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病虫害,既含城市绿地病虫害,也包括城郊林带、片林等其他林地病虫害。 本书重点介绍城市森林中经常发生的277种虫害和90种病害。对每种虫害均具体介绍其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对病害则具体介绍其分布与为害、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每种病虫害均配有若干张彩色照片,清晰地显示病虫害的形态特点及为害特征。全书共配1 227幅形象逼真的原色彩照,便于读者对照鉴别。
《浙江余姚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通过实地考察方法对余姚市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掌握了余姚市的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并完成了资料整理与分析总结工作。 《浙江余姚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主要分为4章。章对余姚市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2章收录了浙江余姚市维管束植物名录,并对余姚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和介绍;第3章从药用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资源三个层面,对余姚市的植物资源进行了专题介绍;第4章在全书分析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余姚市植物资源综合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本书有以下特点: 1.文图对照,直观性强。本书编写采用文字与图片对照体例,文字内容包括:科的形态描述、分属检索表、分种检索表、树木在浙江省及全国的分布概况等,突出树木鉴别的特征。图是本书的重点,裸子植物选择与实物原大的枝叶、球果、种子绘图;被子植物则选择与树木原大的叶片和果序进行绘图。叶是绘叶的背面,以示叶形、叶的大小、叶缘、叶先端、叶基部、叶柄长短、叶脉的多少及走向等,有的树种有毛被或腺体则放大图示;果序图则示果序类别、果实大小、果实类型、果柄长短等。有的树木附属物较明显,如枝刺、皮刺、木栓翅或枝髓情况等也一并绘制,以作鉴别的依据。有的树种叶形、果序较大则按原实物比例缩小绘制;有的树种果实太小,则放大绘图。图像清晰真实、文图并存、图物对照、直观性强为本书之特色。 2.种类齐
本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典型任务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将园林树木相关知识分成园林树木基础、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3个模块,10个项目,25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中安排“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和“理论认知”等,对部分相关理论知识采用“相关链接”的方式加以阐述,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分层理解;每个项目结束前设置复习提高、课外研究等专栏,可以巩固加深知识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放学生的思维。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采用彩色印刷,图片精美、直观,方便教学应用。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林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及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暂无
《银杏》详细介绍了银杏的起源与历史,外分布的广泛,在药、膳、果、材、人文、旅游、观赏、艺娱等多方面的应用等等,以图画摄影的方式表达,并辅以简单说明。《银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表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搜集外资料上,更是下了大功夫,花了时间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银杏》涉及人文、美学、书画、碑碣、诗词等诸方面,可以说,《银杏》是一部通俗有趣、介绍银杏全方位知识的基础百科全书。
本书首次较为系统、详细、全面地整理和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本书分为4章;章主要介绍杨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杨树基因克隆研究进展、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进展、转基因杨树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现状等;第2章主要介绍杨树基因克隆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第3章主要介绍转基因杨树新品种的培育技术、方法,包括抗旱、耐盐、耐涝、抗虫以及多基因共转化杨树新品种的培育历程等;第4章主要介绍转基因杨树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方法及评价结果等。 本书适合于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的科技工作者、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为我国部关于退耕还林树种选择与评价的专著。篇,总论;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概述,中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区划和退耕还林树种选择,苗木培育和栽植。第二篇,各论:介绍生态林造林的主要乔木树种46种、主要灌木树种50种,生态林和经济林兼用树种15种。按种分别阐述特征特性、栽培要点、适生范围、开发价值。载培要点着重介绍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造林方法等。开发价值着重描述了环境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等。 本书总结生产实践之先进经验,汇科学研究之精华。内容丰富,取材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价值高。供林业工作者、园林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基层政府、林业企业及农民朋友参考。
本书荟萃了全国林木之精华,把我国东南北中、上下五千年绚丽多彩的森林和珍、奇、名、古、秀的树木展现了在人们面前,还展示了我国历史久远的树木文化和林业发展进程,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是一部融科学性、知识性、史料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有创意的图书。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各界人士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古树史料越发珍贵,因此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科研和收藏价值。 全书共分8个部分,即:“多彩森林”、“万木之冠”、“国之瑰宝”、“古树名木”、“宝树藏珍”、“奇树异木”、“树迹寻踪”、“丽树名花”。
林资源是林业生存与发展的植物基础,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盛世兴林,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后,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继续保持增长,森林资源质量持续下降的局面初步扭转,生态建设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 本书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战略、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编制规划、计划,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益进行科学评价,指导林业项目建设的图件资料和依据。这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资料准确翔实的图集,简洁客观地展示了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提供了一个阅览、查询与森林资源有关信息的平台,是一本林业生产、科研和教学等单位林业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社会各界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森林资源概况的窗口。
本书介绍了秦岭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包括地质地貌、植被、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地衣、脊椎动物、昆虫、微生物和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此外,本书还系统介绍了秦岭国家植物园的总体规划和移民搬迁。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中等学校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园林规划设计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学实习和工作参考。
《竹节参基础与应用研究》系统介绍了作者对竹节参研究的相关成果与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竹节参各主产区资源调查及资源储量与分布情况;竹节参资源品质评价新方法的建立,以及对各产地竹节参质量差异的系统评价;竹节参显微和分子鉴定方法及竹节参不同品种的分子差异;竹节参规范化种植方法与要求;竹节参药理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提取及纯化常规工艺实验研究、泡沫分离法提取及纯化竹节参总皂苷工艺。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也被公认为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本书基于建立的个20hm的热带雨林动态监测样地(该样地已经纳入美国史密斯桑尼亚热带森林研究中心TheCenterforTropicalForestSci-ence(CTFS)的网络之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相关性、多样性特征及随着尺度变化的规律,揭示出,Janzen-Connell假说、密度制约效应、生态位理论在中国热带森林树种多样性的维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兰国玉、曹敏、朱华编著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种多样性研究》适合从事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和自然保护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本书是我国部完整翻译出版的国外森林美学经典著作。本书共有13个章节,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章至第八章)可看做森林美欣赏篇。这一部分,除了作为预备知识论述了森林、森林变迁、森林美与民旅传统文化、森林与生态环境以及美学基本理论外,更多的笔墨是从美学角度对森林的景观美和树木美做了归纳分类,并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森林美的特点和树木个体美的特点,以增强读者对森林美欣赏的感受或给予读者启迪。后半部(第九章至第十三章)则可看做森林美创作(或经营)篇,即增加森林美的手段或经营森林美的方法。后半部除了从森林美学的角度对林地利用、森林区划,道路网设计、作业类型选择、树种选择、轮伐期确定、森林更新,抚育方法以及森林美经营、保护等方面的原则、措施和应用做了具体详尽的叙述外,还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具有很强
本书分6册出版,册为裸子植物,其余5册均为被子植物。 您足不出户,便可看到生长在高山、丘陵、高原、平原、草原、湿地和荒漠地区树木的千姿百态,并了解它们与人类的紧密关系!
《中国经济树木(5)》以彩色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通过全新的视角、精美的图片,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每个树种的树形、营养枝条、生殖枝条、自然景观、造景应用等:还对每个树种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属、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主要用途等进行了扼要描述。 《中国经济树木(5)》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较高的艺术性、极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一部农林高等院校师生、科研及生产开发部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从业人员鉴别树木资源的大型工具书。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