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湖州市竹子病虫害常年发生情况,简要介绍了湖州市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和主要防治方法,以满足广大竹农了解竹子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技术要求。也可供林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参考。
这是一本专门论述林地间作的科技书籍。由林粮间作、林经(经济作物)间作、林菜间作、林菌(食用菌)间作、林药间作、林草间作六大部分组成。对于每类林地间作,都从立地条件和应用范围,树木和果树种类选择,与之进行间作的各类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选择,具体技术要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特别强调了在退耕还林地区严禁林粮间作。全书自成体系,既反映了发展林下经济的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生产成就。《林地间作》的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应该有广泛的读者范围。
本书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马奇祥等专家编著和修订。本书自1998年10月出版以来,重印10次,发行75 000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根据近年来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编著者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农田杂草基础知识和防除概述,除草剂的作用原理、分类及实用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等。并附有农田常见杂草彩色图片。全书综合介绍了化学除草新技术,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彩照有助于识别杂草,正确选择除草剂。该书适合广大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林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系作者我国南方蔬菜近几年新兴的间作套新技术进行了广泛搜集、整理、编著而成。全书共分5章。*章概述了蔬菜间作套种及混作的概念、作用、形式与配置的原则,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介绍了塑料大、中棚蔬菜间作套咱新模式,露地蔬菜间作套种新模式,蔬菜与稻、麦、玉米、棉、花生、甘庶间作套种新模式,蔬菜与幼龄果、桑、林间作套种新模式,共10余种。书中对每种模式的茬口安排、效益及各种间作套种作物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详述。本书语言通俗简练,内容翔实,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可供园艺技术人员、广大农民,部队农副来生产人员和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和义教授编著。作者就我国北方蔬菜近几年新兴的轮作技术进行了广泛搜集、整理编著而成。分为7章,章概述,第二章至第七章为日光温室、大棚、拱棚蔬菜和菌莱、薯菜、露地蔬菜及蔬菜与玉米、小麦等轮作新模式,共计100余种。书中对每种模式的规格、效益、应用范围及各种轮作作物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述。特别是对一些稀有蔬菜,如牛蒡、生菜、荠菜、娃娃菜、青花菜、生姜、菇类、芫荽、苘蒿、球茎茴香、抱子甘蓝、佛手瓜、蛇瓜、苦瓜、葫芦等,尽量列入轮作模式中,使人对其了解,激发种植兴趣。本书语言通俗简练,内容翔实,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可供园艺技术人员、广大农民、部队农副业生产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为进一步促进怀柔区设施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扩大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范围,怀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怀柔区设施农业高效种植模式》一书。本书主要面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种植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编写方法上重点突出模式的茬口安排、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编写内容上主要包括日光温室高效种植模式和塑料大棚高效种植模式两种类型。
发展油茶产业,种苗是关键,要把种苗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良种繁殖的目的是根据生产的需要,培育数量充足且质量良好的苗木,即所谓的良种壮苗。众所周知,苗木处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幼年阶段,组织柔嫩,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抗逆性差,故通过育苗,人工创造较为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与营养条件,才能培育健壮的苗木,为林业生产的高产、优质打下基础。 本书介绍了油茶采穗圃营建、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油茶轻基质工厂化育苗等内容。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7个单元,第1、6单元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和发展趋势。第2、3、4、5单元重点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操作技术;植物遗传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育种技术;微生物的一般培养过程及食用菌的生产工艺;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及马铃薯、甘薯、草莓等主要经济植物组织培养脱毒与快繁技术。第7单元主要介绍实验实训考核项目与标准。本教材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内容新颖、难易适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作为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种植专业和职业高中的教材,也可作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青年农民自学的参考教材。
中医药种植业作为中医药产业的上游,制约着整个中药产业的长远发展。本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概况和未来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阐述欠发达地区中医药种植栽培业的机遇和挑战。从欠发达地区的形势环境入手,以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为例,以价值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欠发达地区中药材栽培产业的具体情况对其产业价值、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有效的产业分析方法与发展对策。全书共分为五章,分别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和方法、产业价值分析结果、产业竞争力分析结果和战略发展对策。
