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物》是自20世纪90年代迄今作者团队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是一部系统介绍植物病原根肿菌、植物病原黏菌、植物病原卵菌、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毒、植物寄生线虫、寄生性植物的专业著作,包括病原物属、种的形态特征描述。《植物病原物》共六章,重点阐述了与农业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病原物属、种。作者从历年积累的研究材料中精心挑选出植物病害症状照片265幅、植物病原物显微照片446幅,并手绘病原物形态或结构模式图170幅。《植物病原物》收录这些图片以记述植物病原物与植物病害的因果关系,立意新颖,内容翔实,图文精致。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研究的成果而编写地实用型专著。他们根据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发病现状及其规律、特点、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将他们研究的科学成果和丰富实践经验奉献读者。该书是从目前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植物入手,从实际出发,对园林绿地中重点应用的植物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发病规现状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描述,提出很好解决方法和实践途径。
本书介绍了烟草病虫害诊断及绿色防控技术,其中包括有烟草病虫害的诊断和绿色防控烟草病虫害基础知识,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涵盖76种烟草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原因、特点及主要的识别特征,解释了导致众多伤害症状出现的的因果关系,描述了如何确定疾病侵染危害水平及制定一个可行的病虫害绿色控制技术,确保一个健康的烟草作物生长。
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6章,介绍黄土高原草地和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刈割覆盖、氮添加、火烧、耕作措施等人为因素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研究内容揭示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动物地理分布特征,完善黄土高原恢复生态系统生态学相关研究内容,可为相关领域学者开展土壤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第二部分为第7~11章,主要介绍土壤动物的生态作用,特别是大型地栖类土壤动物对土壤结构、水分入渗和坡面水土过程的影响,对比不同体型土壤动物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指导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书是作者团队对广西河池市具有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详尽调查后形成的成果。全书对河池市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共收集河池主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51种及常见药用植物486种,书中梳理罗列这些药用植物的特征、植物区系特点等,并且全面分析河池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此外,书后还附有河池药用植物名录,详细介绍每种药用植物的具体分布和功效等。每种药用植物均配有野生状态下的彩色图片,为广大读者提供直观资料。本书为河池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有助于丰富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的记录,推进药用植物规范化、产业化开发,对保护我国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及传承民族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抗病虫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成果和**进展,并辅以研究实例和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包括导论、坐镇以待的有害生物、对病原生物和寄生物的天然防御、植物-病原生物相互作用、抗性机制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有害生物、如何选育抗病虫新品种共七章。本书既考虑了当前的教学需要,又注重联系实际育种中遇到的问题。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部分病害,包括侵染性病和生理病害,详细描述了每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虫害,详细描述了每种害虫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是附录,包括无公害猕猴桃园周年管理月历、猕猴桃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国家明令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药、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对猕猴桃出口的农残要求等。
本书从漆树产业链经营现状角度出发,分析了漆树分泌物植物资源、品质评价和鉴伪方法,介绍了漆树分泌物分离、精制与调制方法及漆酚致敏与防治机理,同时系统介绍了漆酚缩水甘油醚和单宁改性漆酚环氧树脂、生漆紫外光固化复合涂料、生漆基功能产品技术标准等。从漆酚基生物医药新材料与药物合成角度,重点突出了漆酚化学修饰和改性技术,介绍了漆酚活性衍生物合成、漆酚HDAC抑制剂和漆酚基两亲胶束制备及其抗氧化、抑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拓展漆树活性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体现了原创性、前沿技术和国际研究水平,对国内外漆树资源的化学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可供漆树加工应用的从业者阅读参考,同时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介绍了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系统发育、分类、高效菌株选育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突出了现代根瘤菌的多相分类技术体系。在高效菌种选育中,考虑了花生品种土壤条件菌株遗传型的匹配关系,系统地比较了各种分子标记和DNA指纹技术在根瘤菌竞争能力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增订本)》是从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已有材料撰写而成。内容翔实丰富,结构严谨。反映了当今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体系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了解,也有助于各个自然保护区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为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提供参考资料。书中加了一些保护区的彩色影像,便于读者直观地感受保护区环境和资源。由于篇幅所限,只选择了部分有特色、光线和像素较好的照片,大多数保护区未列出,敬请谅解。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豆科、禾本科、菊科、黎科、莎草科等主要草地植物的病虫害共187 余种(类),其中病害118 种(类),虫害69 种(类)。大部分的病害包括病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与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虫害包括害虫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内容。 为帮助读者识别病虫害,本书附有146 幅病虫为害症状彩色图片,病原及害虫形态特征图片150 幅。 本书可供从事草业、草地保护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广大基层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生产线的广大农牧民、牧草生产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