单介绍,供各院校选择使用。 本书可作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化工类其他层次的教材和化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共分为十三章。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化妆品的定义、作用与分类、特性及发展简史。第二章、第三章介绍化妆品的基质原料和辅助原料。第四章至第十章着重介绍了清洁类、护肤类、彩妆类、特殊用途类、芳香类和发用类化妆品及美容面膜,这几章不但阐述了其主要成分及作用,还有其配方及制法,突出学用结合。第十一章是化妆品的选择和使用,介绍了选择持美化妆品招商网的原则、如何合理选用和使用化妆品,以及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第十二章化妆品的生产设备及工艺,介绍了化妆品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及化妆品容器和包装。第十三章化妆品的卫生规范与质量控制,主要介绍了对化特品管理的卫生规范与质量控制。
本书主要论述化妆品和洗涤剂的组成、分类,以及化妆品和洗涤剂的理化性能、卫生指标、安全评价和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内容。可供化工和轻工企业的分析检验人员、技术管理及生产等领域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对需要了解化妆品与合成洗涤剂的质量及检验技术的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对经常使用化妆品的女士,也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化妆品与洗涤剂的质量情况和检验技术,编者们在参阅多种书籍和标准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本书主要论述化妆品和洗涤剂的组成、分类,以及化妆品和洗涤剂的理化性能、卫生指标、安全评价和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