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原理、技术及应用》一书主要论述了水处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和应用案例。全书共19章,包括绪论、筛分、沉淀分离、气浮分离、澄清过滤、 脱水干燥、混凝、吸附、离子交换、化学与物理化学法、水处理反应器、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颗粒污泥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微生物电解池、膜分离等。本书理论与应用并重,详细介绍了水处理领域通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原理、设备装置的构造以及设计计算等,并在每章末都附有相应的思考题,便于读者加强练习和加深理解。 本书可供水处理、市政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较为全面和详细地介绍了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的特性,并着重介绍了其有机物分子量,亲疏水性以及三维荧光光谱;饮用水处理的各种技术、特点和所起的作用;饮用水不同的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特点以及去除的技术和工艺;同化有机物和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生成、特点及去除的技术和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以及膜技术等。本书适合从事饮用水处理的研究、设计以及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给排水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亦可作为饮用水深度处理课程的研究生教材。
. 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至此,从1918年孙中山提出开发三峡设想,到2020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中华民族实现百年三峡梦想。三峡工程,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举全国之力兴建的国家重大公共工程。它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功能目标和效益多元,战略地位重要,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三峡工程 一个标志、三个典范 高度评价。 为了让社会大众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三峡工程,本书从三峡工程的缘起、论证决策、建设历程、运行情况、综合效益、贡献成就、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深入总结了三峡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全面宣传展示了三峡工程巨大综合效益,推广了三峡经验。并且,本书是入选 2018年度中宣
《中国大坝70年》突出了70年来中国大坝在不同年代建设运行的轨迹,客观反映了不同年代大坝建设运行的时代背景、规划设计理念、工程技术特点、建设管理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成效等,系统总结了不同年代大坝建设运行的成功经验和经历教训。全书由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组织编写,以概述加案例的写法,按照年代撰写概述和挑选代表性工程,邀请相关院士、专家和大坝建设管理单位参加编撰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世界生动展现了70多年来我国大坝建设的辉煌成就,向业内人员提供具有系统分析和生动案例的中国大坝工具书。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按照十章呈现,*章呈现中国大坝发展历程,第二章至第八章呈现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9年的中国大坝工程;第九章讲水库移民安置和文物保护;第十章
本套书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性:一是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丛书采取科学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二是其具有鲜明的历史性,这套丛书是史学著作,无论从丛书的作者还是内容来看,纵向地完整地叙述历史都是其优势,不仅要保证历史叙述的完整,还要保证历史与逻辑到一致,论从史出,寓论于史。三是弘扬正能量,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辉煌的历史,是可以增强四个 自信 的历史,这套书充分反映新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背后的原因。
本书对向家坝800MW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描述。全书内容主要包含了800MW机组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检修维护及运行管理上的典型经验,涉及水轮发电机组,相关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的运行管理等。
《地下水手册》是关于地下水资源调查、开发和管理的指南,是由美国内政部垦务局组织有关技术领域的众多专家撰写的。手册内容偏重于地下水调查、开发和管理等实际工作以及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工具书。全书共十六章,内容涉及地下水的形成和流动、井与含水层的关系、地下水的调查方法、含水层试验分析及出水量计算、井的设计、疏干系统、井的规格和钻探、井的消毒及水泵选择等各个方面;同时,还附有内容广泛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在前一版基础中,修改或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人工补给工程作为一种节水措施,用于特定地区的临时蓄水,即人工储存和回收(ASR);地下水库作为某些条件下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选择等。正如本手册所述观点,地下水工程涉及土壤学、水力学、水文学、疏干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数学、农艺学、冶
《潘家铮全集 第十一卷 工程技术决策与实践》 ,收录了潘家铮院士与我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讲话、发言、建议和总结,包括治水方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黄河、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红水河等流域规划和重大水电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和其他工程的重要论述和探讨,反映了潘院士对水利水电事业的赤诚热爱和无私奉献。全卷文笔流畅,科学、专业、历史与人文俱在,通俗易懂。
