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小说家蒲松龄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经典。其思想内含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作品通过讲述花妖狐魅精怪和人的恋爱,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全书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占据篇幅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更有单篇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被大众所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
《搜神记》系东晋文学家干宝创作的志怪小说集。全书现存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当时的一些琐闻杂记和民间传说,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也代表了中国志怪小说的极高成就。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创作,被誉为 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其故事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宋金时代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西厢记》就是在这些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谈风尚和逸闻轶事。 书中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品德等诸多方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笔记小说 的代表作,也是今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在政治、文学等多方面具备研究价值,更是诸多成语出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阅读。 它写人之风姿: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写自然之壮美: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其文笔精炼,隽永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儒林外史》是我国著名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及官绅的精神面貌,成功塑造了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和八股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如得意或失意于科场的举子,有清廉或贪腐的官场老手,有骗吃骗喝的书生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 《儒林外史》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眼光,更形成了一种手法,创造了一种小说结构形态,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杰作,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超越的地位。
《伍子胥》是冯至创作于1942年的一部浪漫主义诗化小说。故事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父兄复仇的故事。全书从城父到吴市,逃亡路上的不同阶段,也是伍子胥精神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地方许多意外的遭逢,有的使他坚持,有的使他克服,是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 逃亡与复仇,自由与责任,庸俗与高贵,投入与超脱……伍子胥的逃亡之路,映照着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困境,在伍子胥浪漫而神奇的遇合之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许多充满哲理思辨的人生启悟。
本书精选12位代表性的词人,以他们人生经历为主,佐以百余首诗词赏析,烹制出这道色如玉、味绝美的宋词饕餮盛宴。如繁花满枝的苏轼;将栏杆拍遍的辛弃疾;簪花的欧阳修;人见人爱的秦观;被嫌弃的柳永;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叛逆少女朱淑珍……用现代人的视角关照古人的生活,理解他们受困于时代的困苦,又赞叹于他们敢于突破自我的坚持。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 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
《佛教与晚唐诗》是胡遂教授关于晚唐诗研究的力作。 本书讲述了晚唐咏怀诗、怀古诗、隐逸诗、禅悦诗、酬赠诗五种类型与佛教的关系,进而提出佛教对晚唐诗人关于生存、历史、现实、精神、人格的影响,全面展现晚唐诗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坎坷生平。同时从生存的感伤、历史的反思、现实的回避、精神的皈依、人格的标榜等多个角度出发,对佛教给予晚唐诗之影响与渗透这种文学现象作出了比较具体的探讨。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全本无障碍阅读)(精)》艺术地再现了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写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与黑暗,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要求安定的强烈愿望。 书中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脍灸人口,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其场而历历在目。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苏轼词内容广阔,气魄雄伟,语言朴素,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限,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也是宋词进一步的发展。本书选取苏轼词具有代表性,为读者欣赏苏轼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本书配以古典的插画,全彩印刷。版式设计新颖,讲究视觉上的美感,分为原文、注释和赏析三部分,总体装帧优雅小资,是白领闲暇读物。
《嵇康集》选取了三国曹魏时期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嵇康代表性的诗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嵇康在文学、音乐、哲学等方面的志趣与思想。本书注释部分精炼扼要,译文兼具准确性与文学性,诚为读者一窥嵇康与正始文学面貌的上佳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