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建立在作者近20年科研和教学工作基础之上,全书可分为四部分。第1章为第一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基本概念、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基因型值和广义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第2~6章为第二部分,介绍双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两个座位的基因型理论频率和重组率估计方法、作图函数和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单标记分析、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及与环境互作的QTL作图方法等内容。第7~10章为第三部分,介绍多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杂合亲本的杂交后代、纯系亲本的双交后代、多亲纯系后代、选择群体、自然群体和巢式杂交群体等多种类型群体的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第11~13章为第四部分,介绍育种模拟、预测和设计,包括育种过程的建模和
本书系 中国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研究丛书 之一种。本书对农业投资组合和证券分析理论严谨且易懂的介绍。书中用较大篇幅详细地讲解证券分析和定价的本质。本书包括了行业分析等对于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内容。本书的重点在于通过真实案例对来自农业投资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关键概念进行实际应用。各个章节为读者提供了很多自我评估的机会。本书共十二章,具体内容包括:农业投资概述、农业投资财务基础、农业投资环境、农业投资风险、农业投资政策、农业实体投资、农业风险投资、农业证券投资、农产品期货、农业融资理论和农业跨国投资。本书全面、专业和全球化的特点会激起任何想要学习投资组合管理和证券分析的读者的兴趣。
本书分为三篇八章,*篇是理论篇、第二篇是路径篇、第三篇是案例篇。*篇的内容为智慧农业概述、智慧农业的发展;第二篇讲述了智慧农业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智慧农业之农业物联网、推助智慧农业的大数据、智慧农业之农产品电商、发展智慧农业的难点与对策;第三篇完全通过案例解读智慧农业实践。全书把智慧农业实践的理论和法规通过流程、图表的形式呈现,讲解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快速掌握重点,同时避免了晦涩难懂的理论归纳。本书可供政府和智慧农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建设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入驻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研究者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10章,分别是引言、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条件、黄河流域综合生态状况、基于自然的林草植被承载力理论依据和实验实证、基于自然的林草植被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及黄河流域典型山区、水域、沙区、盐碱与砒砂岩区生态修复治理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议。第1章引言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标与思路,以及研究内容;第2章在详细介绍了黄河流域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土地资源、林草资源等基础上,明确了生态地理分区和治理区划;第3章对黄河流域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科学评估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及潜力;第4章侧重于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植被承载力的定义与特点,提出并以油松、刺槐、樟子松等人工林验证了生态系统蒸散量和水分承载力估算模型;第5章全面阐述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极大丰富了农业信息获取手段,在农情监测、灾害评估、产量调查、植被表型获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无人机已成为空天地农业遥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书著者团队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在近 10年中持续开展农业无人机定量遥感研究与应用实践,本书即相关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书中涵盖了当前无人机遥感领域的主要研究应用方向,包括农业无人机遥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无人机平台及传感器、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大田作物无人机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作物表型获取、果园无人机遥感及植被病虫害无人机遥感等内容。
《健全高水平开放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在对我国粮食供需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水平开放对我国粮食供需格局及粮食安全的影响与挑战,构建了高水平开放格局下把贸易影响内化纳入我国粮食供需格局的“三元平衡”分析框架,系统研究了面对进口外部竞争、国际规则约束、复杂国际环境等非传统粮食安全挑战,通过优化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升级粮食进口风险防控体系、积极参与打造全球粮农治理新体系等多种途径来提升我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利用效能,探索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合作共赢来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思路和具体行动方案。
在促进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将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运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是在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再生利用的农业发展方式。本书结合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系统介绍了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同时介绍了一些具体实例,探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可持续绿色发展。 本书适合从事农业资源再生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的管理、经营、生产、教育和科研等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基于室内土柱试验、盆栽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不同类型生物炭对于不同质地土壤水力特征参数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生物炭对经济作物番茄和辣椒生长性状的影响:进行炭-肥藕合条件下土壤水肥热数值模拟并建立番茄-生物炭-水-肥-热藕合模型:滴灌条件下水-炭藕舍对土壤节水保肥和固碳减排综合效应,并估算CI4和Nz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及其排放强度(GHGI).通过研究生物炭对土攘理化性质、作物生长性状以及农田土壤温室气体(C02、CRt、N20)排放的影响规律,提出生物炭的适宜施用量,以便达到节水、保肥、圄碳减排的目的,为生物质资源再利用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有机肥安全利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畜禽有机肥质量特征,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典型污染物在农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风险,基于污染物阻控的有机肥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基于农田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和案例,还介绍了当前有机肥生产的主要技术工艺。
全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和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战略问题研究》分为农业强国战略问题研究、农业新质生产力问题研究、粮食产能提升战略问题研究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战略问题研究四大部分,系统汇总了2023-2024年中以来的主要战略研究成果近50篇,现编辑成册,以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交流参考。该书为全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系列丛书第三册。
