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理论篇和案例篇两部分。理论篇论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生态文明体系与制度的建立,以及从传统行政到绿色治理的转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县域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及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案例篇则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大城市辖区、县级市和全国十县绿色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富经验,反映了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目的是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本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为指导,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为导向,全面梳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展、成效与趋势,分析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讨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现实路径,提出推进资源环境管理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时代,科技的力量让未来战争的面貌焕然一新。 技术改变了战争的维度:战争不止发生在两军对垒的前线,不仅仅是双方士兵血肉之躯的碰撞;它也发生在全球互联网、跨国贸易和科研领域,将后方的编程人员、金融专家、私企雇员卷入其中。 技术改变了战争的效率:*新式的无人机、远程导弹被投放战场,全面提升杀戮的速度;元计算和大数据被实际用于监测,让军队应对威胁时更加得心应手;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代替士兵进行判断,将作战失误的风险降至极低。 但技术也让军方、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面临挑战:战争波及领域日益扩大,平民的安全与隐私由谁来保证?计算机取代人类进行决策,负责执行指令的将士是否承担道德责任?面对日新月异的致命性武器,国家领导人如何在军备竞赛和安全防卫的需求间平衡取舍? 美国前空军少
本书由10篇对话和1篇论文组成。是两位学者倾10年之力,对休闲的历史、休闲在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价值所做的深入细致的考察与思索。 《对话》中涉及的10个问题,关注休闲这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及由这一现象提出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问题;关注休闲对生命价值的影响、对人性的滋养、对文化的孕育。这10个问题不仅是休闲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在外休闲研究中比较匮乏的工作。两位学者以跨学科的思维方法对所讨论的问题给出了独到见解和理论创新。 本书以休闲学研究为核心,探讨并定位了涉及哲学、社会、文化、闲暇、劳作、教育、游戏、旅游、经济、产业、消费等学科领域在内的休闲学研究的学术论题,为我国休闲学的研究奠定了跨学科、宽领域、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与提升人的精神和文化品位、生存状态息息相关的
江河是人类最宝贵的淡水资源。江河之水灌溉了农田,哺育了人民,但是人类的母亲河越来越难以挑起这副重担。在本书中,的科学专栏作家弗雷德·皮尔斯面对世界上大江大河陷入的困境,绘制了一幅世界水资源紧张示意图,为我们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 在写作本书期间,皮尔斯访问了30多个国家,考察了这些国家的江河命脉,如中国的黄河与长江、美国的科罗拉多河、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河,以及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等。皮尔斯全面考察了这些地区的缺水状况,提示了背后深层次的科学、经济与历史原因。其中既有错误实施的引水灌溉工程造成的巨大浪费,也有看似解决了饥荒的高产农作物高昂的耗水量。 本书还讲述了许多与水相关的生动故事,如黄河不断抬高的河床可能会引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旨在向贫苦大众提供干净饮用水的工程反而导致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居不仅关系着农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满足,也关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精神为指导,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本书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田野访谈、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了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治理演变,阐释了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理论依据、要素构成和基本原则,分析了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现状成效与制约因素,探讨了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主体权责、保障机制和现实路径,旨在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内容和治理机制的有效协同,构建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本书包括以下五大部分。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的意义,然后综述了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的方法、框架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的梳理,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第三、四部分就价值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基于此,论文从国外文化、国内文化现状两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面临的文化挑战。同时也认识到,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愈加坚定,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不容忽视的文化现实。第五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文化方略探索。主要是体
《强军之魂: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以打造军事文化是人民军队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为切入点,以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军事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将我军对军事文化的探索实践与服务于战争、服务于战斗力提升、服务于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回顾我军90多年军事文化发展的历程及面临机遇挑战的基础上,着力从对党忠诚、核心价值、敢打善战、严明纪律、纯洁道德、开拓创新等主要内容入手,深入阐释军事文化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为进一步推动军事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文化支撑。
从职称评审、抵押贷款,到申请办公设备甚至出行购票的流程,五花八门的规定可以让我们填写无数张表格,在流程的提交与退回中反复摩擦,当每天的生活从填表开始,我们不禁困惑:真的需要这么多流程吗? 人类学家大卫 格雷伯犀利道出真相,在本书的三篇论文中分别从暴力、技术与理性的角度揭开制造愚蠢规则的根源,更挑明人们离不开它的真实原因。但知道这一切并不让人悲观,因为格雷伯也坚定地指出了被忽略的规则:世界是由我们创造的,而我们有能力改造它。 本书挑战那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旨在引发人们关于现代生活的讨论:我们能否走出规则的乌托邦,想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企业从生产要素智能化向生产系统智能化转变,而作为企业研发、生产、销售负产出的污染排放,势必会受到智能化引发的生产流程优化与全产业链重塑影响。本书立足于工业智能化这一新型生产形式,在系统梳理有关碳排放绩效与工业智能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样本数据测算城市碳排放绩效与工业智能化指数,并从时间、空间等多维度探寻动态演化规律;探究工业智能化对多重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效果、作用差异、作用路径及外部环境的干预效应,以期在技术变革中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一种产品,它充分渗透到人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影响到已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内的制度,并不断促使这些制度进行重构以符合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与速度。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建构之下的空间已经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生态系统特征。本书从生态学视角入手,廓清互联网生态基本结构、原理及特征,深入剖析互联网生态演进机理,在此基础上绘制世界互联网生态画像,揭示中国互联网生态的特点,思考建设互联网生态文明的趋势及方法途径,通过剖析当前互联网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试图从互联网生态理论的视角为构建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智慧。