湖南位于我国的油茶核心产区,是全国油茶产业大省,具有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丰富的油茶种质资源、非常大的油茶栽培面积和悠久的油茶栽培利用历史。油茶产业是湖南的优势特色产业,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湖南省林业局历来非常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正在打造油茶千亿元产业,这是湖南油茶产业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国油茶产业尚处于现代产业的早期发展阶段,仍具有传统农业的产业特征,需要一定时间向现代油茶产业过渡。油茶具有很多非常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种植油茶需要系统的技术支撑和必要的园艺化管理措施。2009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实施以来,湖南和全国南方各地掀起了大规模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潮,经过10多年的努力,油茶产业已奠定了一定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基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根深蒂固的
近年来,随着品种和栽培技术的逐步更新和水稻机插秧技术日趋成熟,机械化插秧正大面积替代传统的手。工插秧。这可以说是劳动工具的重大改良,是生产方式的重大革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革命。编写本书旨在介绍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有关技术内容,包括水稻标准化育秧、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与使用以及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等。内容安排力求通俗易懂,强凋理论联系实际,并始终把实用性放在首位。本书可作为从事机械化育秧插秧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机手和专业经营户的参考用书。
本规范主要包括土钉支护技术的基本规定,工程勘察,抗静载设计,抗动载设计,耐久性设计,土钉支护施工、测试和施工监测,施工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工程维护等内容。 本规范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本规范已作规定外,还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钢纤维混凝土规范》(JG/T 3064—19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2005)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兵种部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工程兵局归口。
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20多年后才被国家大面积推广应用……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才刚刚走过15年的探索之路…… 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国情决定了现阶段养分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增产,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为能够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发展提供了时代的机遇…… 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施好产量肥、经济肥和环保肥,同时呼唤确保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食物链养分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本书由河南省农科院除草剂科学 应用课题组根据多年试验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内容包括:除草剂的应用与发展概况、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与分类、除草剂药害的发生概况、除草剂药害的主要类型、除草剂的药害诊断及除草剂的安全应用与药害补救。其中药害诊断部分有各类除草剂药害原色图谱296幅,可供诊断时参考借鉴。全书内容科学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种植专业户、农场工人、农业技术人员、县乡农业管理干部、从事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推广的人员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研究员沈兆敏、四川省遂宁市名优果树研究所所长彭永红等编著。全书内容包括:我国柚类生产概述,柚优良品种,柚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柚的苗木繁殖,柚园建设和栽植,柚的土肥水管理,柚的整形修剪及花果管理,柚的病虫无公害防治,柚的安全优质生产技术,主要品种柚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柚采收、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和柚的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等12章。本书内容丰富,介绍的品种优新,技术实用,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可供广大柚种植者、经营者学习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从稻谷到成品大米的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使用与维护,包括稻谷清理设备、垄谷及垄下物分离设备、谷糙分离设备、糙米调质设备、碾米设备、成品大米及副产品整理设备,分析设备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叙述故障排除方法。 本书可作为稻谷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工人、管理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粮油加工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从粮食贮藏和粮食加工的角度,对多种粮食原料的种类、性质、特点、贮藏和加工利用方法等进行介绍,对粮食贮藏原理、方法和加工工艺进行了论述。为农民以及从事粮食贮藏加工的科技人员提供理论上及技术上的指导,解决农村粮食贮减加工中的技术难题,使粮食贮藏加工的品质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书是《工厂化高效农业系列丛书》之一,重点介绍了桃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适合广大农民阅读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3242--1982《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GB/T3242-1982相比,主要变 化如下: ——进一步完善了三圃法; ——增加了自交混繁法的原种生产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江苏省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子管理站、江苏省种子站、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琴、邹奎、项时康、曲辉英、何金龙、承泓良、金昌林、赵淑琴、耿军义、华金乎、蒋小乎、夏静、俞琦英、姚宏亮。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3242--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