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蔡崇达继《皮囊》之后,时隔八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 《皮囊》里的那句 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正是出自《命运》的主人公,阿太之口。《命运》以九十九岁的她一生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福建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 全书以阿太的五段回忆,切入时间长河中人们不得不直面的一个个本质命题: 层层浪:你们就此没有过去,只有将来 当原本稳固的活法被打碎,给人庇护的传统秩序被割裂,陷入巨大无常中的一个个单薄的人,要如何活下去?内心的安宁要放置在何处? 海上土:灵感是浮游在海上的土 羁绊和意义是人心灵的压舱石,当生活的浪头打过来时不至于被掀翻。阿太生命中那些失去了压舱石的人,被命运一个个顺水推舟地带走了。而此时的她,尚只有十六岁。 田里花:想结果的花
《北上》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 秘史 。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时局动荡,整个中国大地风雨飘摇。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 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了中国。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 波罗,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故自名 小波罗 。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这一路,既是他们的学术考察之旅,也是他们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同时,更是他们的寻根之旅。当他们抵达大运河的终点 通州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成名作,亦是重写数十次、雕琢二十年的代表作,含《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3个篇章,展开主人公 王二 3个不同人生阶段:青年时豪情万丈,以不屑、逃离对抗荒诞的年代;三十而立,努力融入时代的洪流,尽力扮演一个好丈夫、好教师、好公民的角色;年届不惑,往事历历在目,暴毙的贺先生、时运不济的李先生、嫁作他人妇的女友 他方意识到,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这似水流年。 在作者看来, 王二 只是一个符号,由其串联起的故事拥有共同的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正是如此地活着、存在着,所以没有什么比这更宝贵、更值得书写的故事。 想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的障碍。在我的小说里,这些障碍本身又不是主题。真正的主题,还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 王小波
亲爱的金珍: 我刚刚得知你已离开N大学,另择职业。不知你具体在干什么,但你的才华、你久久的沉默,都让我感到心惊,我害怕你已经走上了我的老路。二十年前,我错误地接受了破译的任务,结果使自己的后半生变得可怜又可怕。 以我的经历和我作为老师对你的了解,我格外担心你现在的处境,你内心尖锐又脆弱,是ZUI不适宜被挤压和捆绑的。如果可能的话,只要还有一丝回头的余地,你都不要犹豫,马上选择回头! 林 希伊斯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三日 于C市友谊宾馆 = = = 二十四岁那年,数学天才容金珍被一辆吉普车从家中接走。他并不知道,自己这一生已不可逆转地与神秘又残酷的密码事业连接在了一起。 一年多以后,困扰701多年的 紫密 告破,二十五岁的容金珍创造了奇迹,成为国家英雄。很快, 黑密 出现了。在巨大的期待和精神危机之下,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长篇半自传体小说,于1915年出版。 菲利普天生跛足,自幼失去双亲,自卑的心理深深植根在他的生活中。他在伯父凯里牧师和伯母路易莎的抚养下长大,伯父对其较为冷淡,但伯母悉心照料,给予他母亲般的温暖。 菲利普自幼酷爱文学,在伯父的书房里找到寄托。他不顾伯父的反对,远赴德国海德堡求学,在那里结识了英国人海沃德和美国人威克斯,开始对神学产生质疑。 之后,菲利普到伦敦成为一名会计学徒,但他对枯燥的生活感到厌倦,很快就转而到巴黎学习艺术,在巴黎学了两年绘画。但他*终意识到自己在艺术上资质平平,不会有所建树,而伯母的死讯传来,菲利普回到英国,并决定去伦敦学医。在伦敦,菲利普爱上了女招待米尔德丽德,但米尔德丽德并不喜欢菲利普,而且天性自私,拒绝了菲利普的追求,同他人发
