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另外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选配了名家戴敦邦所绘彩色插图附于书中,同时编制了 西游取经历难平妖简表 。
《西游记》叙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以唐代贞观年间玄奘赴西天取经的事件为原型进行创作。玄奘西行十七年,游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回到长安,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这一佛教史上的空前壮举,玄奘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奇幻遭遇,便成为民间文艺创作的源泉。宋元两代,取经故事在戏曲舞台上大量演出,在说书场上被反复传颂,在寺窟壁画中时有展现,也成为以后文人进行小说创作的素材来源。 著名学者黄周星和书商汪象旭合作,对百回本的《西游记》做了一番润饰修改,推出了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这是《西游记》演化成书后为成熟,同时也是流传颇广的一个本子。 黄周星的点评自成体系,他所要阐发的是一种释、道同源,以致儒、释、道三教同源的理论
以精良底本整理校订,七十年来不断修订完善。 ★ 著名专家学者团队精心标点、注释。 ★ 正文每一回专属二维码,扫码即可免费畅听本回全部内容。 ★ 著名学者联袂推荐 ; 名家演播,畅听享受。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其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人物形象可谓家喻户晓。 人文社的《西游记》以接近《西游记》原貌的明代金陵世德堂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为底本,参校《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西游原旨》《通易西游正旨》《西游记评注》六种清代刻本。所选底本精良,参校细致、谨严。初版于1955年,分别于1980、2010、2020年修订过三次。全书共出注释800多条,对书中的疑难字词都有详细的注音和解释,非常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人文社的《西游记》出版以来,一直被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成书以来,对其研究、整理代不乏人。本次校注《西游记》,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本为杨闽斋本、朱鼎臣本、李卓吾评本、唐僧西游记、唐三藏出身全传、西游证道书和新说西游记等。就其中的思想、名物、典制、文化现象等加以详细注释:订正了工具书、旧注中的错误;采用各种途径,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对小说中的疑难之处加以释读;充分利用历代研究成果,尽量搜集整理,并择善而从;对其中的宗教内容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探究。这个*的注释本可以帮助现代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西游记》这部生动的神魔小说。
《西游记》共一百回,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空、唐僧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情节生动、想象奇特、语言诙谐而广受读者朋友喜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以副牌 作家出版社 的名义出版了黄肃秋先生校勘、标点、注释的《西游记》,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个《西游记》整理本。这个版本获得学界认可以后,第二年(1955年)才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因此,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整理注释本可以追溯至1954年,至今已经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出版以来,分别于1980、2010、2020年进行过三次大的修订,书稿质量得到不断完善,被誉
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上下四大名著珍藏版)(精)》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孙悟空的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目前树立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靠前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中州古籍版四大名著,自1994年推出*版之后,二十余间反复打磨,先后有多个版本进入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201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再次精心策划,集中社内优势资源,隆重推出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无障碍阅读本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套无障碍阅读版版精装套书。 对文中的生僻字随行注音,对难词(包括典故、制度、俚语、古汉语句式)给予简明的注释,帮助读者扫清阅读中的字词障碍,达到连贯欣赏名著精彩的效果,同时也省去了读者频繁翻查辞书的烦恼,更让青少年及普通读者可以不用借助工具书就能轻松读完原著,充分领略经典的神韵
中华民族的文化设置是丰富的,像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往往通过留存下来的文化经典著作来表述关于生存、情感等多方面遐思。《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霞光,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神宝库。他们价值的*化体现甚至不是现在,而是在更遥远的未来,在我们子孙一声声赞誉与惊叹中,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悄然延续。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之作。里面充满了神奇瑰丽的幻想,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幻想世界的画卷,这也使得它的故事丰富多彩。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之作。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它以爱情故事为中心,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并从而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
众所周知,13至16世纪末是我国各民族文学艺术事业发展速度相对加快的时代。此间形成的民族文艺复兴浪潮席卷祖国大地,首先推动汉民族古代文学的飞速发展,为汉文章回小说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条件。继元明之际出现《西游记》杂剧和两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如1522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如《贯华堂水浒传》,1661年(之后,一部鸿篇巨制神话小说《西游记》于1592年问世(距今所见早版本为1592年世德堂刊印的百回本(,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深奥的思想内容,生动地反映了16世纪后半期掀起的浪漫主义新文学思潮的精神主旨。同时,在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繁荣发展的精神鼓舞下,蒙古族古典文学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局面。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不但传统蒙古英雄史诗创作趋向历史化,给蒙古古代书面文学发展奠定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挪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辅张描写。”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