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主编的《一图一算一注解之水利工程造价 》依据《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2008)和《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进行 编写。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有土石方开挖工程、土 石方填筑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 钢筋、钢构件加工及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 书中内容主要是以中小型实例的形式呈现,同时 结合图形一一进行计算,涵盖了清单和定额两种算法 ,在每道题的题干后面列有清单工程量表,将所要计 算的项目罗列出来,且对每个实例的各分项工程的工 程量计算方法均作了较详细的解答说明,每题之后均 有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对每一小项又有清晰 的解释,本书内容涵盖面广,结构层次清晰,让读者 看后能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 本书可供水利工程造价人员、工程造价管
本书力图用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观点,以历史的眼光,简要介绍中国水利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讴歌中国古人如大禹、管仲、李冰、贾鲁、潘季驯、靳辅、陈潢等治水、用水、管水、理水的的不朽业绩,展现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化。又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从中国古代科技典籍、历史文献、考古发现、诗词典故、科学家故事等方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利成就,努力讲述中国古代水利科学家奋发有为的励志故事,凸显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勇敢勤劳、不畏困难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底蕴,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本套书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性:一是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丛书采取科学的态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二是其具有鲜明的历史性,这套丛书是史学著作,无论从丛书的作者还是内容来看,纵向地完整地叙述历史都是其优势,不仅要保证历史叙述的完整,还要保证历史与逻辑到一致,论从史出,寓论于史。三是弘扬正能量,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辉煌的历史,是可以增强四个 自信 的历史,这套书充分反映新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背后的原因。
本书主要对渐开线圆柱直齿、斜齿、人字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进行讨论。力求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全书共八章,*章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基础理论,第二章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第三章标准渐 开线圆柱外齿轮的根切与变位齿轮传动,第四章内啮合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五章斜齿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六章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第七章齿轮用材料以及热处理,第八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本书系统构建了计算河流动力学基本理论框架。 构建原则力求从理论上更严密、 准确性更高、 更具一般性的模型入手, 通过理论推导或经验假设得出一般性可能适度降低但计算效率更高、 应用可行性增加的模型。 全书共分 10 章。 前 4 章介绍了水沙两相流运动力学基础理论。 第 5 章至第 7 章系统介绍河流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构建, 包括含沙水流运动、 河床冲淤、 河岸崩塌等数学模型构建及理论体系。 第 8 章至第 10 章分别介绍了一维、 二维和三维 (包括全三维和准三维) 河流动力学模型的具体应用。 本书可作为水利、 水电、 土木、 环境、 生态以及其他涉及河流动力的学科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有助于广大河流动力和河流生态环境研究人员提高对河流动力的认识, 从多相流体力学角度深入理解河流动力过程, 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假设对模
本书 的突破,在于将图碑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存纳入水利社会史研究的视野中,它不仅拓宽了资料的范围,同样拓宽了研究的视野。以山陕水利图碑这一珍贵资料为切入点,将图像与文本、实地调查相结合,梳理山陕水利图碑的发展变迁状况,并以每一通水利图碑为中心,结合已有研究和其他民间文献,开展个案研究,寻找共性和差异性,在视角、方法乃至理论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以水利图碑为突破口,形成对金元以来中国水利社会历史变迁的整体认知和理解,对于 处理好人水关系,积极贯彻习近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为当下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潘家铮全集第十八卷积木山房丛稿》,主要包括《寒门琐记》《秋魂集》《积木山房诗话》《锦屏之歌》《李卓吾先生评传》。《寒门琐记》是作者个人的家族史叙述,对高祖、曾祖、祖父母、父母兄弟的追忆;《秋魂集》是作者怀念不幸罹病去世的小女儿的诗文,感人肺腑;《积木山房诗话》是作者对自己几十年诗歌研究和诗学实践的总结,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诗歌文体流变、诗词创作规律、诗人词人诗词风格、诗词格律以及诗词创作与时代人生的关系,都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和总结;《锦屏之歌》是作者两赴西南参加雅砻江水电开发期间所作的诗词;《李卓吾先生评传》是一篇作者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所写的评传,并附李贽诗若干。
《潘家铮全集》是我国著名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的作品总集,包括科技著作、科技论文、科幻小说、科普文章、散文、讲话、诗歌、书信等各类作品,共计 18卷,约 1200万字,是潘家铮先生一生的智慧结晶。他的科技著作和科技论文,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充满智慧,反映了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不断进步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他的文学著作,感情丰沛、语言生动、风趣幽默。他的科幻故事,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启人遐思;他的杂文和散文,思辨清晰、立意深邃、切中要害,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这些作品对研究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技术进步历程,弘扬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勇于担责的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潘家铮全集》是国家 十二五 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潘家铮全集 第四卷 水工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务行业关乎国计民生。本书系统梳理了我国水务行业的发展现状、瓶颈问题及未来趋势,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阐述了解决当前水务问题的技术、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典型服务对象和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智慧水务的作用、目标和意义,并通过分析当前智慧水务经典案例,探讨适应我国国情的智慧水务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本书的出版为新时代水务行业的智慧化研究提供基础,为智慧水务的工程实践提供技术借鉴。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6]1093号)的安排制订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煜明、曹年红、江海深、姚峰、黄春雷、孙增义、王义忠。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l00761)。
本书从水利信息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专业GIS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为主线,详细阐述了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信息管理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关键技术与算法、功能设计与实现及系统应用等。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泥沙、河床演变、水资源管理等软件开发研究者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生阅读参考。
一、《中国水利年鉴》是反映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和记录水利事实、汇集水利统计资料的工具书,每年编印一册。1992年刊主要收录1991年的资料和情况。 二、本《年鉴》包括11个专栏: 1.重要文献; 2.综述; 3.江河治理与开发; 4.地方水利; 5.专论; 6.科技与教育;7.国际合作与交流; 8.新闻宣传、情报、出版、学术团体与活动; 9.大事记; 10.水利统计; 11.附录。 三、在遵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本《年鉴》文稿实行文责自负,编辑部一般只做技术性加工。文稿的技术内容、文字、数据、保密等问题均经撰稿人所在单位部门把关审定。 四、本《年鉴》的资料数据, 除特别说明者外, 均未包括台湾省。 五、本《年鉴》采用中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用法遵从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技术术语、专业名词、符号等力求符合规范要求或约定俗成。
本书包括七部分及两个附件,其中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第二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与第三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中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内容基本一致,但对于有关技术标准的内容则针对不同人员在企业中的管理地位不同而有所侧重。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统一编书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第六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和第七部分安全生产相关技术标准提供了有关安全生产知识的全文及部分摘录,可以作为考核时参考,也可供日常安全管理时使用。 附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供学习时对照参考。 本书为水利
《淮河流域水资源系统模拟与调度》共分7章,第1章流域基本概况,第2章淮河水资源系统研究目标,第3章水资源系统模拟,第4章水工程系统联合运行模拟仿真,第5章典型区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第6章水资源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第7章研究结论。
本书针对我国水利专业软件研发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将水利专业软件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云计算这种新的基于互联网、面向大众的服务计算模式,建立面向全行业的水利专业软件云服务平台,阐述了水利专业软件云服务平台的特点、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安全保障体系、运维管理体系等,以标准化为前提,改进水利专业软件开发模式和运维管理模式,以推动水利专业软件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和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