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刊录了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汽车兵的战争经历和日本摄影家1965年访问中国时所拍摄的老照片,考证了一幅罗振玉1929年的全家福,刊登了一位知识分子在1950年的思想汇报和一位大尉军医在1961年前后的日记,等等。
《虎穴利剑 钱壮飞的传奇故事》描写了我党地下工作者钱壮飞在隐蔽战线英勇斗争的故事,内容真实、人物饱满、鲜活生动,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波澜起伏,富于传奇色彩。本书共十二章,讲述了中共隐蔽战线 龙潭三杰 之一、革命烈士钱壮飞的传奇一生。书稿着重描写了钱壮飞烈士打入中统特务系统的传奇故事:在 反围剿 期间,他向外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在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钱壮飞烈士截获并紧急传递绝密情报,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同时收录已发表的纪念文章六篇,以附录的形式放在正文后面。本书作为钱壮飞烈士的革命故事,是一本很值得青少年阅读的红色题材文学读物。
同学们,《愿望的实现》是印度 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泰戈尔是一位 了不起的作家,他是 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戏剧和小说,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他被誉为“人类的儿童,孩子的天使”。 《愿望的实现》讲了一对有趣的父子,儿子想变成大人,这样自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了;爸爸想变回小孩,想争分夺秒好好念书。父子俩的愿望都实现了,但他们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自己去书中找寻吧! 这本书中,还选入了泰戈尔的《纸牌国》《一个古老的小故事》《金色花》等有意思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你来说,有一些故事可能有点难读懂,不过有老师的陪伴,相信你一定可以理解的。
本书曾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届“鲁迅文学奖”及全国“宝石”文学奖一等奖等奖项。作为部揭露中国矿难内幕的滴血报告,本书以血淋淋的事实揭示了一个可怕的问题:被金钱和利益熏黑了的心像一颗毒瘤,在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身上正迅速滋生,它驱使人们不顾一切后果地对矿山滥采滥挖,以致矿难频发,造成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死难的惨剧层出不穷。经过深入采访写就的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告急》10年前即已发表,藉此呼吁禁绝这类人为的悲剧继续发生,珍重普通百姓的生命,不要再为致富付出如此高昂的生命代价。本次归入“根本利益丛书”出版前,作者又进行了修订补充,增添了2000年以来若干新的矿难案例数万字,更凸显出矿难对共和国造成的极大危害。
一个身患成骨不全症的女孩,从出生起全身骨头脆如玻璃,稍受力就会频繁断裂。 她30岁的生命,经历了31次骨折,但依然顽强地活着。 她身高只有1.1米,肢体脆弱,不能行走,却有着顽强的性格。她坚持用凳子走路,自己洗衣做饭,独立生活,独立工作。 她报考北大心理学专业,并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开通了瑞红知心热线,帮助无数困惑的人们走出心灵的沼泽。 她创办“瑞红姐姐学习小屋”,举办“瑞红姐姐知心课堂”讲座,把积极的人生观带给上万师生……
《肝胆相照》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系“浙江记忆系列”之一。这是“一个以爱开始的故事”,表现宁波市骆驼街道团桥村的一个普通妇女林萍为挽救邻里非亲非故的一个小女孩徐洁的生命,无偿献出自己肝脏的近一半,为小女孩做了肝脏移植手术的动人事迹,以及它所引起的轰动、议论和思考。
读程宝林的《一个农民儿子的村庄实录》仿佛看到一个独立在消费社会信息洪水中的文化发言人。从他的细嗅到他的怀想,令人时而笑意漾漾,时而轻松明快,时而为他的天真摇头,时而又为他的沉重一把揪住,难以释怀,恨不得哭一场才好。这,恐怕就是好文章的综合效力了。
《毛泽东传》作者特里尔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1964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从此与中国开始了一段激情澎湃的故事。《我与中国》正是他和中国故事的见证。本书既有对中国政坛风云人物的生动刻画,也有对中国普通民众生活的娓娓讲述,涉及的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文化名流,下至工人、农民、普通知识分子。 全书时间跨越达四十余载,在一个西方人的眼中,展现了新中国一甲子的发展历程,为广大读者打开了另一扇了解中国之窗。作者还借助自己中外交流使者的身份,对作为时代背景的国际关系格局从紧张的冷战关系发展到世界一体的全球化时代作出了客观的、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亲历者讲述了几十年间世界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中美、中澳关系的峰回路转。 据了解,《我与中国》是特里尔专门为《毛泽东传》的授权出版方中国人民大学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 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 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信。 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 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 又爱又痛,我们只能流泪?
《讨山记》讲述一个女子与土地的深情故事。作者阿宝,在登山旅行中发现自己对大山有强烈的爱情,又酷爱户外生活、关心绿色农业与环保,最终她选择一块山地,做一个向土地讨食的现代女农。她亲手建房,亲自谋划果园的建设,在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的实践中,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生相克的关联,使生存的过程,成为生命体验的过程,使讨生活的过程,成为得智慧的过程,全书对户外生存有传神的描绘,对市外田野风光有动情的述说,对简朴生活的趣味有启智的顿悟。
读程宝林的《一个农民儿子的村庄实录》仿佛看到一个独立在消费社会信息洪水中的文化发言人。从他的细嗅到他的怀想,令人时而笑意漾漾,时而轻松明快,时而为他的天真摇头,时而又为他的沉重一把揪住,难以释怀,恨不得哭一场才好。这,恐怕就是好文章的综合效力了。
本书收集了五十位作者对他们在北京五十年生活的回忆,这些回忆中既有惊涛骇浪,也有柳暗花明;有黑云压城,也有春光旖旎。
《我与第二故乡》正文以回忆记实文和大量照片描述1967年一批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的19名学子响应祖国的号召,组织《指点江山》医疗队奔赴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安家落户的故事。这些年青人在缺医少药的山区,爬山涉水, 送医送药,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勤垦地为群众防病治病,挽救了成千上万条生命, 被当地称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通过培训卫生员, 建立合作医疗制, 开展卫生运动, 使当地缺医少药面貌发生显著改变。同时他们经受缎炼,向山区群众学习,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与第二故乡》附录中收集了部分队员的事绩、回忆体会、当地政府和群众对医疗队的评价、医疗队几次回访笫二故乡以及帮贫助教关注当地发展的情结,生动地反映一代医务青年为祖国摆脱缺医少药面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梦想。
《讨山记》讲述一个女子与土地的深情故事。作者阿宝,在登山旅行中发现自己对大山有强烈的爱情,又酷爱户外生活、关心绿色农业与环保,最终她选择一块山地,做一个向土地讨食的现代女农。她亲手建房,亲自谋划果园的建设,在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的实践中,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生相克的关联,使生存的过程,成为生命体验的过程,使讨生活的过程,成为得智慧的过程,全书对户外生存有传神的描绘,对市外田野风光有动情的述说,对简朴生活的趣味有启智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