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2卷——《规划、水文、地质》,共分7章,其内容分别为:流域规划,工程等级划分、枢纽布置和设计阶段划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文分析与计算,水利计算,泥沙,技术经济论证。 梅锦山、侯传河、司富安主编的这本《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2卷规划水文地质)》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淮河,位于中原腹地,古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我国重要的江河之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她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中国河湖大典 淮河卷》(简称《淮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淮河流域河湖自然概况,真实记录淮河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历史以及淮河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淮河卷》的编纂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准确、翔实、新颖的河湖信息及人文史实,努力达到存史与为当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编纂目的。
王俊主编的《水文应急实用技术》从保障体系的建立到人员设备的配置 ,从应急预案的制定到应急谈练,从各种应急方案的制定,再到组织实施,从一线监测到后方分析预 报等,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水文应急技术,涉及应急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和前方后方,包括水文应急管理、水文应急监测、堰塞湖应急监测、 分洪溃口(溃坝)应急监测、旱情应急监测与分析、水情应急预测预报、水文应急分析计算与调查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等内容,并附若 干应用实例。内容丰富,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水文应急实用技术》可作为水文应急培训教材,也可供水利工程技术 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由冯树荣、彭士标主编,分为5章。主要内容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支挡结构,边坡工程动态设计与地质灾害防治等。本卷除将第1版《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第36章“挡土墙”作为第3章的3.1节保留下来并作了适当修编外,其余均为《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新编章节。
《超大型输水渡槽工程设计与研究》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技术丛书”之一。《超大型输水渡槽工程设计与研究》主要围绕南水北调中线超大型输水渡槽设计与施工,系统总结工程建设实践成果。《超大型输水渡槽工程设计与研究》共分6章,内容涵盖超大型输水渡槽关键技术研究、典型渡槽设计、超大型输水渡槽施工与运行等,重点介绍南水北调中线超大型输水渡槽设计关键技术
本书基于卫星组网和虚拟星座等定量遥感研究的先进思想,结合当代水文遥感才相关分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力求严谨、准确、系统、全而地总结归纳当前水文遥感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应用成果。本书在概述水文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及趋势的基础上,以大气水分、陆地水体、土壤水分、冰川积雪、降水和蒸散、海洋水体等地球水循环组分或要素为经,以基本原理、遥感方法、数据产品和实际应用这一逻辑结构为纬,力争系统地阐述地球水循环要素的物理基础、关键水文参数的定量遥感反演方法、遥感反演结果的精度检验方法、遥感反演的全球产品数据及其应用研究案例。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4卷 ——《材料、结构》,共分7章,其内容分别为:建筑材料、水工结构可靠度、水工建筑物安全标准及荷载、水工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水工钢结构、水工结构抗震。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4卷材料结构)》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4卷材料结构)》由白俊光、张宗亮主编。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举世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她不仅是中华民族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李国英、陈小江编著的《中国河湖大典(黄河卷)(精)》(以下简称《黄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黄河流域河湖水系的自然状况,真实记录黄河变迁、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以及黄河流域丰富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由冯树荣、彭士标主编,分为5章。主要内容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支挡结构,边坡工程动态设计与地质灾害防治等。本卷除将第1版《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第36章“挡土墙”作为第3章的3.1节保留下来并作了适当修编外,其余均为《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新编章节。
关志诚主编的《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6卷——《土石坝》,共分6章,其内容分别为:土质防渗体土石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土石坝、其他类型土石坝、河道整治与堤防工程、灰坝。 本手册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本分册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丛书之一,共收录了46个典型中小型水电站工程中的水力机械设计方案。这些水电站基本已投入商业运行,水力机械设备经历了运行的检验,符合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除江垭和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外,本分册选择的均为中小型装机规模的水电站。对这些典型的中小型水电站工程按选用的水轮机型式进行分类,分别有冲击式(水斗式)、混流式、轴流转桨式、轴流定桨式、竖井贯流式、灯泡贯流式水轮机以及抽水蓄能电站的可逆式水泵一水轮机、潮汐电站的双向水轮机等;电站厂房型式有明厂房、半地下厂房和地下厂房;机组布置型式有立轴式和卧轴式等。所选内容涵盖了我国不同地域水电站的开发方式和设计特点,具有典型意义和实用价值。 书中不仅用文字及表格介绍了所选水电站的工程概况、设
