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结合近年来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经验,对照新修订的《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进行编写,主要包括概述、策划与实施、基础管理、现场管理、风险管控与持续改进、监督管理共六章,用以指导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咨询、评审、管理等工作,也可作为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安全管理参考资料,并为其他行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学习提供参考。
《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全书包括《综合卷》和各流域(区域)水系卷。各流域(区域)水系卷以大水系、大地区分卷,分卷编写组织工作按当前水行政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划分,各卷对所含大、中、小水系及所属河流湖泊进行具体阐释,水系相对完整、独立。《综合卷》是对全书内容的总览和概述,以沟通各卷关系,它反映了中国河湖水系的总体概况、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综合卷》与各水系卷共同构成今天中国河湖的全貌。
西北诸河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域广阔,包括塔里木河和准噶尔、青海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羌塘高原等内陆河以及外流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跨新、青、甘、藏、内蒙古、冀六省(自治区)。区内主要是绿洲经济,戈壁沙漠比重大。《中国河湖大典 西北诸河卷》(以下简称《西北诸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西北诸河的自然状况,真实记录西北诸河的变迁、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以及各河湖水系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西北诸河卷》的编纂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河湖信息和人文史实,为世人了解西北诸河、关爱大西北、治理保护和开发建设大西北服务。
《经理运河:大运河管理制度及其建筑》用传统史学方法梳理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原因,运用传统史学研究的方法从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中梳理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变脉络,洞悉大运河管理制度演进分期 与朝代更替不相吻合而呈现跨越朝代周期的动态发展规律,分析得出大运河管理制度的二元性特征是大运河的重要成就之一。研究从制度层面出发,*后落实到对管理建筑的研究。把大运河管理制度与管理建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管理制度的运作与管理建筑空间分布的关联性,研究管理制度对管理建筑的选址、布局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管理建筑的平面布局,克服了目前大运河研究中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相分离的弊病。
本书在总结城市水环境管理中的综合水质评价问题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其特点是既能定性评价、也能定量评价;既不会因个别水质指标较差就否定整体水质,又能对河流整体水质做出合理的评价;既可以用于一条河流不同断面水质的客观比较,又可以用于不同河流水质的评价分析;既可以在同一类别中比较水质的优劣,也可以对劣V类水比较污染的严重程度,并判断水体黑臭与否。这些都是现行水质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与之相比,水质标识指数法更科学合理。 本书适用于水环境管理工作者、环境保护科技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书后附水质标识指数计算程序光盘,以便于读者使用该方法开展综合水质评价。
本书总结了国外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体系,并以辽河、太湖以及松花江流域为典型案例示范研究。书中除理论方法的阐述,还列举多个实际研究案例,力求使读者不但对目前流域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研究的理论知识有较全面的掌握,而且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
针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矛盾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政府于 2001年提出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并于 2009 年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本书积极探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人水和谐治水思想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体系,即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政策法律体系。并且,本书分三部分分别阐述了三大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 1)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三条红线 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提出了水资源管理绩效评估方法和绩效考核保障措施体系。(2)行政管理体系研究。研究了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取水许可审批机制、水权分配机制、水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 3)政策法律体系研究。研究了水科学知识教育的法律规制、生态环境用水保障机制、 违法成本>守法成本 机制
邵东国和刘丙军等编著的《水资源复杂系统理论》全面分析了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及其研究发展趋势,系统阐述了水资源复杂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建模方法、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时空变异特性、灌溉系统的分形特征及其识别方法、水资源系统的混沌特性及其预测模型、基于小波分析的水资源系统智能*模拟预测方法、水资源系统多目标混沌优化算法、水资源系统多目标白优化*模拟调度技术、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演化算法、水资源系统协同学评价模型、水资源复杂系统评价方法、基于自优化模拟技术的水资源系统风险分析理论、基于MCMC的河流水质风险管理模型等;重点介绍了上述理沦与方法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系统、举水流域水资源系统、漳河水库灌区复杂灌排系统、湖南韶山灌区作物耗水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水资
本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 普查的主要成果,包括普查任务与技术方法、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水资 源开发利用情况、江河治理保护情况、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水利机构人员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 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 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本书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交流各网员单位在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服务经济社会方面的经验,很多网员单位建议网组长单位(淮委水文局)能就近期水文领域中的工作经验、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等进行交流,而编写成的。全书收论文115篇,涉及水文水资源技术应用、水资源研究、水文分析、水文监测与管理等方面。这些文章展示了近年来水文水资源科技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案例汇编(2011)》(作者张淑玲)选取获得水利部“纪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LO周年优秀报告书”称号的六个优秀报告书进行汇编。六个案例分别为:岭澳核电站三期扩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青海省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山东国华寿光发电厂一期(2×1000MW)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襄城县第二水厂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每个案例都包含专家点评,内容全面,结构设计合理、独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案例汇编(2011)》可作为水资源论证上岗培训人员学习的专用教材,也可作为水资源论证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的主要指导文献,同时也可供从事水资源评价、规划、设计、保护及相关工作的科研
本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设计和决策实施的生产与科研任务为基础,首次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可调水量、调水影响和调水安全等水文水资源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科学合理,定性定量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本书基于科学配置城市水资源、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思想,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水资源联合调度方法、模型及技术,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把握了联合调度这一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研究动态,在理论研究、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根据大量的数据与资料,以海河流域城市水系为案例,研究了城市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及其在城市水环境改善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生态健康评价技术、藻类生长控制技术和联合调度技术模型。通过水质水量联合调度高效配置城市水资源,利用生态修复和河湖改造工程等综合防治技术,改善城市河湖水质,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对生态城市建设和町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者、高校师生和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为规范和指导水情行业的业务工作,水利部水文局和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共同组织编写了《水文情报预报技术手册》。本手册分水情管理篇、水文情报篇和水文预报篇共14章,重点介绍了我国水旱灾害、水文特征;水情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流程和相关法规、制度、规定;水情报汛站网的建设,水情信息的报送、传输、接收、处理和应用要求;现代水情监测新设备、新仪器和新技术;通信及数据库技术和水情业务系统的应用情况;实用水文预报方法、流域水文模型等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手册是一本全面、实用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工具书,同时兼顾了资料性、知识性和实用性,适用于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和关心、了解水情工作的国内外人士,可作为水文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也是各级水文部门应备的参考书。
