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独特的文化艺术集。它广泛收录有关蛇类的博物艺术作品,并汇集全球古往今来关于蛇的艺术表现,通过精美的画作,展示蛇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古埃及传说到古希腊神话,再到印度文化和亚洲文化及印加文化,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蛇的博物史和蛇在人类历史及世界主要文化体中的特殊地位和象征意义。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蛇的博物百科全书,更是一场跨文化的艺术之旅,适合所有对自然历史、民俗学和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随着2025年的到来,这本书也象征着智慧、灵活与再生的一年的开始。
这是一本文学类的日历,精选52本世界名著,摘录365条金句,配有麦家主题插画、人生语录和扫码听书设计。52本书覆盖塞林格、毛姆、钱锺书、林语堂等多位中外名家名作,内容跨越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门类。读书就是回家,本书既是一本解决书荒的读书日历,又能为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让读者在文字中汲取更多力量。
本书为2019年日历,以猪为主题,选取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中的与猪有关,以及反映饮食文化和富足生活的文物,为读者呈现一派如意乐开怀、金猪喜拱门的喜乐场面。
二〇二三年,岁在癸卯,是十二生肖中的兔年。兔子给人的印象大多是行动敏捷且温顺。虽然家兔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先秦时期,但野兔在我国一直有分布,在我国的一些诗词歌赋或神话故事里,与兔子有关的记述并不少见,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嫦娥玉兔。李白《把酒问月》中有“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的诗句。欧阳修在《白兔》中写道:“天冥冥,雨蒙蒙,白兔捣药仙女宫。”作为一种温顺可爱的动物,兔在生肖文化中多寓意为“家庭幸福、子孙满堂及明月瑞祥”。此外,兔子还有聪明机智的寓意,所谓“狡兔三窟”便是体现之一。兔年生肖日历,以东西方艺术绘画作品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博物学绘画、兔形器物等素材,并配以简明的文字介绍而辑成。这本日历兼具博物学、历史、艺术和文化等诸多元素,充分挖掘各领域内与兔子有关的图像素材,希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
作为专享一本获得“无限传奇”授权的日历产品,《电影日历2023》采用全新的版式设计,将传统日历与漫威电影的影像作品相结合。它选取了365张正版授权的高精度图片,包括全幅海报、电影剧照,以及美国漫威公司专为“无限传奇”手绘的图片,每一幅图片都配有文字说明或中英双语经典台词。它是日历,更是一本值得较为收藏的电影书籍。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
《本草光阴2023中医药文化日历》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人民健康为主旨,以日历的形式每日向读者传递中医药知识,展现了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底蕴。2023年日历延续本草主题,全书选取与本草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包括性味、功效、本草释名、药食同源话中药、养生药膳与茶饮、药材快速鉴别小技巧、常见病症自我治疗、养生功法等。 为了突出中医药文化传承特色,增加了中医药文物鉴赏单元。此外,我们精选了二十四节气诗词,还准备了与节气相应的养生指导。二维码增加养生功法等视频资料。适合大众,尤其是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是启功系列日历第7本,内容是启功先生平时练习书法的字课。启功先生是著名书法家、诗人、文物鉴定家,他的成绩斐然,尤其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家,平时还坚持临帖、练字。本书搜集启动先生平时笔耕不辍,在一些普通纸上练习写字的墨迹,有临唐人经书、临古代书法大家字帖以及创作过程中的草稿等,真实再现了启功先生学书的勤奋和毅力,从中感悟启功先生书法的率真和乐趣。所选内容大多都是第一次面世,是对启功先生书法成就的补充。
《国博日历:2023年》以日历12个月为载体,遴选中国国家博物馆12个不同主题的现象级展览,呈现具有代表性的365件馆藏重磅文物,由国博专家详解文博知识,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传递文物艺术价值,探寻深厚历史渊源,引领读者走进一座“纸上博物馆”,赏古玩奇珍,博览中华文化,在历史遗留的印迹中触摸生活的诗意。
本书是生活仪式感满满的实用健康日历,每一页都有精心编选的健康知识,365条健康建议包含了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有根据不同季节的养生方法、日常健康饮食习惯、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的健身方法和注意事项、心理调适方法、养生食谱、备孕怀孕注意事项、育儿科学指导、人体生理结构和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居家健康细节、中医传统疗法、减肥方法、疾病预防、常见病诊疗建议等生活推荐健康知识。每天掌握一点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更新健康观念,希望这本日历能带给读者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天文年历从1969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研究室编算,经历了两次大的改动,第一次是1984年,第二次是2005年。自2009年起,岁差模型采用IAU2006年第26届大会决议推荐的P03模型;自 2010年起,天文年历增加了大行星的主要天然卫星历表;自 2012年起,太阳球面位置依据IAU工作WGCCRE2006年工作报告推荐的模型计算;自 2013 年起,天文年历刊登的天文常数取白 IAU 2009 天文常数系统;自 2014年起,太阳系大天体历表根据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 DE421/LE421教值历表计算。天文单位采用1AU2012决议推荐的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