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黄河变迁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黄河的起源和变迁,时间范围上起商汤,下至辛亥革命时期。书中搜集了大量关于黄河的史料,史论结合,对于历代黄河变迁史中存在的如黄河源头、黄河故道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考证。全书十六节,依次为黄河重源说的缘起、经行哪些地方,东周、两汉、隋唐、五代、元代治河的概略,明代、清代河患的鸟瞰,论述了研究黄河变迁史的重要意义以及作者对前人治河理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讲述河道相关历史的同时,也不乏经世思想,从黄河变迁可窥视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相关信息。
本书力图用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观点,以历史的眼光,简要介绍中国水利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讴歌中国古人如大禹、管仲、李冰、贾鲁、潘季驯、靳辅、陈潢等治水、用水、管水、理水的的不朽业绩,展现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化。又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从中国古代科技典籍、历史文献、考古发现、诗词典故、科学家故事等方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利成就,努力讲述中国古代水利科学家奋发有为的励志故事,凸显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勇敢勤劳、不畏困难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底蕴,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化教学系列教材)》是结合水利水电行业对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编写的。《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化教学系列教材)》主要包括基本制图标准与技能、工程形体的表达、水利工程图和计算机绘图等四个学习型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包含若干学习型工作任务。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水利水电类专业工程制图教材,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由胡建平、晏成明主编,刘亚莲主审。
. 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至此,从1918年孙中山提出开发三峡设想,到2020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中华民族实现百年三峡梦想。三峡工程,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举全国之力兴建的国家重大公共工程。它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功能目标和效益多元,战略地位重要,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三峡工程 一个标志、三个典范 高度评价。 为了让社会大众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三峡工程,本书从三峡工程的缘起、论证决策、建设历程、运行情况、综合效益、贡献成就、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深入总结了三峡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全面宣传展示了三峡工程巨大综合效益,推广了三峡经验。并且,本书是入选 2018年度中宣
《中国大坝70年》突出了70年来中国大坝在不同年代建设运行的轨迹,客观反映了不同年代大坝建设运行的时代背景、规划设计理念、工程技术特点、建设管理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成效等,系统总结了不同年代大坝建设运行的成功经验和经历教训。全书由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组织编写,以概述加案例的写法,按照年代撰写概述和挑选代表性工程,邀请相关院士、专家和大坝建设管理单位参加编撰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界生动展现了70多年来我国大坝建设的辉煌成就,向业内人员提供具有系统分析和生动案例的中国大坝工具书。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按照十章呈现,*章呈现中国大坝发展历程,第二章至第八章呈现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9年的中国大坝工程;第九章讲水库移民安置和文物保护;第十章
本书系统构建了计算河流动力学基本理论框架。 构建原则力求从理论上更严密、 准确性更高、 更具一般性的模型入手, 通过理论推导或经验假设得出一般性可能适度降低但计算效率更高、 应用可行性增加的模型。 全书共分 10 章。 前 4 章介绍了水沙两相流运动力学基础理论。 第 5 章至第 7 章系统介绍河流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构建, 包括含沙水流运动、 河床冲淤、 河岸崩塌等数学模型构建及理论体系。 第 8 章至第 10 章分别介绍了一维、 二维和三维 (包括全三维和准三维) 河流动力学模型的具体应用。 本书可作为水利、 水电、 土木、 环境、 生态以及其他涉及河流动力的学科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有助于广大河流动力和河流生态环境研究人员提高对河流动力的认识, 从多相流体力学角度深入理解河流动力过程, 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假设对模
本套书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性:一是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丛书采取科学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二是其具有鲜明的历史性,这套丛书是史学著作,无论从丛书的作者还是内容来看,纵向地完整地叙述历史都是其优势,不仅要保证历史叙述的完整,还要保证历史与逻辑到一致,论从史出,寓论于史。三是弘扬正能量,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辉煌的历史,是可以增强四个 自信 的历史,这套书充分反映新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背后的原因。
本书对向家坝800MW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描述。全书内容主要包含了800MW机组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检修维护及运行管理上的典型经验,涉及水轮发电机组,相关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的运行管理等。
本书系统阐述水工建筑物的基本设计理论,介绍相关领域外的科学技术成就。全书共11章,包括绪论、水利水电工程引论、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岸边溢洪道、水工隧洞、取水及输水建筑物、过坝建筑物、水工闸门。 本书是水利工程专业本科生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工建筑学”的配套教材,主要阐述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基本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以及外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水工建筑学》编写人员具有多年的科研经历和一线教学经验,为全书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提供了保证。全书共分11章,包括绪论、水利水电工程此论以及重力坝、拱坝、土石坝等9种类型的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学》在编写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反映新成果。《水工建筑学》对当今世界高坝坝型发展中特色的坝型——200m级碾压混凝土坝、250m级面板堆石坝、300m级
......
《潘家铮全集 第十一卷 工程技术决策与实践》 ,收录了潘家铮院士与我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讲话、发言、建议和总结,包括治水方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黄河、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红水河等流域规划和重大水电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和其他工程的重要论述和探讨,反映了潘院士对水利水电事业的赤诚热爱和无私奉献。全卷文笔流畅,科学、专业、历史与人文俱在,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