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群像,魏晋风度的集中展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关注、宣扬、赞赏人的个性的时期,士人们自觉地通过言语、行事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表现自己的智慧,流露自己的真情,即“魏晋风度”。《世说新语》则通过有倾向性地选择、渲染、描写,为后人集中描绘了一批儒雅为底蕴、深情为基调、聪慧为标志、放纵为表象的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余味无穷,鲁迅曾经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作写意式的描绘。《世说新语》也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其中的文学典故、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所取材引用。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一部蕴含思想深度、文学历史价值和玄远哲理的文化宝典。 “三全本”《世说新语》译注者朱、沈海波
盛唐的标志是什么?谈及唐诗,你优选想到的是谁? 壮盛、明亮的历史时刻,大唐最有魅力的诗人纷纷登场—— 冲出岭南、征服长安的小镇青年张九龄;拥有了一个少年优选的开场从高峰跌落也能活出诗情画意的王维;浑金璞玉又时而情商欠费的李白:失意半生、终青云直上撑起大唐一片天空的高适;徘徊在盛唐诗人圈边缘,却逆袭成为时代不错代言的杜甫…… 他们或昂扬、或闲适、或奔放、或傲诞,在盛世的诗酒风流中兑现着天赋,写下优选的年华。而高峰之所以为高峰,就是当遭遇从极盛的很好掉头向下的失落时刻,他们的诗歌依然能照见幽微、擦亮夜空。
《封神演义》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之一,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玉虚宫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碧游宫通天教主为代表的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人文社《封神演义》整理本初版于1955年,由古典文学编辑部专家编辑舒芜先生校勘标点而成。1973年增加参校本修订再版,是《封神演义》的优质读本。此次新版《封神演义》大字本,以16开大本、大字疏朗的版式呈现,护眼悦目,阅读舒适。同时随书附赠近期新制作的《封神演义主要人物关系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书中仙界、人间,阐教、截教,西岐、殷商等各部分势力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联,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全书主要人物,更好地理解欣赏原著。
本书立足李商隐诗歌作品进行注解,按时间顺序编排,分为“编年诗”与“未编年诗”两部分,清晰呈现作者的人生轨迹与坎坷仕途,同时深入解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李商隐的诗作以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意象、含蓄的语言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具有深邃意境与绵邈情思的诗歌世界。书中对每一首诗歌不仅进行逐一注释,还援引历代评论家的精辟见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李商隐作品的内涵,体会晚唐诗人李商隐面临时代波澜与人生遗憾时,流露出的难以宽慰的落寞与感伤情怀。
《封神演义》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之一,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玉虚宫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碧游宫通天教主为代表的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人文社《封神演义》整理本初版于1955年,由古典文学编辑部专家编辑舒芜先生校勘标点而成。1973年增加参校本修订再版,是《封神演义》的优质读本。此次新版《封神演义》大字本,以16开大本、大字疏朗的版式呈现,护眼悦目,阅读舒适。同时随书附赠近期新制作的《封神演义主要人物关系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书中仙界、人间,阐教、截教,西岐、殷商等各部分势力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联,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全书主要人物,更好地理解欣赏原著。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该版本由《聊斋》专家、“百家讲坛”《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选定,收录了《画皮》《聂小倩》《婴宁》等各个类别的经典60余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神鬼狐妖世界。 该书由“原文”“译文”“点评”三部分组成:原文以辽宁图书馆手稿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等,权威严谨;译文明白晓畅,简洁生动,力求保证小说的原汁原味;点评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精彩之处做了简要的分析,以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书前有知名插画师付璐绘制的《画皮》《画壁》《狐仙》等精美插画,色彩艳丽,赏心悦目。
《庄子说什么》是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对道家经典《庄子》的精妙解读,带我们走近庄子其人其文,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韩鹏杰从"内篇""外篇"与"杂篇"中挑选出15篇展现庄子思想精华的代表文章,用"原文+注释+评析"的形式,逐字逐句地为读者们精讲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例证和精准的评析,向读者们介绍了庄子思想的精粹,给予读者哲学高度的人生启示。生活不如意,庄子出主意,这本接地气、好读懂的《庄子》入门书,将用自由诗意的庄子式思维,带给我们直面孤独、对抗焦虑的勇气。
