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河下游泥沙冲淤及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三门峡建库前、后潼关高程变化以及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并对不同流量级洪水位的变化、洪峰传播时间和洪峰流量沿程变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应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典型场次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对不同系列水沙条件作用下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泥沙冲淤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潼关高程控制下,渭河下游河道的泥沙冲淤过程及对洪水位的影响。
谈广鸣、余明辉编*的《河流工程(全国水利行 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原《治河防洪工程》教材基 础上作了较大扩展,旨在介绍河流工程的规划、基本 方法和设计思路,尤其强调河流与工程的关系,教材 中 人水和谐 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内容包括:河流 工程规划、河流工程建筑物,分述各专项河流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河流防洪工程、河流航道工程、河流 取水工程、河流桥渡工程、河流景观工程和河流生态 工程),以及河流工程建设、河流工程管理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其中河流景观丁程和河流生态工程是** 次纳入正式教材。 本教材可作为水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供广 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夏明勇、张文洁主编的这本《小型水库管理实用手册》主要介绍小型水库管理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操作实务,涵盖了小型水库管理工作中有关制度建设、调度管理、检查观测、维修养护、抢险技术、库区管理、应急管理等主要环节的内容,并附有相关附录及案例,内容全面系统,实用性强。 本书主要供小型水库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有关从业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科研、设计、施工和教学人员的参考用书。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共分为5章,包括:洪水与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实践与理论方法、防洪减灾技术、山洪灾害综合治理、城市内涝治理。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适合防灾减灾专业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为政府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合理决策提供支持,亦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辅使用。
河川廊道的横向组成主要为河道、河滩地及漫流高地,纵向的组成从上游到下游区分为源头区、转换区及沉积区。传统的河川治理,多以工程安全与力学的观点切入,《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提供不同的视野来看待,除了既有的河相与水文水力,更融人生态复育的观点,从河川廊道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特性与功能、干扰分析、问题界定,到确认河川复育的目标,再进行替代方案选择与规划设计,后的阶段则是实施与评估,涵盖完整的工作内容。 《生态水利学系列丛书(2)·河川廊道栖息地恢复:理论与实践》可适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论述了大型水库及大型河流堤防统一调度和管理,并在此开展了多年水库防洪调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2005年汛期根据水雨信息动态跟踪和掌握分析不同防汛时段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充分发挥已有大型水利工程防洪作用,实行动态控制水库汛限水位、河库联合科学调控洪水、适度承担并有效化解风险的主动防汛调度,达到了全面管理洪水,使下游河道洪水处于可控状态,确保辽河流域安澜,社会稳定的目标。 本书适用于水文、防洪、管理及公路、铁路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读者,同时也可适用于大专院参考。
本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技术指南,展示了把具有可修复性的基础设施和具有适应性的洪水风险管理进行融合,形成综合的洪水管理方法的可行性。本书为现有防洪工程的管理,以及新的防洪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在对紧急洪水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将来相关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需制定的关键的法律法规。作者强调了洪水风险管理这一核心概念,为读者提供了更好地进行防洪设施可靠性和适应性评估的工具和技术,使他们*终能制定出基于准确风险认识的强健决策。
本书以河床演变学和河流地貌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水沙过程与河床演变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原型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拟计算为主要技术手段,把河道萎缩及其致灾作用视为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河道系统的新的响应过程,认为是整个河流系统自适应调整的必然结果。研究内容包括水沙过程变异背景下的河道萎缩过程、规律及其致灾机理,以及河道萎缩的治理对策和实践效果分析等。该书还综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河势稳定原理的黄河游荡性河道整治机制研究”、科技部创新项目“‘二级悬河’控制指标研究”等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书在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建设与运行管理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训练演练的组合,介绍了训练 场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堤防险情模拟出险、训练演 练自动控制等方面内容。
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是一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流域治理工程,对淮河流域低洼易涝地区进行治理,对于提高淮河流域内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内涝灾害意义重大。但本工程范围大,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共计20片平原洼地,治理总面积9742.9km2,工程施工、占地将对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潘轶敏等编著的《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环境影响研究》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可能造成的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河道疏浚底泥环境影响、区域累积性影响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另外,本书以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为实例,对世界银行贷款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环境影响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以大量的工程实践为基础,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湖泊河流环保疏浚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程应用,以促进我国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作的有序发展,确保环保疏浚工程在湖泊河流治理中的效果。全书共16章,对环保疏浚的理念与工程效益、污染底泥的分类及疏浚要求、环保疏浚工程的总体设计、技术特点、工程勘测、疏浚设备及其选择、污染底泥疏挖设计、堆场的选择与设计、疏浚污泥的余水处理、环保疏浚的二次污染防治、疏浚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监理与环境监测、工程效益评估、环保疏浚成本以及工程招投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后对国内外重要环保疏浚工程项目实例进行了论述。