近年来,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重视,但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其资源化利用还处于较低状态。本书针对这种现象,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的意义、利用方法、世界各国堆肥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为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效率,将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的需求供给平衡分析模型化,并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
将节水灌溉技术与水盐调控模式及作物生长有机结合是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不同条件下旱区土壤水盐运移基本特征,数学模型和参数确定方法,典型作物耐盐特征,潜水蒸发与土壤盐分累积关系,微咸水和淡水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特征和土壤水盐调控措施效果,微咸水和淡水地面灌溉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与典型作物和牧草生长状况,农田水盐均衡作物生长模型以及旱区土壤水盐调控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一维土壤水盐运移特征,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特征,作物耐盐特征分析,排水地段土壤盐分分布特征,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土壤水盐调控,微咸水地面灌溉土壤水盐分布与作物生长,基于区域水盐平衡的作物生长模型和旱区土壤水盐综合调控模式。
《农业与生物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技术》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系列丛书 之一。智慧农业的实现依靠快速、准确、智能化的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智能感知与处理技术是智慧农业的基础。《农业与生物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技术》以作物生长信息、作物病虫害信息、土壤参数、农产品品质信息、设施园艺参数、有害微生物信息、畜禽生理生态参数等农业与生物信息的智能感知与检测等方面近年来研究成果为基础,介绍了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网络、3S、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通信与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概况,反映了该学科领域新研究动向,对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在读研究生很有参考价值。
《农用无人机》系统介绍了农用无人机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实际应用,主要包括飞行控制、导航、遥感、通信、传感等技术,以及农田信息检测、植保作业和其他典型应用场景,突出反映了研究团队在多个国家项目资助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读者对农业无人机新研究情况有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 《农用无人机》可供高等院校农用无人机、航空植保、智慧农业、智能农业装备、农业信息、农业工程等相关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农用航空、智能农业装备、智慧农业及低空经济领域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在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智慧和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总结出来的多种专利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原创的一些示意图等合编而成《多维生态农业》一书。本书可作为新型农民教育或培训教材,通过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向学员提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基地观摩、视频短片等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服务。
本书旨在广泛而全面地介绍高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在食品和农业中的应用。全书分两部分,第Ⅰ部分总体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高光谱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的仪器和实现。首先从基本的图像和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入手,然后详细介绍了用于处理和分析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分类及预测应用中高光谱成像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第Ⅱ部分包括10章,涵盖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检测、植物健康检测与监测、精准农业、实时检测和高光谱显微成像等方面的系列应用案例。
食用菌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农业资源日益稀缺、食物营养安全与产品供给保障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利用循环经济理论来分析和研究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对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意义重大。《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生产、市场、贸易、资源环境与效益等一些关键问题,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系统分析,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光谱技术及光谱成像技术,并在讲清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展示了光谱技术与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成果。本书是多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的展现,实现了理论与应用的统一。本书共包含三大篇内容,其中基础篇介绍了光谱技术及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光谱分析基础、光谱分析仪器等;方法篇涉及对光谱及图像信息的预处理、数据的压缩、特征变量提取、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的介绍;应用篇展示了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土壤-环境信息、农作物信息、农产品和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本套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本册为《节水农业技术》,内容包括:农艺与生物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抗旱节水生化制剂等。 该套丛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凝结了一批专家、科技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科技界倾注“三农”,依靠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自然生态和资源禀赋多样,具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和深厚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农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也是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体现。自2008年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简称农业部)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以来,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截至2017年4月底,全国已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 117个,备案特色资源6 839个,涉及果品、蔬菜、粮食、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20余个类别。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发展区域经济、打造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将农机装备产业列为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智能农业作业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对发展现代农业,改变农民增收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书以果树和蔬菜生产作业为切入点,介绍相关智能装备的研发现状、主要进展和未来趋势。全书内容包括果蔬种植与智能作业装备、智能作业装备的技术支撑、果蔬智能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智能作业装备产业发展方向与思路四部分。
本书收录了农机修理质量、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农业机械分类、农机作业质量、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温室能耗测试方法、机械装备配置规范等方面的农业标准22项,并在书后附有2021年发布的6个标准公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