本书为“第一次遇见”系列之一种。本系列旨在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下,打造一套融通中外文明、沟通中外文化的面向青少年和大众读者的普及读物。《第一次遇见苏东坡》作者为知名苏东坡研究者,央视纪录片《苏东坡》海外讲述人衣若芬教授,本书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 十章,每章节1万字左右。正文的2/3篇幅介绍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人生经历、生活情趣、艺术修养等,从“文图学”视角带领读者感受苏东坡的人生,传承东坡文化。1/3篇幅讲述苏东坡对后世及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在文明目前的价值和地位。附录包含中外名人谈苏东坡、大事年表、推荐书目(即拓展阅读,不超过20个,含中外文书目)。
《山海经 三山神传》为 初代网文大神 阿菩的全新中华神话长篇小说,以三个少年山神护国庇民的成长之路,重述演绎中华神话谱系中古老而独特的地方守护神、海内外同胞共同的 三山神/三山国王 民间信仰神话。本书已入选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为百万册畅销书《山海经密码》系列瑰奇新篇。 上古炎黄二帝战于阪泉之野,千山众神应战。岂料火神祝融叛变,八方千山只剩三山顽强抵抗。最终,三神山体远拔、神识散佚。天地斗转星移,岭南山川创世,经隋唐而至北宋。三山灵气幻化为少年破莲而出,巾山杰之明睿,明山轩为纯善,独山俊则果敢,三人修行成长,乐守一方。直至天地震动,三山上古神识觉醒。守三山,竟遇劫灭身。为复活双兄,独山俊踏上了北上晋神之路。此行风云诡谲,似总有神秘之人、无形之手试图把一切拨回原点
本书讲析五位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分别为王维、李商隐、李煜、李清照与辛弃疾,以“十首”为数量,以“生平”为线索,以“名句”做串联,解析作品中的文学内涵和情感底蕴,将诗词解读和诗人生平的讲解相结合,带读者从作品中体会诗人起伏又生动的人生际遇。
词学泰斗叶嘉莹深度品读中国词坛上晏殊、柳永、辛弃疾、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几道、吴梦窗、王国维等数十位闪耀群星流传千古的佳作,给你一堂大师级的诗词鉴赏课。 柳永的热烈执着、李煜的婉约清淡、辛弃疾的奔放大气、晏殊的圆融平静……代表词人佳作一本读透! 叶嘉莹讲述古诗词背后的百味人生,带你读懂中华文脉里的境界和智慧,感受诗词的绝美与力量。
本书是一部关于《诗经》的文学随笔,也是曲黎敏解读《诗经》系列的第一本。 在这本书里,作者解析了《诗经》的起源及意义,对“风”“雅”“颂”中撷取的数十首代表性名篇进行了独家、深入的赏读,不是囿于字词、文本的梳理,而是对爱情、婚姻、男女、归宁、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深掘诗教与社会、家庭、美及人性,带领读者领略读诗的诸多益处,以《诗经》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诗性,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本书是清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谢庄(421—466),字希逸,陈郡阳夏人,是刘宋中后期陈郡谢氏家族的后起之秀,也是永明文学的重要先驱人物。谢庄的诗文大多用典繁密、典雅精工、讲究语词雕琢,明显带有元嘉体诗人的创作特色,但在声律上追求平仄相对、句式整饬,部分作品风格亦自然清新,已经有了向永明体过渡的趋势,是最能代表大明、泰始时期这一诗风嬗变的诗人之一。《宋书·谢庄传》记载谢庄“所著文章四百余首”,流传至今的已不足百篇。现存《谢庄集》辑本,以张燮《七十二家集·谢光禄集》三卷本为最早,本次整理即采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天启崇祯间刻《七十二家集·谢光禄集》为底本,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谢光禄集》、《宋书》、《文选》等为校本。各篇诗文并附题解、笺注、集评,是对谢庄现存诗文全面、深入的整理。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世说新语》六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尚,反映了南北乱世的思潮风尚,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俨然中古文人之水墨长卷、魏晋六朝之百科全书。文白对照,双栏对读,魏晋六朝专家翻译,译文精准。专记魏晋名士的奇闻异事,是研究魏晋的极好史料。
本书从中国人的姓名文化、起名方法、命名礼仪入手,阐述了运用古典诗词文赋起名的具体方法和原则,从中国人较多用来起名的《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道德经》《庄子》《列子》以及唐诗宋词等古代哲学、文学典籍中,精选可以用于人名的富有真善美意蕴的组合,建立了包含近两千个起名实例的古典诗文名字库。在编选名字组合的同时,对其出处篇章大意及文句含义做了白话解读,使读者能够了解名字组合的文化背景,满足大众多种多样的起名需求,为读者提供尽可能翔实周到的参考,有助于读者举一反三起出好名字。书的最后还附有名字库的简表,仅收录名字及其出处,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方便读者查阅。
《庄子(典藏版)(精)》由安继民、高秀昌注译。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发展演变中很活跃的、不衰的观念因素,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理解、消化异质思想文化的很有力的、积极的理论因素。为什么庄子思想能够如此地活跃且经久不衰?不就是因为庄子所关注的是一类人们永远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基本问题吗?所以,庄子的思想并没有死,她至今仍然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也就是说,庄子似乎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因为不管你读不读《庄子》,事实上你总是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去面对庄子曾经深入思考过的人生基本问题。用庄子的话说,这是每个人都“无所逃”的天性。
《博物志》原十卷,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是继《山海经》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我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本书按照现代人认知重新分类划分章节,并做了趣味性故事拓展,更具可读性,让读者在趣味中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一窥古人眼中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