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作为一国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我国要怎样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进行能源转型,优化国内的能源结构?全球诸国家又将怎样共同应对能源和环境危机,进行碳减排? 本书从全球视角出发,以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与市场机制由国家垄断走向市场导向这两大发展趋势为主线,详细叙述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能源结构特点和能源转型过程,展现了各国能源转型中的问题、痛点及成功经验,并揭示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的能源转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本书的内容是在2016年、2017年“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讨会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研讨会已召开了2次,包括2个开幕式致辞和6个专题。研讨会上所有专家的发言均进入了书稿。全书内容分9个部分(含附录),对应相应的专题,具体为:环境治理转型与环保治理体制改革、区域流域环境治理体系、环境行政执法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环保管理体制。这6个专题均是当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总体看,问题导向突出,逻辑架构完整,框架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本书以社会问题为视角,重点介绍了当前中外学者关于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社会成因与社会应对的代表性理论。主要包括寂静的春天、受害结构论、受益圈·受苦圈、环境正义、公地悲剧、生产跑步机、环境问题的社会转型论、生态危机的历史文化论、生态现代化、生活环境主义、共域之治等重要理论。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重点阐释相关理论内容的同时,对理论形成的学术脉络、社会背景及人物生平展开细致分析,以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的来龙去脉。本书是一本独具特色的环境社会学教材,适合社会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关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读者阅读使用。
本书介绍的人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终极目的在于服务人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达到 天人合一 之境界。 本书旨在阐明人文环境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人文环境的内涵与构建方法。通过对人文环境治理的分析,试图提示更多设计师对人文环境的重视,在设计之初理解空间属性,尊重历史记忆,融入更丰富的人文情怀。同时,本书也希望在人文环境方面有所建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参考。
`
`
本书主要对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的环境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对环境公平做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层面与分析逻辑,主要研究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的以下问题:宏观层面是否公平地获得环境容量;中观层面是否公平地获得环境治理效果;微观层面环境公平规范如何发挥作用;微观层面是否公平地享有环境利益。基于这些问题,本书根据不同的利益群体分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分析。
本书主要对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的环境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对环境公平做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层面与分析逻辑,主要研究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的以下问题:宏观层面是否公平地获得环境容量;中观层面是否公平地获得环境治理效果;微观层面环境公平规范如何发挥作用;微观层面是否公平地享有环境利益。基于这些问题,本书根据不同的利益群体分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分析。
本书主要对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的环境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对环境公平做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层面与分析逻辑,主要研究土地沙漠化防治中的以下问题:宏观层面是否公平地获得环境容量;中观层面是否公平地获得环境治理效果;微观层面环境公平规范如何发挥作用;微观层面是否公平地享有环境利益。基于这些问题,本书根据不同的利益群体分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分析。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国家 林业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山西省林业厅的重视和支 持下,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已经完善,并建立了一套行 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管理工作 有章可循,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机构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王洪亮、张峰主编的《山西芦芽山***自然保 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内容包括保护区概况, 大型真菌、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植被类型、昆虫 、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动植物资源,以 及生态旅游和保护区评价等。
《武陵山区小流域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研究(精)》以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背景,以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区为研究对象,以武陵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单元,从土壤一植被系统(SoilandVegetationSystem,SVS)的研究尺度系统研究了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分配格局,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退化、化学退化与生物退化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了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综合效应。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小流域生态恢复适宜度与景观格局,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退化土地适宜的植被恢复对策。 本书是作者长期深入系统研究的成果综合,资料丰富翔实,对退化土地植裾恢复治理与效益监测、评估和小流域景观优化利用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指导价值。可供森林生态、森林培育、森林土壤、水土保持等学
