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的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际编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它们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其中:上篇主要对多沙河流的一些重要参数、适用公式和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泥沙河流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并对在数学模型中如何体现多沙河流特殊的演变规律也进行了研究;巾篇主要对计算过程收敛性、自由水面的确定、泥沙扩散系数的取值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初步验证;下篇搭建了黄河治理人工智能体系的理论框架,介绍了与之有关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常洪水的演进方法、河道冲淤平衡水沙关系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泥沙与河流动力学、水利、水文、地理、防洪减灾等专业的规划、没计、科研、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
本书共分7章,第1章介绍了我国及广东省农村水利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采用的工作方法;第2章论述了目前我国农村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现实需求;第3章介绍了信息采集的方法和主要形式;第4章分析了目前农村数据库的主要数据类型、特征及要求;第5章叙述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集成方案;第6章详叙了各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第7章分别以农村饮水安全、灌区工程动态监管、视频会议、门户网站为实例,介绍了信息管理及应用流程,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农村水利信息管理技术。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参照国家标准《地理信息元数据》(GB/T l9710-2005)和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Content Standard for Digital Geospatial Metadata V2.0》(即《数字地理空间元数据内容标准》)(FGDC-STD-001-1998),结合我国水利行业的具体情况,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水利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的内容,包括水利地理空间信息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相关特征信息,建立了一套用以描述水利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和要素及其属性信息的元数据规范。 本标准共3章8节32条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元数据内容的表现形式; ——元数据层次结构; ——元数据性质和内容框架; ——元数据模式; ——元数据的数据字典; ——元数据扩展; ——元数据专用标准; ——抽象测试
本书是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统编教材,是根据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水轮机机组安装与检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全书共分十章,主要介绍水轮机、水轮发电机安装与检修的基本工艺和安装程序,对安装与检修中的主要环节,以及网络技术在安装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同时介绍了水轮发电机组经常出现的故障及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能有效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并满足教学要求。本书以理论适度够用、强化实践技能为原则,对部分理论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新设备、新技术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水电站安装、检修人员的培训教材,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水利工程,概述了水资源、水库、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概念,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整治建筑物和过坝建筑物等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组成、类型、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等,泵站、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功能、类型和建筑物组成,施工导流的概念、导流建筑物和施工导流的一般程序,阐述了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大坝安全监控的概念、安全监测的内容、常用的安全监控模型以及实时监控和安全预警系统的开发原则和主要内容。 本书可作为水文、环境、土木、给排水、力学、岩土、计算机等专业本、专科生 水利工程概论 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
《水环境学》由窦明、左其亭编著,是在综合了水资源学、环境化学、环境水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当前有关水环境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并在满足水环境方面相关专业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主要面向本科教学的统编教材,由层次递进的三部分内容组成:对水环境中溶质形成和转化规律的基本认识;水环境保护分析与控制技术方法,包括检测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和污染控制技术方法;水环境主体工作内容,包括污染源调查、水环境监测、水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保护规划和水环境管理。 《水环境学》可作为水利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地质工程类、地理科学类、地球科学类等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学习教材,也可供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以及相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使用和参考。
本书全面总结了各类周期分析方法在水科学中的应用,针对水文过程周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黄河流域上游主河道和水库的水体交换周期分析研究,水文过程隐含周期分析研究等。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广大师生及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为水利院校非水利专业的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水库工程、闸坝工程、水力发电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治河防洪工程、内河航运和渔业工程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 本书除用作教材外,还可供基层水利工作人员作为自学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是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教材。全书共分15章,主要内容有:绪论,河流和流域特征,降水,植物截留与填洼,土壤水,下渗,蒸发与散发,产流机制研究,流域产流,河槽洪水演算,流域汇流,湖泊与水库,冰川与融雪径流,数字流域,数字水文。 本书不仅适用于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水文学原理”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作为需要学习“水文学原理”课程的地学类、水利水电类、国土资源与环境类、农业和林业类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对需要了解水文学知识的各专业研究生和科技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本书研究水资源经济学中的前沿领域——虚拟水贸易理论,建立虚拟水贸易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三大理论假说。基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构建产业虚拟水量化与区域虚拟水贸易平衡分析模型。建立指标体系评价区域实施虚拟水贸易的适宜性,运用虚拟水贸易理论指导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问题,选择黄河流域典型缺水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实证研究,后从流域与产业两个角度设计相应的补偿机制。 本书可作为水资源管理、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专业的在校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亦可作为相关部门和相关研究工作者参考书。
