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动态评价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化调度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水资源动态评价,需要在传统的以年为时间尺度进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将水资源评价各要素进一步细化为以旬或月为时间尺度开展评价,进而更科学地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空间均衡调配。为此,水利部信息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等单位或部门的专家重点针对旬月尺度降水评价与预测、月尺度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展联合攻关,形成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的技术体系,并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形成本书。 本书以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多源降水融合技术、多时空融合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技术、多源数据地下水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是作者多年从事的科研、生产项目成果的总结,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对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科研、生产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杨永生、许新发、李荣昉编著的《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基于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开展水量分配工作的实践,系统总结了流域水量分配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水量分配的理论基础、相关规则、主要技术思路和方法,阐述了鄱阳湖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规则、框架要素、主要任务以及操作方法。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水量分配及水权制度建设的理论体系,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先进水平,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为我国尤其南方丰水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示范借鉴。 《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与水权制度建设研究》可供水利(水务)、农业、城建、环境、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科研院校等单位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以及经济计划部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参考。
《水量与水质技术实用手册》是一本从事水资源、水利、水务管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相关行业中的水量、水质工作的技术资料性工具书,其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分类编辑,方便实用。 全书共分八章,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水资源的综述、水的理化性状、需用水量及用水定额、污(废)水及其排放标准、化学物质与环境要素的作用和影响、自然环境中物质组成成分、水质分类和水质标准,水资源评价计算。书后还附录了常用的有关技术资料和参考文献。 本书适用范围:可供水利(水务)、环保、市政、国土资源、卫生、工业、农业等有关行业部门从事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节水、治污,保障供水安全等涉水事务的监测分析、调查评价、规划设计、教学科研、监督管理、节水治污及调度配置水资源等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查阅使用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书系统研究了广西国际河流水文地理状况和主要特点,并对现状作了深入分析,定量评估了边境地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边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以及南崇经济带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客观分析了当前国际河流区面临的利弊条件及邻国越南的相关政策制度,同时,结合广西国际河流区的特点和合作开发情况,提出以打造先行先试区作为国际河流区新的开放战略,进而推进国际河流合理开发利用。
《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以城市供水水源为主要对象,研究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全书从水资源自然属性及其危机状况入手,明确了城市水资源的基本内涵;本着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思想,提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论述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技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介绍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海水利用、以及含H2S水、高硬度水、高盐度水、高硫酸盐水等其他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技术;从水资源的能源属性出发,建立了水资源的能源利用概念,论述了工业废热水利用、污水热源利用、地下水冷能利用、地热能利用等水的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评价方法。最后,从水量、水质和能量角度论述了水源地保护工程技术,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及其评价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节水、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地下
《干旱内陆河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与应用研究》是关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的论著。《干旱内陆河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与应用研究》在总结多项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方面科研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从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特点、外已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及特点、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机理方面深入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的模拟方法,提出了以地表水为主体和以地下水为主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模型时空尺度耦合的方法,构建了耦合基于水量平衡的地表水模型和分布式的饱和地下水流模型的集成模型,并将之应用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同时构建了基于Richard方程的地下水饱和一非饱和流和一维明渠汇流的耦合模型,考虑了区域尺度下非饱和渗流过程的简化处理方法,将模型应用于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数量转化分析和
鉴于深圳河湾水系污染负荷大、自身环境容量小、水资源极度缺乏的特点,本书通过拟定不同的截污处理率,根据不同的补水水源,利用深圳河湾水系水质模型计算相应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提出雨水利用、引调大鹏湾与珠江口海水、污水资源化等工程方案及措施,并从技术、经济、环境、生态等多角度论证工程项目是否可行,提出切实可行的分步治理措施和分期水质目标,为下一个阶段的截污工程与补水措施提供科学的指导。 本书可供从事水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的科研、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的大部分成果来源于“深圳河湾水系引调水工程方案研究”,该研究包括“深圳河湾水系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深圳河湾水系引调水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深圳河湾流域污水资源化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等