本书论述了多沙河流洪水演进与冲淤演变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共分三篇三十章。篇介绍了多沙河流水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成果,包括泥沙级配、泥沙沉速、泥沙起动、水流流速与紊动强度沿垂线分布、含沙量与悬沙组成沿垂线及河宽分布、动床阻力、水流挟沙力、多沙河流河床变形方程的修正与泥沙连续方程的完善、悬沙与床沙交换基本方程与计算方法、冲积性河流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等;第二篇介绍了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结果,包括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模原理,模型在黄河下游典型洪水与典型系列年、黄河上中游干支流河道冲淤、黄河水利委员会系统模型比试等中的检验与测试结果等;第三篇介绍了模型在治黄中的应用情况,包括黄河下游河道洪水演进预报与汛期实时作业预报、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与水库调水调沙试验
王自高、黄润秋编*的《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地质环境特征及水电工程建设实际,在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成因机制分析、勘察技术方法、工程地质特性、变形破坏特征、稳定性分析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及材料工程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对大型堆积体工程勘察经验、变形失稳模式、地质灾害特点、处理措施适宜性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包括预防、治理、监测、预警及环保等)措施建议。 本书可供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工程等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从事水利、公路、铁路、矿山等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及地质灾害防治教学、科研等工作人员借鉴参考。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9卷——《灌排、供水》,分为7章,其内容分别为灌溉、排水与供水规划,引水枢纽工程,灌排渠沟与输水管道工程设计,渠系建筑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泵站,村镇供水工程。 本手册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水库工程、水电站工程、生态与环境工程等设计关键技术,每部分内容精选出多个工程实例,对其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做深入研究,成果满足了工程建设要求,并总结了设计建设经验。该书内容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使用和借鉴价值。全书共18章,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设计和施工问题给出了方案分析和解决方法,其中包含倒虹吸和渡槽工程及其施工技术,水库工程的高边坡、建基面、底孔、坝体深层稳定、优化调度、除险加固、河床冲刷、防渗墙、平原水库堤防技术,水电站的防雾化、水利机械、二拖一水轮发电机组技术,河道险工加固、生态屏障修复技术等。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众多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质量检测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则是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科学和公正性的前提条件。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质量检测行为,2008年11月水利部第36号令颁布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水利工程协会随即颁发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将同步施行。 《规定》中明确要求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质量检测业务。水利工程质量检
本分册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溢洪道与泄洪隧洞。从全国各地提供的工程实例中,本分册收录精选了11个省(区)岸边式溢洪道工程33个,7个省(区)泄洪隧洞工程15个[包括在技术上有先导作用和借鉴意义的部分大(2)型水电工程]。其中有:岸边式溢洪道;压力隧洞;无压隧洞;明流涵洞;特别对无压隧洞中的龙抬头式无压隧洞、无压涵洞、漩流式竖井等进行了介绍。 本分册不仅用文字介绍了溢洪道与泄洪洞的工程概况、地基基础、消能措施、工程特点和运行情况等,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了反复的简化、提炼、审核和标准化处理,使得后展现给读者的图纸在确保必要的信息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准确、清晰和规范,达到指导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初步设计要求。 本分册既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
国际能源署水电技术合作计划(IEA-Hydro)于2007年启动了淡水水库碳平衡管理工作项目,形成了《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定量分析技术导则》(第Ⅰ卷:监测与数据分析;第Ⅱ卷:建模)。两部技术导则着眼于梳理当前水库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源汇过程的科学认识和前沿动态,颁布标准化的水库碳通量监测与温室气体源汇建模评估方法,提出水库碳平衡研究的**实践指南,以指导国际水电行业开展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监测评估与分析工作。《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定量分析技术导则》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分别是上述两部技术导则的中译版,第三部分探讨在中国西南河道峡谷型水库开展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评估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