《水力学》是为适应大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满足其他专业教学要求而编写的一本中、少学时的通用教材。本书版于2006年出版,本书是在版的基础上,根据读者的需求对内容做了一定的增删,以便尽*可能既达到本科教学的要求又适合用作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参考书。《水力学》共10章,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包括不可压缩流体(液体)的基本性质、数学模型、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及相似原理。对于基本原理在各方面的具体应用,可根据不同专业选讲。各章都选配了典型例题、思考题和习题,并给出了部分习题答案,直接附于习题后。其中有很多习题,对于继续深造和工程技术人员很有参考价值。《水力学》可作为工科院校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是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是根据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课程标准编写完成的。本书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础知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方法及典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分析等几部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础知识包括绪论以及章至第四章的内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为第五章至第十三章的内容;第十四章、第十五章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方法与典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分析的内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水利水电工程类专业、建筑工程类专业、交通工程类专业、城镇建设和工矿业开发等工程类专业的教科书,并可供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部门及相关科研单位、生产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水信息技术》的配套课程指导书。本书包括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习题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学实习指导书4个部分,内容与教材教学要求紧密相扣,能够较好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书可供水利学科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复习使用,亦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按分册出版的21个分册之一。由于水利经济是一门发展很快的新学科,本次修订对版内容作了很大的改动,力求反映近十几年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它以条目的形式将该学科的知识内容分为综合、水利工程费用、水利工程效益、水利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水利产品成本和价格、水利经济政策等6部分,列条目155条,对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事实进行介绍,内容深入浅出,语句通俗易懂。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作的工作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查阅,也可供关心水利事业、期待了解水利知识的广大读者释疑解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水利的兴衰,对农业的发展又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历代政府会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作为区域社会的官僚和民众也会特别关注本地水利的建设,由此,水利史的研究成为中国经济史和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森田明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专攻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本书以清代水利史为中心,分别探讨不同地域水利设施的兴废,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对水利问题的态度和举措,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演变和发展的脉络。作者搜集并整理了很多罕见的方志和家谱等资料,发微探隐,以小见大,分析精深,见解独到,是海内外关于清代水利史研究的重要著作。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有限差分法》是国内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一本双语教材,包括基本理论、Visual MODFLOW 软件使用介绍和实践应用三部分,知识点系统而全面。部分是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基础理论部分,介绍了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有限差分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绍了Visual MODFLOW 软件使用步骤,包括水流模型的输入、运行和输出。第三部分为基于Visual MODFLOW软件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应用实例部分,包括地下水库截渗墙建设的数值模拟和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数值模拟。
《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及航道淤积机理》是《海 岸河口工程研究论丛》之一。主要对粉沙质海岸泥沙 悬浮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重点探讨了近底高浓度泥沙现象的物理特征,构建了 悬沙垂线分布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三维数学模型手段 ,揭示出粉沙质海岸航道淤积机理。本书还改进了挟 沙力模型,考虑了波浪破碎因 素,通过概化的理想海岸,阐明了不同动力因素在粉 沙质海岸泥沙运动中的作用。 严冰专著的《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及航道淤积机 理》可供海岸河口工程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相美院 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以进一步深入推进水利部淮委水管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其直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绩效为目标,在总结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之上,提出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对策和措施,并通过对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提供规范的引导和评价标准,对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养护水平和管理绩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书首先通过总结目前水管体制改革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试图提出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对策和措施,并指出在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科学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绩效考评机制的必要性,在吸收国内外同行及国内其他行业考评指标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水利部门的特殊性,尝试建立一套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操作性比较强的维修养护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框架,并且改变以往人为地、机械地确定各个指标体系
引大济湟工程是青海省重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对湟水干流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所处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工程建设和运行将对调水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书详细调查评价了工程调水区大通河、受水区湟水河以及输水线路陆生生态、水生生态状况,就工程建设和运行对调水区、受水区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展开了深入预测研究,重点分析论证了工程调水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据此提出了减缓工程建设对调水区、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本书可供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从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人员,以及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