《干旱内陆河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与应用研究》是关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的论著。《干旱内陆河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与应用研究》在总结多项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方面科研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从干旱内陆河区水资源特点、外已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及特点、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机理方面深入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集成模型的模拟方法,提出了以地表水为主体和以地下水为主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模型时空尺度耦合的方法,构建了耦合基于水量平衡的地表水模型和分布式的饱和地下水流模型的集成模型,并将之应用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同时构建了基于Richard方程的地下水饱和一非饱和流和一维明渠汇流的耦合模型,考虑了区域尺度下非饱和渗流过程的简化处理方法,将模型应用于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数量转化分析和
本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设计和决策实施的生产与科研任务为基础,首次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可调水量、调水影响和调水安全等水文水资源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科学合理,定性定量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西班牙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发展,中西两国在水资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趋增加。2006年6月,水利部矫勇副部长率团访问西班牙,西班牙环境部向代表团赠送了这本《西班牙的水》白皮书。为增进我国水利界同仁及相关领域开发利用及管理等领域的经验,进一步加深两国在水资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水利部在获得西班牙环境部授权的前提下,组织编译并正式出版《西班牙的水》中文版。 《西班牙的水》全面介绍了西班牙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管等方面的状况,书中用大量的文字、图表、数据详细描述了西班牙水资源的基本情况,现状和未来水需求预测,水基础设施建设,水质状况与保护,水资源珠开发、配置和储备,跨流域调水,水利国际合作等,内容涵盖政治、社会、经济、政策、立法、制度、水环境、水权等与西班牙的水
《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环境及生态演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为例》通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采样分析结合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揭示了托克托县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氮化物的分布规律及高氟水成因,并对过去30年间该区生态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环境及生态演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为例》可供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工程等领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校师生使用和参考。
水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地理备要素中嚣敏感和脆弱的因子。随着全球经济的笈展世界各地河流,湖泊的健康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流域发展与河流文明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流域性的求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作为三晋人民的。母亲河——汾河,历史时期湖泊众多,水量丰沛,灌溉衷业发达是山西发达的经济区。但现在挪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出觋了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漏斗区面积扩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捣示流域水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变迁过程是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孟万忠编著的《河湖变迁与健康评价--以汾河中游为例》依托历史文献、地层、考古、孢粉动檀物化石,器测的气象,水灾数据等资料,综合分析,相互印证以全新的视角揭示出第四纪更新世以来汾河中游河瑚变迁的过
本辑入选的水利系统调研报告是编委会从全国水利系统各单位选送的2008年度百余篇调研报告中经过认真细致地审读后遴选出来的,特点有三:一是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调研实践。二是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水利热点问题展开调研。这些调研报告内容广泛,涉及防汛抗旱、水资源节约与保护、饮水安全、水价改革、农田水利、水利工程管理等众多水利问题,其建议和措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三是形式多样。有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也有实地调研、用数据说话的;有纵向统计、横向对比的,也有联合调研、取长补短的。这些形式新颖、引人入胜的文章,大大增强了调研报告的可读性。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广泛涉及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学、气候学等诸多方面,是近年来水资源及环境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书以黄河流域的支流渭河为切入点,系统地探讨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若干理论体系;针对渭河生态环境问题,从河流基本环境需水量、自净需水量及输沙需水量等方面对渭河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研究;针对影响渭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关键因素,从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养和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渭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措施。本书为渭河生态环境改善和健康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对解决西部开发中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和策略,从理论与实践上为生态环境需水量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中长期水文预报不仅对水库调度、防洪减灾等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洪水资源利用、水权管理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中长期水文预报一直是水文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课题。本书在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文学及水资源、水文气象学、系统工程、概率论、模糊数学、计算数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中长期水文预报成因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特色在于对中长期水文预报成因分析方法的系统化、实用化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可供从事中长期水文预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