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主持,以水利信息中心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本标准实施后取代《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D138——85。本标准自2000年6月30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修订SD138-85《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主要依据为水利部发布的SL01——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范》和水利部文技[1995]61号“关于修订《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通知”。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水情部网布设原则以及水文信息传输、处理和质量考核的技术要求;——编制水文预报方案的技术规
为指导和规范我国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的前期、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提高技术水平,推动技术进步,统一技术标准,加强科学管理,在认真总结示范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制定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文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规定了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规定了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前期、设计、施工、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实施9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相关行业设计规范的*成果,认真研究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后召开相关行业参加的全国性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6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项目类型及时段划分、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防治标准。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书是“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供水管道工》系列第3分册,详尽介绍了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安装及运行管理。全书共分2章,包括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安装、村镇供水给水管道的运行管理等内容。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内容既简洁又不失完整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适合村镇供水从业人员岗位学习参考,亦可作为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培训用书。本书由尹六寓、夏宏生编著。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会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实施9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相关行业设计规范的*成果,认真研究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后召开相关行业参加的全国性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6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项目类型及时段划分、防治标准等级与适用范围、防治标准。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书是根据1990-1995年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专科教材出版规划编写的,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类专业的通用教材。全书除绪论外,包括洪涝防治、灌溉、城镇供水、水能利用、内河航运、渔业、旅游与环境保护共八章。较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知识。 本书除适合于水利水电管理类专业作教材使用外,也可供其它专及水利水电技术人员参考。
赵奎霞主编的《供水水质净化(3特殊水质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与水厂自控)》是 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 中的《供水水质净化》系列第3分册,详尽介绍了特殊水质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与水厂自控。全书共分5章,包括含铁、含锰水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含氟水与苦咸水的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水的软化工艺与运行管理,微污染水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水厂运行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系统等内容。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内容既简洁又不失完整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村镇供水从业人员岗位学习参考,亦可作为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培训用书。
本书总体上按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的时间尺度,从水库的长期调度、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到水、火电站短期经济运行,系统介绍了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中的各种调度模型及常用调度方法。 全书分为八章,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系统运行调度的思想及调度的主要内容;水库调度的常规方法;优化调度方法及相应的数学模型;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及优化调度方法;电力系统中水电站的短期经济运行;水库调度的不确定型模型及其运行调度的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每章均配有思考题,有助于读者对该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本书既可作为大学本科、专科水文与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农田水利、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教学用书,亦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水利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共有八章,、二章介绍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及水资源管理的内容、任务和体制;第三章阐述地表水及于下水资源量估算方法;第四章介绍水资源合理调配及优化方法;第五章阐述工、农业用水,城镇居民用水等合理利用及节水方法;第六章介绍水质标准及污染控制和处理方法;第七章介绍洪涝及泥沙危害的防治措施;第八章介绍我国水法。 本教材供水利水电类水资源管理工程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教材,还可供从事水利水电管理工作人员研究和参考。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SL286-2003的主要编制依据为水利部于2003年1月15日发布的《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共4章和5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分类与分级,地下水超采区的动态监测、调查与评价和资料整编。 本导则对地下水超采区范围的划定,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分类和分级,在地下水超采区实施动态监测、调查和评价及资料整编,作了详细的技术规定。
为科学评价水利风景区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GB/T l.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对SL 300--2004《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增设了水利风景区评价基本条件; ——调整了风景资源评价内容、指标及分值; ——调整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内容、指标及分值; ——调整了环境保护评价内容、指标及分值; ——调整了管理评价内容、指标及分值。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
本书是“村镇供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丛书”中的《供水水质净化》系列第3分册,详尽介绍了特殊水质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与水厂自控。全书共分5章,包括含铁、含锰水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含氟水与苦咸水的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水的软化工艺与运行管理,微污染水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水厂运行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系统等内容。
本书是根据1990-1995年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专科教材出版规划编写的,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类专业的通用教材。全书除绪论外,包括洪涝防治、灌溉、城镇供水、水能利用、内河航运、渔业、旅游与环境保护共八章。较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知识。 本书除适合于水利水电管理类专业作教材使用外,也可供其它专及水利水电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共有八章,、二章介绍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及水资源管理的内容、任务和体制;第三章阐述地表水及于下水资源量估算方法;第四章介绍水资源合理调配及优化方法;第五章阐述工、农业用水,城镇居民用水等合理利用及节水方法;第六章介绍水质标准及污染控制和处理方法;第七章介绍洪涝及泥沙危害的防治措施;第八章介绍我国水法。 本教材供水利水电类水资源管理工程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教材,还可供从事水利水电管理工作人员研究和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在总结全国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来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及技术原则作了说明。 一般规定:对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分区原则、资料收集及评价方法等作了说明。 水资源数量评价:对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质量评价:对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对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价值量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促进北京市水务信息系统建设,制定本标准。 为规范社区、村名称和编码顺序,本标准以《北京市行政区划》第四部分“区、县行政区划现状”所列社区和村的名称与排序为依据进行社区、村编码。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编制SL221—98《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导则》的主要依据为水利部[1995]水电字第02号《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书》,编写的格式和规则以SL01-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为依据。 《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编制本导则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规定; ——所需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水能蕴藏量计算;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水能开发与多目标开发; ——环境影响评价; ——流域管理; ——规划经济评价与综合分析; ——规划实施意见。 为规范规划文件,特附上中小河流水能开发工程特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