本书以中国沿海地区为对象,系统介绍了沿海地区的各类洪水的时空分布特性与防洪体系的发展,分析了城市化对防洪形势演变的影响,综合比较了国内外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治水方略调整的措施,探讨了洪水风险管理的新理念,以及现代防洪体系逐步完善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向。详细论述了城市化地区洪水风险分析的各种方法与洪水数值模拟的新技术,以深圳、广州、天津三个沿海地区的城市为实例,介绍了城市洪涝仿真系统的发展进程与应用成果。全书用英文撰写,可供防洪减灾科技与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
本书汇集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防洪减灾重大问题的若干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和管理,提高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降低洪水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容包括:防洪区范围界定与划分方法、洪水风险与洪水风险图、土地利用的洪水风险管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防洪减灾对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模式的研究、区域防洪减灾对策。 本书适合水利规划、设计、研究人员,各级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水利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工程测绘和勘探、室内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等手段, 系统开展 唐家山高速短程滑坡堵江及溃坝机制研究 ,对高速短程滑坡失稳机理、堵江 机制及可能的溃坝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唐家山顺层岩质斜坡 在强震下 后缘拉裂 中部岩块楔劈和顺层剪切滑移 底部锁固段脆性剪断 突发高速启 动 的失稳机理;探讨了顺层岩质短程滑坡 刹车 制动机制及制动类型对堰塞坝体地质 结构的控制效应,合理地解释了唐家山堰塞坝内部地质结构特征。通过Visual modflow 软 件模拟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堰塞坝体内部渗流场,分析了水位抬升对堰塞坝土体的渗流稳定 性影响及不同水位下堰塞坝体的渗流稳定性,推测出堰塞坝在漫坝后的破坏模式为漫坝渐 进式溃决,但整体稳定的结论。 本书可供国土资源、水利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这里面饱含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怀,镌刻着老一辈创业者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青春与梦想、心血与汗水,见证了人民治理黄河事业不断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足迹。 本书的出版正是为了宣传好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为了进一步讴歌人民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
《大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共分10章,第1章绪论,第2章系统总体集成平台构建,第3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第4章面向防汛主题的知识管理与信息集成,第5章基于工作流的防汛业务集成化方法,第6章洪水预报系统设计与开发,第7章河库防洪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第8章河库防洪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第9章防汛会商平台及其管理系统,第10章防汛抢险决策方法集成化研究。《大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可供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水利信息化、水资源管理等与水利相关行业的教学、科研与生产部门从业人员借鉴、参考和使用。
本书是湖北省黄冈市博物馆在蕲春国家粮库建设期间,在罗州城内所获的城址文化堆积资料. 本书全面报道了2001年度蕲春罗州城的考古发掘收获,展示了蕲春罗州古城战国、汉代、隋唐、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与遗物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遗迹、遗物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理清了罗州古城内的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本书是“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由参与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坝基防渗建设的相关专家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对高原寒冷及深厚覆盖层上进行坝基防渗处理所采取的重要设计方案、解决的主要难题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介绍了深厚覆盖层上防渗形式的选择及坝型比选、现场防渗试验方案的论证、85m深防渗墙下接65m深砂砾石帷幕灌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监测设计及成果分析等内容。本书图、文、表、照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平实,着重于工程纪实,对高山峡谷地区深厚覆盖层的防渗处理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今年是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这是一个让治河人容易回忆往事的年头。6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是一辈子的经历,对4万治河人来说,又有多少难忘的故事。本书编者走访了百余名老治河工作者,收集了上千幅老照片,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汇集成书。书中既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临黄河视察的历史时刻,又有谢会贵、刘同昌这样的普通黄河职工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漫长岁月;既有治理黄河的重大事件,又有修防、勘探、水文等各条战线上治河人的平凡工作;既有黄河职工与惊涛骇浪、高寒缺氧奋力搏斗的画面,也有他们在工作之余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景…… 黄河,一条自然的大河,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大河上下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守护着这条河、并为之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的人。本书的出版旨在将一个个生动的人、一件
本书是为适应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人员的上岗、培训需求而编写的实用性教材。全书共分十一章。*章介绍城市污水的来源和水质特征;第二章介绍水环境和污水处理的基本标准(包括设计规范和排放标准);第三章介绍了污水水质指标和污水处理常用知识;第四章介绍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分类及常用污水处理工艺;第五章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介绍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第七章介绍污水处理的运营管理;第八章介绍污水处理厂内常用设备及其检修;第九章介绍污水处理厂的电气与自动控制的管理;第十章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生产与应急预案;第十一章介绍污水处理的化验与监测。
本书以工程结构可靠度及风险分析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工程系统的角度,对工程风险影响因素、工程风险率分析原理和计算理论、工程风险评价体系与评价理论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对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堤防工程风险分析模型、堤防工程的风险分析、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计算、堤防工程系统的破坏风险评价、堤防工程系统破坏的影响及后果评价、堤防工程优先除险加固决策方法及应用等。 本书既有堤防工程风险的计算理论与评价方法,也有应用研究。本书可供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等参考。
本书选编了作者在治黄工作期间撰写的有关洪水、冰凌预报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以及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水文情报预报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洪水冰凌预报方案、中国河流冰情、黄河冰情预报模型及应用研究、黄河冰情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治黄科技人员和水利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