《淮河志》是中国江河志的组成部分,共分七卷,各卷独立成书。内容包括《淮河大事记》、《淮河综述志》、《淮河水文·勘测·科技志》、《淮河规划志》、《淮河治理与开发志》、《淮河水利管理志》、《淮河人文志》。 本卷为《淮河治理与开发志》,全书共分淮河防洪工程、沂沭泗河防洪工程、除涝治碱、灌溉供水、水土保持、航运六篇。该卷如实记述治淮工程历经的史实,客观反映古、今治淮历史,重点介绍新中国治淮的巨大成就。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高等院校师生参阅。
本报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水问题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领域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差距,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并重点介绍了国际上水资源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的案例以及中国近期的涉水科技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区分近期(至2020年前后)、中期(至2030年前后)和长期(至2050年前后)三个时段,并按照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和水管理五个方面以及国家需求→发展目标→科技问题→关键技术的基本框架,研究了中国至2050年水资源领域科技发展的路线图,重点绘制了基于发展目标、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三个层面的科技发展路线图,并从基础性研究、前瞻陛技术研发、流域研究与管理和中国区域水资源问题对策四个方面提出了当前及未来时期中国应该重视和加强研究的若干重大科技问题。 本报
瞬变流模拟与控制是长距离调水工程优化设计和 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万五一*的《长距离调水系统 的瞬变流模拟与控制》从调水工程的非恒定流理论出 发,结合作者长期以来的相关研究,对自流压力输水 工程、加压管路输水工程、海底管路输水工程、有压 与无压输水工程等不同形式的输水线路进行了系统的 研究。对于不同形式的工程,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理论 模型和边界条件方程,通过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获得 不同情况下的瞬变流特性,并提出了控制和减缓瞬变 流的流量和压力波动方法。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石油管道输送和城市给 排水等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者、工程设计和工程运行 人员作为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用书 。
刘伟平主编的《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报告》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普查关于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的方法与主要成果,包括河湖取水口情况、地表水水源地情况、江河治理情况和入河湖排污口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本书在对比和分析现行松花江流域典型河湖水质评价的典型方法(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分析法、云模型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和水质预测方法(多元回归法、时间序列法、马尔可夫法、BP神经网络预测法、贝叶斯网络法)的基础上,将水质综合评价平台和智能预测平台融合,进行典型河流与水库水质的综合评价和智能预测。《BR》 本书所构建的可视化平台可实现水库水质综合评价的自动化、预测的智能化,且易于操作,对于进行合理的水质综合评价、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可以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的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书是有关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与评价的专著,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1)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2)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可再生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黄河流域水质特征分析及水资源的水质水量综合评价;(4)黄河流域及其主要城市水资源可再生性综合评价;(5)黄河流域水体交换规律及水文模拟;(6)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阈值。本书以全新的视角探讨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在系统探讨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水量再生、水质恢复、自然再生、社会再生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基本理论体系,开展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探讨了流域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确定了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的阈值。本书研究成果对于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流域
《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由任建民、孙文、顾明林编著,介绍了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分为水量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水量资源开发利用包括常规水量资源开发利用和雨水资源,洪水资源,污水资源,再生水、咸水及微咸水资源,水沙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主要讲述了区域电能开发利用。在结构安排上,首先概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知识,其次阐述了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后是作者关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研究”的部分专题研究成果。《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可供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科研工作者和业务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使用。
由周振民编著的《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与监管机制》以我国城市水务市场构建和政府监管机制为主线,共分为9章,在对国内外水务市场管理系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理论、水务市场构建与运作、水权与水务市场、排水权与水务市场、水价政策与水价格制定模式对水务市场的影响、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与监管机制等系统性研究。全书既包含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提供了操作实用方法。针对每一部分的重点,给出了操作实例,便于读者掌握和操作使用。 《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与监管机制》可作为从事城市水务的有关科研、设计、管理、政府决策部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师的教学参考书,以及水利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选修教材。从事城乡水务工程设计和管理的技术人员和领导
《水资源系统规划模拟与优化配置》在对国内外有关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前提下,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中云南省部分调查评价、分析预测得到的基础数据为背景,以MIKE BASIN为辅助工具,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建立了省级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水资源模拟系统,完成现状年、2020年及2030年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模拟。综合应用或改进了水资源系统动态规划、系统动力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大系统分解协调与自优化模拟、地质统计学等方法途径,较系统地研究了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纵向岭谷等交互作用下的滇中高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并将水资源配置管理工具软件MIKE BASIN成功地应用于区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大型引调水工程调水规模论证、河流水量分配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实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与探索》在介绍流域水资源保护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构建完整的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体系,提出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措施。《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与探索》主要内容包括: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建设、松辽流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质量信息数据库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松辽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应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应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技术与管理策略、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及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机制研究(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监测及质量改善对策、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研究)等内容。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