本书是 作家刘震云的扛 之作,也是刘震云迄今为止 成熟 选气的作品,并在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分上下两个 分,前半 出延津记 写的是过去:卖豆腐老杨的二儿子杨百顺百事不顺,他 生改了三次名:为了寻个营生,被天主教 父老詹纳为教徒,改名杨摩西;给县长种地时因为 个尿壶得罪了县长,提 吊胆中有人说媒,便倒 门嫁给馒头铺的吴香香,改名吴摩西;吴香香给吴摩西扣了 绿帽子,吴摩西带着吴香香和前夫的女儿巧玲假意去寻与人私奔的妻子,路上又把巧玲丢了,失望之中,要离开故乡,从此用喊丧的罗长礼的名字度过余生;后半 回延津记 写的是 :巧玲被卖到陕西,成了曹青娥,嫁给牛家,儿子牛爱国也是假意寻找与人私奔的妻子,又想到自己从前的相好,想起母 的老家,于是走回延津 出 走,延宕百年。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第二,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第三,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奇拔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2019-2020中国好小说 中篇卷》是一部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和《小说选刊》编辑部共同打造推出的2019-2020年度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多名优秀作家的精彩作品,其中包括王蒙的《生死恋》、李佩甫的《杏的眼》、杨少衡的《暗自颤抖》、老藤的《朱砂》、林那北的《开绷直立》、葛水平的《养子如虎》、陈仓的《再见白素贞》、张楚的《过香河》、刘汀的《草青青,麦黄黄》、班宇的《双河》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干净超然,或清新淡雅,或犀利尖锐,或深刻厚重,是文学作品中的佼佼者,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小说。 故乡人事,但面貌全新。 篇幅紧凑,却各有曲直。 从《红高粱》到《晚熟的人》,从历史深处到当下现实,从开天辟地到气象万千。 依然是读者熟悉的那个莫言,带给我们陌生全新的阅读体验。
《云上:再见啦!母亲大人》讲述了苏北小镇一对寻常母子横跨三十年的半生轨迹。作者的父母在他五岁时离异,此后坚强的母亲独立抚养他。母子二人在南方小城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充满温暖和欢乐,那是一个孩子与母亲美好珍贵的时光。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话,不得不表达的爱,不得不经受的告别。我们带着未完成的爱与告别,不是走出来,而是走下去。一件件小事勾勒出母亲坚韧奉献的一生,也让我们看到年复一年的平常生活自有它的力量。这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唤起我们遗失许久的感动。
少年时代,初平阳和小伙伴们在运河边一座摇摇欲坠的斜教堂外,听见一个文盲老太太独自在里面一遍遍地念叨:耶路撒冷。初平阳一直以为是这个词的汉语发音足够动听和神秘,才让他多年来念念不忘。直到博士毕业前夕,在一个从以色列来的犹太教授的追问下,他才发现,自己对耶路撒冷的想往,不仅源于汉语发音的诱惑,更是内心里隐秘多年的忏悔和赎罪之结 《耶路撒冷》是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长篇小说成名作。本书聚焦在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代中国年轻人,以在运河边长大的五个年轻人举行的一次赎罪式的聚会开始,展开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和理想追求,勾连出故乡、北京、上海和国外等不同城市和地域的生活,旨在通过对他们父辈以及自我切身经验的忠直描述,深入地探寻在疾速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这一代人的精神脉络,以及他
2003年夏天,班卓独自从新疆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巴基斯坦,然后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进入阿富汗的荒漠之中,从北至南、从南至西地将阿富汗转了一圈。对很多人来说,阿富汗只是新闻里那个与战争、贫困、饥荒、恐怖主义等字眼挂钩的遥远陌生之地。但在班卓笔下,一个个普通又鲜活的人出现在读者眼前:追求自由、热爱乌尔都语文学的巴基斯坦青年,自幼父母双亡的喀布尔旅馆经理,曾是空手道 的现役警察,为巴米扬绘制地图的日本青年,河谷里的村民与中巴上的少年,突然求婚的单身男子与坎大哈的八口之家……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悦、哀愁、梦想、困惑,如同你我一样认认真真地度过每 。 班卓以她特有的细腻、谦逊、好奇,将目光诚恳地投向他者,因而有机会观察、接触形形色色的阿富汗人,近距离地与他们相处相知,建立了短暂却珍贵的缘分
长篇小说。这是李修文在代表作《滴泪痣》大卖后推出的"爱与死亡三部曲"之二。一个患上绝症等死的宅男,与一位充满活力与精怪的女孩相遇,从此,两人走上了一条缠绵热烈、凄绝艳丽的爱的不归路。李修文承续了《滴泪痣》的风范,文字绚烂,意象丰饶,尤其对爱情的描摹,寸寸入骨,催人泪下。
“这块弹丸之地,四季交替,雨雪飘落,人如虫蚁疲于奔命,到头来两手空空。”《土广寸木》是作家魏思孝全新长篇力作,书名为“村庄”二字的拆解。村庄,是一个形容词,是每一个面对生活不堪重负的人的处境写照。“辛留村”的芸芸众生与日常生活,如纪录片镜头般徐徐展开。百余人物,年岁时节,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一张面孔都有无尽的故事。 《土广寸木》在写法上消弭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挑战的是传统对于乡村的想象式书写。上篇“局部”聚焦人、物事、地点与时间,由此勾连出辛留村的人物谱系与世事百态;下篇“一年”则以老付与“我”这对母子的日常生活为主线,记叙村庄一年内的大小事务,涉及农事生产、婚丧嫁娶、基层政治等等,全景式描绘当下乡村的真实景观。《土广寸木》如一部当代乡村的文字纪录片,充满切近的细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