该书从水利工程史研究角度分析解读三峡工程,从善治国者必善治水的中国历史特征入手,以三峡工程建设的五个关键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决策为重点,对三峡工程决策、建设过程进行了总结综述,并对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和社会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倾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和智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他们都亲自视察过三峡坝址或三峡工程。周恩来亲自组织推动了对三峡工程的研究和勘测设计。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四届国务院总理都兼任过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主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项工程受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这样高度、热切的关注,受到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广泛而热切的关注,受到中外媒体执着持续的关注。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一直
全书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问题,在梳理设计暴雨研究现状并总结作者在流域、区域和城市等三个尺度下防洪研究的基础上,从流域、区域和城市等三个尺度介绍了设计暴雨研究框架,探讨了三种空间尺度下设计暴雨计算的主要研究手段和当前较为新颖的研究技术,并主要以太湖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太湖流域内的嘉兴地区作为典型区域、上海地区以及美国某小城市流域作为典型城市等为代表,给出具体的设计暴雨应用案例。本书可为形成流域、区域和城市三个尺度相协调的设计暴雨研究框架、研究制定适应中国实际的防洪设计标准和规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同时,也为新形势下从流域、区域和城市各层面做好防洪减灾的顶层设计以及加强雨洪资源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本书可供从事防洪规划、设计、运
《潘家铮全集》是我国著名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的作品总集,包括科技著作、科技论文、科幻小说、科普文章、散文、讲话、诗歌、书信等各类作品,共计18 卷,约1200 万字,是潘家铮先生一生的智慧结晶。他的科技著作和科技论文,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充满智慧,反映了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不断进步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他的文学著作,感情丰沛、语言生动、风趣幽默。他的科幻故事,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启人遐思;他的杂文和散文,思辨清晰、立意深邃、切中要害,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这些作品对研究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技术进步历程,弘扬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勇于担责的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潘家铮全集》是国家 十二五 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潘家铮全集 第二卷 重力
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抽水蓄能事业取得了非凡成就,尤其在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为了全面展示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工作成就,提高抽水蓄能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水平,促进我国抽水蓄能领域技术人才培养,满足我国当前抽水蓄能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组织编写了《抽水蓄能机组及其辅助设备技术》丛书,共8个分册,本丛书填补了同类技术书籍的市场空白。 《抽水蓄能机组及其辅助设备技术:机组调试及试运行》为机组调试及试运行分册,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分部调试、整组启动试运行、性能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抽水蓄能机组及其辅助设备技术:机组调试及试运行》适合从事抽水蓄能行业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维等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本书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制造与安装监理基础知识、原材料与采购、制造通用工艺、各类设备的结构特点、制造与安装质量控制依据及要点等,并增加了案例和PCCP管道拓展阅读。
本书归纳总结了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近10年来的工程物探检测技术成果,以及在贵州、四川、西藏地区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和运行检查工作中的应用成果,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水电工程物探检测的专业书籍。 本书内容共9章。第1章概论,内容包括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工程物探检测发展、工程物探检测在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中的地位和程序。第2章主要水工建筑物特点及物探检测主要内容,包括水电工程主要建筑物结构特点分析、工程物探检测内容和工作布置。第3章物探检测方法与技术,包括7大类工程物探检测方法:弹性波类、伪随机电流场、探地雷达、层析成像、钻孔检测、声呐及水下检测、三维成像检测等。第4章基础岩体参数取值与三维建模,包括岩体基本特征分析研究、岩体力学参数及取
`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减(变)速电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和选J日等内容。本书共分十章:章概述;第二章电机选型与型号说明;第=三章感应电动机;第四章可逆式电动机;第五章电磁刹车电动机;第六章端子箱型电动机;第七章调速电动机;第八章电子刹车器;第九章数字显示器;第十章附件。 本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全面,查阅方便,适合工程技术人员、电机厂商、经营户及电机爱好者查阅使用,是一本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