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张军主编的《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河道工程建筑材料、河道管理基本知识、河道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河道堤防加固技术、河道病害工程维护技术、河道堤防抢险实用技术、堤防护岸工程的技术措施、河道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河道特殊河段的治理方法、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典型的河道维修工程,介绍了河道在治理方面的工作。《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是在学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编写而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通俗易懂,既可供水利建筑、河道管理及环境、经济、社会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高等院校的师生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以黄河上游流域的水资源梯级开发利用为工程背景,对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问题及其建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梯级开发模式下流域的诸多生态与环境风险进行有效辨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质污染、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泥沙淤积、库水水温变异等常遇风险问题,研究了合理可行的建模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对相应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及其风险防范和减缓措施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与结论,可为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由胡德秀和周孝德编著。
《黄河下游河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由刘学工、张艳宁、韩琳、佘红伟所著,本书共有12章,介绍了黄河下游水沙、工程及河势关系等水业务知识,阐述了河势监测要素及遥感监测作业流程;讨论了河道水域、水域边线、河道主溜(线)等关键要素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介绍了畸型河湾平面扭曲变形监测及河湾法向角概念,探讨了藕节河道变化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河段河相监测和河段冲淤变化监测中遥感信息与水文观测信息结合应用的尝试。《黄河下游河势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可供水利行业遥感应用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用书。
《河流概论》介绍了河流的基本概念,水系与流域、河道水流、河流泥沙、河流观测、河流演变、河道治理的基本知识,河流生态系统的有关概念,河道生态治理(生态治河)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河流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新思想。 《河流概论》以河流泥沙与治河工程本科专业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脉,并适当吸纳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不仅涵盖河流泥沙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治河工程学等专业课程内容,也涉及水文学、水力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地貌学、自然地理学以及河流伦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 《河流概论》可作为高校各类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教材,水利高职高专类学校学生的课程学习教材,同时也可作为水利系统中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用书。此外,《河流概论》也是广大社会知识青年的科普性读物。
水知道幸福生活的方法,知道我们该前进的方向。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浙江省委在全国首倡“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真正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联动,人人参与“五水共治”的新治水氛围。书中汇集了一个个治水样板、治水故事、治水经验,旨在在中国大地吹响“五水共治”的集结号,保卫生命之水,让危机之水不再危机。 五水共治中的商机无限,未来无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陈福民主编的《五水共治——浙江治水集结号》适合作为社会大众的普及读物,也可供对水资源保护、治水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景何仿、李春光所著的《黄河上游连续弯道水流运动及泥沙运移数值模拟研究》结合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在相关科研实践中的积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认真修改而成。本书主要建立了关于天然河流的平面二维紊流水沙数学模型,在局部弯道河段建立了三维紊流水流模型,研究了相应数值计算方法,并对黄河上游特定河段的水流运动、泥沙运移及河床变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黄河上游连续弯道水流运动及泥沙运移数值模拟研究》适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可作为计算数学和水利水电工程有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国外江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和成就是很吸引人的。在很久以前,作者就有心编著一本关于国外江河治理开发方面的参考书,并着手收集相关的资料。恰在此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治黄思路研究”专题项目。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对国内外江河治理经验和水利发展的理论进行研究,以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江河治理的经验,为21世纪治黄提供可参考和学习的流域治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水利发展思路。借此专题项目研究的机会,我们对国内的江河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和研究,本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本书汇集了新世纪以来我国专家、学者与管理人员探索新时期城市防洪与排水问题的论文44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各地不同类型城市在防洪排水方面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对策与新进展。其内容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导向性与实用性,适合广大水利工作者及社会有关读者阅读。
