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化教学系列教材)》是结合水利水电行业对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编写的。《水利工程识图与绘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化教学系列教材)》主要包括基本制图标准与技能、工程形体的表达、水利工程图和计算机绘图等四个学习型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包含若干学习型工作任务。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水利水电类专业工程制图教材,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由胡建平、晏成明主编,刘亚莲主审。
黄波林、刘广宁、王世昌、陈小婷、齐信编*的 《三峡库区高陡岸坡成灾机理研究(精)》首先系统总 结了三峡库区各段高陡岸坡倾倒、滑移、剥落和倾倒 转滑移等主要的变形破坏现象。基于茅草坡斜坡、龚 家坊4#斜坡、箭穿洞危岩体、青石滑坡、横石溪危岩 体5处典型高陡变形岸坡的详细调查和长期观测研究 ,提出三峡库区部分消落带岩体正在劣化,揭示库水 波动加速了典型高陡岸坡的变形破坏。这些高陡岸坡 失稳的主要致灾模式为涌浪,涌浪灾害影响范围*远 *大。建立了三峡库区干流和支流崩滑体涌浪概化模 型,开展了大量慨化涌浪试验和龚家坊崩滑体缩尺试 验,推导形成了刚性块体和散粒体的一系列滑坡涌浪 公式,研究了涌浪的三维地貌效应。引入局部水头损 失公式,初步建立了可计算全河道涌浪的公式法计算 体系。针对崩塌落石和支流滑坡产生的涌
依据作者在汶川地震后对成都、都江堰、德阳、绵阳、广元市及其下辖区、县开展的水库震害科学考察收集的近300座高危险情以上的水库震害和应急除险情况手资料,简要介绍了八省、直辖市震损水库基本信息,系统总结了水库震害类型与特征,对四川省水库震害重灾区的德阳、广元、绵阳3市及其19个下辖区、市、县依次进行了水库震害的统计与分析,详细介绍了成都、德阳、广元、绵阳、遂宁、资阳6个市33座水库的震害实例,总结了汶川地震水库震害的影响因素及经验教训,解释了土坝地震变形机理,给出水库土坝地震变形破坏参数量化方法及经验模式,建立了汶川地震水库震害资料数据库。
本书内容:总论介绍观赏树木学概念观赏树木的分类和作用观赏树木的引种与驯化观赏树木的植物群落构建等;各论介绍林木类花木类鸡肉叶类观果类蔓木类地被类等多种树木的生长特性
本书无题名页,200字段信息取自书脊。 本书所刊文章一律使用繁体字,设计排版风格古雅清逸。内设空间有美、高山峨峨、林泉艺潭、湖上会饮等栏目,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错位布置双线船闸闸首结构受力机理及变形控制研究》为依托,系统总结船闸闸首、闸室、闸门结构的设计、分析理论、现场监测技术,检测技术等内容,并通过实际工程详细介绍。
本书讲述中国运河文化是运河区域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南北地域跨度大、时间积累长、内容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中国的运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水利工程,在维护国家统一、南粮北运、繁荣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河区域的文学、艺术、风俗、信仰及文化交流活动,都有鲜明的特点。走近运河,游览沿线城镇,观赏风景名胜,我们便不难发现:运河里不仅流淌着载舟行运之水,而且充溢着历久弥新的文化。
本书结合江苏沿江沿海码头加固改造工程实际,在凝练总结江苏省沿江沿海码头加固改造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码头检测评估方法、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江苏沿江沿海码头加固改造工程统计、码头典型破坏机理、码头检测评估方法、码头结构计算复核方法、码头结构加固改造总体方案研究、构造要求、码头结构修复设计、耐久性设计,等等;从不同技术层面,对大量典型的码头加固改造工程案例进行了解析。
为切实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和效益的充分发挥,针对当前我国水库管理现状,以 及新形势下职工培训的需求,根据《关于公布全国水 利行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名单的通知》(水教协 [2016]16号),编写本教材。杜守建主编的《水库 运行管理(职工培训全国水利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库基本知识、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系 、调度运用、检查监测、养护与维修、防汛抢险、规 范化管理等。教材注重水库管理需要,突出通俗性、 实用性,便于学习和掌握。 本书主要供水利行业职工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基 层水利管理单位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松散体边坡介质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堆积体边坡中的堆积物往往是由多种材料构成的复合介质,且随着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堆积体处于动态变化中。《复合散体边坡稳定及环境重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围绕着不同介质的冶炼废渣场边坡稳定性、排土(岩)场开挖边坡稳定性、治理措施、环境恢复等展开详细论述。全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部分概述了边坡的基本知识、边坡灾害类型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第二部分以冶炼废渣场边坡和排土(岩)场边坡为研究对象,针对散体介质边坡的稳定性及植被恢复技术进行论述。 《复合散体边坡稳定及环境重建》内容新颖,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提出了一些复合多介质边坡问题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工程技术新对策,并结合当前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复合散体边坡稳定及环境重建》可供从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2004]872号)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的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宏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有效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构筑“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总体格局,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书主要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设计、构建、管理模式、实践及思考等方方面面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供广大水利人员以及想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管理的人士参阅。
汪胡桢,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近代首批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走出的水利专家。他为规划和治理淮河做出了卓越贡献,并成为治淮战线上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曾高度评价他: 汪先生的智慧深邃,成就显著,品德高尚,精神感人,作风严谨,生活简朴,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人才的培养。 科学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汪胡桢身上体现了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他心怀祖国,服务人民,展现了爱国精神;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敢于创新,体现了创新精神;追求真理,治学严谨,彰显了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体现了奉献精神;集思广益,团结协作,体现了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体现了育人精神。
根据水利部2005年财政专项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文件水总科(2005]623号《关于开展20项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中第18项安排以及水利技术标准编制技术服务合同书要求,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5章和4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 ——术语与符号; ——试体的设计和制作; ——模拟地震振动台动力试验; ——原型动力试验。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1999]40号)下达任务而安排的项目。在编写格式和规则上以DL/T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为依据。 本规程规定了在役的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含拦污栅)和启闭机安全检测的内容和保证检测质量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水利水电大、中型工程的钢闸门和启闭机。小型工程的钢闸门和启闭机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保留了原《规范》的章节结构,共分为总则、溢洪道布置、水力设计、建筑物结构设计、地基及边坡处理设计,安全监测设计等六章,并有五个附录。 本规范对原《规范》主要作了如下修改: (1)明确本规范使用范围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岩基上的1、2、3、级河岸式溢洪道、删去了原《规范》中“兼顾厂顶溢流厂前挑流及泄洪隧洞出口的水力设计”的内容。 (2)充实了关于侧槽溢洪道的内容,并增加了关于面流戽流消能布置的内容。 (3)水力设计方面,在实用堰堰顶负压、WES堰、宽顶堰泄流能力,侧槽内横向水面差、边墙脉动压力、挑流鼻坎流速、泄槽收缩段、弯道及消力池等计算中,增加了若干系数的取值规定,补充了若干计算公式、图表。 (4)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一章中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改用了强度等级体系;按照GB50287-99《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