\"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流域总面积180万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全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7%以上。是 、世界第三大河,有着 的大河流域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资本。在这条绵延 6300 余公里的大江中,生活着 4300 多种水生生物,鱼类 400 多种,其中的 180 多种是长江特有的,包括深受人们喜爱,被亲切地称为“江猪”的长江江豚,以及“长江 ”“水中大熊猫”的白鱀豚。大量的独有物种,也让长江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长江流域文明在中国历 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对长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纵观人类文明史,长江流域文明亦是一部展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宏大历史画卷。该流域是一个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共同形成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丰富的自然资
长江口水域监测区域为30。30 7~32。30’N,120。10 7~123。30’E,包括长江南支、吕四渔场、嵊山渔场和长江冲淡水范围。并且,在长江冲淡水敏感水域内,站位布设密集。 本书根据1985--1988年和l998--2002年对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要素及渔业资源数量监测资料完成。通过三峡工程蓄水前对不同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不同层面动态特征进行解析,以其为进一步评价三峡工程建设对河口生态环境影响提供重要背景资料。
在 性水危机的情势下,流域国应采取包括生态补偿在内的多种方式来保护 河流生态环境。但是,由于多重障碍的存在, 河流生态补偿在实践中存在覆盖面窄、规模小等不足。要使生态补偿充分运用于 河流,需要完善 立法,确立生态受益方补偿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在机构形式、组成及职能等方面进行变革;加强合作,明确各方在补偿中的权利及义务。同时,我国作为上游国,也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以争取和保障我国在 河流上的开发利用权及生态补偿获得权。
本书仔细梳理并深入分析了碳中和目标和 低碳发展背景下的气候理论传承与发展、 政策制定与规划、行业减排路径与进展、 合作与竞争等一系列碳中和前沿问题,分为四个篇章加以阐述: 在 篇理论延续部分,本书深入剖析了碳中和理念在 气候治理历史中的发展和深化过程,挖掘了碳中和如何成为 共识,又如何 了 气候治理和 博弈关系的演变方向,从产业革命的角度探讨低碳转型与气候治理问题,在碳中和带来的大国博弈新规则下分析 关系存在的多种潜在矛盾和不确定性。 在第二篇政策转变部分,本书详细地列举了自2020年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委到行业所发布的一系列双碳重大政策文件,涵盖了顶层设计、行业布局、地方推进等多个层次,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并探讨了金融业绿色升级与碳中和战略之
......
企业应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战略方法已成为企业实践中 关键的问题之一。 尽管政府在推动企业环境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离不开企业负责任的环保行动,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对自然环境问题的认知。 本书构建了“管理者自然环境问题解释一管理者调节聚焦一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概念模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利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309家重污染企业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回答了“不同类型的管理者自然环境问题解释是否能够对企业环境战略选择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影响机制如何?”“不同组织结构情境下,管理者调节聚焦与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关系有着怎样的变化?”等问题。
湖州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和率先实践地。 本书围绕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业绿色发展、生态治理、改革创新、乡村治理等,介绍了安吉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周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成效、基本经验、面临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对策。
本书从海洋垃圾、海洋渔业垃圾治理概念、基础理论入手,梳理我国长三角沿海区域海洋渔业垃圾治理的历史进程及治理现状。基于舟山区域的研究,以“主体—结构—过程”整体协同框架,提出长三角沿海区域海洋渔业垃圾治理多元主体(政府、社会、市场)协同;长三角沿海区域海洋渔业垃圾治理区域政府内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长三角沿海区域海洋渔业垃圾治理阶段、全周期协同;长三角沿海区域海洋渔业垃圾治理工具协同(法治保障、行政命令、社会动员、宣传教育、市场机制、数字赋能)。本书可供从事渔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研究人员参考。
如何打造变革时代的新型领导者?如何管理和领导90后、00后员工?认为领导“好”而管理“坏”的观点错在哪里?管理者如何让组织成员具备向未来求知的能力?对于变革中的企业来说,领导力至关重要,有更多的变革,就会要求更强有力的领导。作者通过、玫琳凯、肯德基、美国运通公司、宝洁公司等全球知名的案例,从领导与管理的差异、领导力的本质、领导力结构,以及领导力的形成等方面,充分展现领导力在定向、在企业内部或外部达成联盟、不断激励员工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等方面不可忽视的力量。案例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强调了领导力形成的原因: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后天努力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工作经历和企业文化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