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个体的行为是无法预知的,但是,当个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群体的行为反而表现得有章可循,于杂乱中显现秩序和稳定。这是为什么呢? 围绕这一问题,作者从统计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中探寻其中的缘由,发现了自然与社会之间奇妙的接合点,以及它们共同的法则。从细菌生长的形态到交通流的运行,从流体相变到政治结盟,从电脑网络到市场交易,等等。莫不于纷繁多样中遵从一致的奇妙规则。 结论或许令人充满遐想,论证的过程却平易生动。作者小心翼翼地择取例证,谨慎地驱遣词句。以所有人都看得懂的方式讲述各门类的知识与道理,实属少见。
《中国妇女生活史》是我国现代有名教育史学家陈东原的重要作品,属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作者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汉代至清代,以及维新时期和近代的妇女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本书还附录了《二十四史》中之妇女一览表,以及关于作者的两篇评论性文章。本书批判了传统中国在制度、习俗、生活中对妇女的种种压迫和不公。本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开启了认识中国妇女历史的重要范式,被认可为中国历目前靠前部影响深远的、系统的妇女史著作。
本书刚刚荣获2005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图书奖”。作者2000年出版的另一本专著《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则与社会网络》在学界获得很好的反响。本书可以说是上一本书,田野调查的延续。同样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论是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 本书探究的是一个之前几乎无人触及的题目——中国乡村的私人情感和家庭生活。阎云翔70年代
本书从不同角度梳理了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历史、行业现状,和行业动态,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报告由五彩鹿自闭症研究院基于2020—2021年来自全国29省份的47个单位的自编问卷调查,和各个机构提供的相关资料编创。书稿的目的是: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群体,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公众对ASD的认知,推广知识教育与普及,构建良好的社会融合环境,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的个体化教育和生物医学干预,使他们得到公平的机会,有尊严地生活。
传统与变迁 ——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 农村社会经济和广大农民的思想、心理、 行为、思维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书根据大量史料和实地调查 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特别是对“苏南模式”和 “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许多启人思索、令人信服的观点。 政策制定、经济管理或社会科学研究 诸多部门的读者,通过本书都将对中国 沿海农村社会与经济的走势 有一个较全面、清晰的了解。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 历来是中外学者所关注的重大课题。 本书首次系统考察了近代以来 尤其是1949年后, 随着江浙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发生的明显嬗变。 这无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老一代的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家,世人对其青年时代创造的经典著作早已耳熟能详。同样值得世人重视的是,费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末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之后,面对现时代中国及世界的新态势,从实求知、孜孜不倦,延续并将其一生所做的三部主题“文章”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本书从乡村与城镇发展、民族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学术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分别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第二次学术生命中形成的代表性作品,汇成文集,既是立此存照、缅怀学界的先行者,也是梳理学脉,便于后学者续写新的“篇章”。
本书由南京大学社会学资深教授朱力主持撰写。 本书作者具有浓厚的学术积累,学科发展的脉络和特点在本书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显示出“原理”并非是静态的、凝固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又有其内部矛盾规律性可循。 本书作者具有较深的理论素养,书中介绍的原理与各派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结合紧密,且清晰可辨。 社会学乃泊来学科,天马行空易,脚踏实地难。本书的特点和优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是联系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本书把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网络、健康的社会学意义等及时纳入书中,不仅扩大了学科的外延,显示出学科的长远价值和现实活力,而且对引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也十分有益。
本书由南京大学社会学资深教授朱力主持撰写。 本书作者具有浓厚的学术积累,学科发展的脉络和特点在本书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显示出“原理”并非是静态的、凝固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又有其内部矛盾规律性可循。 本书作者具有较深的理论素养,书中介绍的原理与各派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结合紧密,且清晰可辨。 社会学乃泊来学科,天马行空易,脚踏实地难。本书的特点和优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是联系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本书把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网络、健康的社会学意义等及时纳入书中,不仅扩大了学科的外延,显示出学科的长远价值和现实活力,而且对引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也十分有益。
科学优化快递最后一公里收发模式是当前快递行业面临的重要议题。物流管理从降低配送成本和提高配送效率的角度来探讨快递收发模式,改进物流技术是关键;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从优化合同和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寻找快递收发模式,寻求制度创新是核心。技术改进和制度创新在相当大程度上改进了快递收发流程,但是没有触及快递收发的实际过程,本研究通过调研一个快递点部,从配送和收取两个环节展示了快递运作的整个过程。研究发现,首先,快递配送模式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快递员和公司管理的制度关系;二是快递员和客户的人际关系。其次,快递收取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快递公司为快递员制定收快件的正式规定;二是快递员和客户的人际关系。快递从收取到寄发,快递员在遵循正式合同基础上通过发展与客户的熟人关系来软化正式合同,进而降低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