本教材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作为各行各业从事水土保持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学习读本,也是高等院校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结合黄土高源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和小流域治理管理积累的经验,论述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水土保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等内容,可供水土保持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干旱管理方法研究》由郭东明、霍延照、郭清、孙玉华等所著,本书主要介绍了干旱管理方法,包括干旱及干旱灾害、与干旱管理相关的国 际理念与方法、干旱的脆弱性分析与管理策略制定、干旱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水资源模型及干旱缺水量的计算与预测、干旱管理的行动措施和触 发点、干旱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行政程序设计、干旱管理规划(预案)的编制和长期水资源管理中的干旱管理等内容。 《干旱管理方法研究》可供从事抗旱、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使用,也可供从事水利、水文、气象、农业减灾、水环境保护、 供水等行业专业人士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借鉴。
河流、水系与流域的基本知识;我国的河流水系与流域概况;洪水与洪水灾害的基本特征,我国江河的洪水特点与洪水灾害情况;江河防洪减灾系统及其规划与调度运用;常见的四种工程防洪措施,即河道整治工程、河道堤防工程、水库防洪工程和蓄滞洪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与调度运用;非工程防洪措施的思想方法与基本内容;江河防汛基本知识与堤防抢险技术等。 《江河防洪概论(第二版)》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归纳性介绍。在介绍传统的、常规的、惯用的防洪治水方法与技术的同时,注意凸显近些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江河防洪概论(第二版)》可以作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教材和防洪部门的技术培训教材,同时也是水利系统中从事防洪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
本书是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是根据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防汛与抢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本书介绍了防汛与抢险知识、防汛抢险工作及应急预案、水库防汛调度、土质堤坝抢护、水工建筑物险工抢护、河工建筑物险情抢护、河道凌汛险情抢护、防汛抢险新技术简介、防汛与险情抢护实训,并列入有关防汛与抢险的法律法规。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城市水利等水利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土建、市政工程等专业、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师生、水利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防汛职工、专业抢险队以及参加抗洪抢险部队指战员学习参考。
本书共分9章33节,其中第1章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概况;第2章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第3章主要介绍了堤防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4章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第5~7章分别简要地评价了长江中下游主要堤防工程堤基、闸基及护岸工程的地质条件;第8章论述了土堤堤身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思路;第9章介绍了筑堤材料的研究方法。全书由罗小杰统稿。
《中小型堤防工程简明技术指南》为“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之一,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中小型堤防工程的相关知识,突出了现代堤防工程“人水和谐”时具有的环境友好、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等特点。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我国中小型堤防工程的概念与分类,中小型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抢险和质量评定与验收等。 《中小型堤防工程简明技术指南》除适用于从事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可供相关领域的中职中专、大专院校师生和从事土木建筑与岩土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超过国土面积50%的山地、丘陵、黄土高原存在大量裸露坡面,侵蚀相当严重,这些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基本建设速度加快,在修公路、铁路,采石、开矿.建水库、电站等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裸露坡面工程创伤,针对这些裸露坡面工程创伤进行治理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以裸露山体矿山为例,石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有击石取火,今有石材建筑等等,这些都使人类与石材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工程相继启动,对于建筑材料特别是各种石材的旺盛需求,促使各地形成了许多裸露山体。众多
《黄河防洪钻孔灌浆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包括回旋钻造灌注桩孔、振冲防渗墙、锥探灌浆、堤防裂缝处理灌浆共4节及附录。 《黄河防洪其他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分为排水沟、机井、防洪工程植树、标志标牌、标志桩共5节及附录。 本定额适用于黄河防洪工程,是编制工程预算的依据和编制工程概算的基础,并可作为编制工程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参考。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_丁农业高速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的成绩是举世公认的。但各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则触目惊心,尤其是海河平原地区,水资源开发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的投入又极为有限,于是就造成“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严重局面。 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的情况,在我国借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的建设项目中,我方与世界银行达成协议,要求项目建设要实现三大目标,即项目区增产增收、真实节水(减少农田水分蒸发量)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包括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内容。水量方面要求采取工程的、农业的和管理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农田水分蒸发量和灌溉用水量,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方面要求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以防止污染。另一个建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