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堤防工程的设计和易发生险情的机理上做 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 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 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 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 新研究、创新成果,力求 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 护技术方法。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以黄河上游流域的水资源梯级开发利用为工程背景,对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问题及其建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梯级开发模式下流域的诸多生态与环境风险进行有效辨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质污染、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泥沙淤积、库水水温变异等常遇风险问题,研究了合理可行的建模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对相应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及其风险防范和减缓措施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与结论,可为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由胡德秀和周孝德编著。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一一历史大洪水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命名的基本原则; 一一历史大洪水综合信息、气象信息、雨情信息、水情信息、工程运用信息和洪灾信息等6类数 据存储的表结构及标识符。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渝西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白银、刘九夫、何厚琼、许钦、姚惠明、雷四华、刘宏伟、关铁生、任运刚、王欢、周冰清。
在洪涝灾害期间,作为一部关于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医学专著,为一千万余灾区群众提供准确详实的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方案,帮助灾区群众行之有效地防疫防灾,提高其卫生意识,减少灾后疫情暴发。同时对疫区医疗人员提供中医学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工作。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利益。在灾后对书籍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 加完整地呈现中医千年来应对灾害的历史成果和未来展望。 2021年7月20日8时起,河南中北部包括郑州在内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并随后产生河口决堤、城市内涝等灾情,受灾群众1144.78万,农作物受灾面积87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为响应 关于疫情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要求,出版社启动卫生应急储备机制,由刘清泉教授牵头,组织北京、河南、河北三地中医学
在洪涝灾害期间,作为一部关于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医学专著,为一千万余灾区群众提供准确详实的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方案,帮助灾区群众行之有效地防疫防灾,提高其卫生意识,减少灾后疫情暴发。同时对疫区医疗人员提供中医学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工作。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利益。在灾后对书籍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 加完整地呈现中医千年来应对灾害的历史成果和未来展望。 2021年7月20日8时起,河南中北部包括郑州在内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并随后产生河口决堤、城市内涝等灾情,受灾群众1144.78万,农作物受灾面积87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为响应 关于疫情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要求,出版社启动卫生应急储备机制,由刘清泉教授牵头,组织北京、河南、河北三地中医学
本书共7章,包括暴雨与洪水、水库调度、工程险情及抢护、洪涝灾害损失、旱情及抗旱、组织与协调、防汛抗旱工作启示等。
《黄河下游河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由刘学工、张艳宁、韩琳、佘红伟所著,本书共有12章,介绍了黄河下游水沙、工程及河势关系等水业务知识,阐述了河势监测要素及遥感监测作业流程;讨论了河道水域、水域边线、河道主溜(线)等关键要素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介绍了畸型河湾平面扭曲变形监测及河湾法向角概念,探讨了藕节河道变化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河段河相监测和河段冲淤变化监测中遥感信息与水文观测信息结合应用的尝试。《黄河下游河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可供水利行业遥感应用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用书。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国内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近期新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 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 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 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 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 和 新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 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国内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近期新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