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年来集中于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发表了大量文章,本书选取他在小说、古诗、新诗、散文鉴赏方面的精彩篇章,包括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孔乙己》、《祝福》、《下江陵》、前后《赤壁赋》、《再别康桥》、《死水》、《记念*君》、《听听那冷雨》等代表作品的赏析,在本土理论的框架下,回到文学文本自身,尝试 审美阅读 。
詹姆斯 伍德的《小说机杼》是对于小说魔力的一次精妙探析。这位当代著名批评家将带领读者深入体察故事运作之机制,由此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当我们说自己 了解 某个虚构人物时,我们在表达什么意思?故事讲述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为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现实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技巧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 荷马史诗 到《让路给小鸭子》,从《圣经》到约翰 勒卡雷,詹姆斯 伍德取材之广泛,使得《小说机杼》既是一部研究小说虚构技巧的佳作,也是一部另类的小说史。 本书为再版,收入英文新译本中的增补部分(包含全新序言),并对此前出版过的章节进行修订,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也全面更新。
民间故事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功能组合、一个自组织系统,一棵生命树。故事一旦开始其生命进程,就会自己生长、自己嫁接、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也会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异,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离开家乡时需要哪些装备、神奇助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叛徒为什么总是英雄的叔父、误会为什么总是不能避免,所有情节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约的结果。 故事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生长的,貌似无序的生长中,总是有一些配置、结局。特定的难题,总是对应着特定的解题方式。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玩法。
这套书是 重写文学史 的经典作品,堪称 大视野文学史 。是有北大学术背景的一批成熟学者90年代初创作的严谨之作。它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到1993年煞尾,以代表性的年份为核心,串联起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在写法上, 回到历史场景,把文学史和思想史、社会发展史放在一起,呈现文学现象背后的原生态历史细节。原本晦涩的学术著作由此变得鲜活易读,原本平面刻板的文学史知识由此变得生动立体。
文心雕龙,梁刘勰撰,在中国现存的古黄文学中是论著作中,是时代很早而髓系完整,的一部名著。 中国古典文学,经过周泰两汉长时期的发展,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论上也有过许多探索。到了魏晋六朝,创作上又有新的飞跃,理论上则进入了一个自觉地总结经验的时期,自建安年代起,章篇和的成部的文学理论专着,相继纷纷出现。至齐梁王之间,刘勰的文心雕龙出来,便成为后来居上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著作,凡十卷五十篇,可以清楚地分为四大部分,一、总论;二、文体论;三、创作论;四、鉴赏论,而以自骗子性的序志一篇作为第五十篇,总结全书。 在这个意义上,文心雕龙这样的著作又是后无继响的。今天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遗产,自然应该对这部著作加以认真的研究。
《中国叙事学》将中国的叙事传统放在世界文学的范围内进行考量,而且以此为课程的切入点,再慢慢地引入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性文体 明清 奇书文体 ,再对奇书文体的代表著作进行细读分析。对叙事学、比较文学感兴趣,又或者对《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作品阐释有疑惑的读者,相信都可以在这本小书中获得智慧的启发,找到入门的道路,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浦安迪教授的语言文字精准睿智,而这本讲稿相较于他的代表性学术著作,篇幅小,可读性更强,但同时表达和注释都很严谨。虽然对这些奇书的研究已经不计其数,但书中观点仍然让人耳目一新。
本书是小说写作指导书,立足于作者自创的 雪花写作法 ,以寓言的形式架构,传授将心中故事顺利落到笔尖的10个步骤。 雪花写作法 的10个步骤是利用 雪花分形 的原理,不断将小说创作的环节细化,令写作者自身对小说内容的构思更加清晰。本书将告诉你: 如何正确界定你的目标人群; 如何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故事; 如何进入你的角色,包括反派角色; 如何把握节奏,抓住揭示主题的时机点; 如何预演每一个场景,确保故事具有超强冲击力 作者鼓励每一位小说创作者不要放弃探索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如果你所已知的小说写作方法都无法捋顺你的思路, 雪花写作法 一定能为你带来惊喜。
贾府的崩溃,说到底其实就是经济的崩溃。《红楼梦》故事的展开,无不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但是经济问题在小说中大多是一个隐性的存在,当情节需要时,它才显现出来,成为小说内容的一部分。《荣国府的经济账》一书以经济和与经济相关的制度为切入点,分析了林黛玉的家产之谜、荣国府家政主持者的身份、王熙凤与月钱管理、探春治家除弊、贾府的管家阶层等八个问题。角度新颖,逻辑缜密,分析鞭辟入里,令人拍案叫绝。该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是一部别具视角的研 红 佳作。
苏轼一生 如鸿风飞,流落四维 ,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后 湛然而逝,谈笑而化 ,走向*好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 苏轼新传 粲然可见。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全书以 串珠体 写法,将鲁迅、汪曾祺、萧红等48位顶级作家的经典文本深度解析,既是 读书地图 ,也是 写作宝典 。 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如 颜色 容貌 等),将经典片段串联起来,并进行独到的赏析、精准的点评、提炼出模仿的技能点,从而行之有效的写作宝典。 此版为全网畅销30万册的增订纪念,新增批注篇10篇文章,通过全文精批的形式,手把手带领读者领受作家们的繁密招式,解锁写作难题。
本书是雨果奖、星云奖得主,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乔安娜 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 抑止女性写作指南 ,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 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拉美文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深入述评具有代表性的拉美作家在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除了博尔赫斯、波拉尼奥、马尔克斯等大作家,也会解析更多拉美新生代的作家和作品,让喜欢阅读和想要阅读拉美文学的读者,读懂和理解这些作家及其作品,进而理解拉美和我们自己。作者会从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讲起,探讨拉美小说的缘起,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回溯拉美的 文学爆炸 。此外,还会对拉美的非虚构写作进行分析和讲解。本书是拉美文学阅读的入门级读物。
文学的概念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明确起来的,正确认识文学对象或划分文学范围,对研究文学史有实际意义。在编定《中国文学史1(修订本)》过程中,我们 努力依照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勾画出它们的面貌,同时还注意到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相互影响,以及它们的源流演变。《中国文学史1(修订本)》除有 专章论述文学艺术的起源外,对文学形式的发展都有所论述,说明它们线索和继承关系
《中国古典文心》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地记录,并珍藏了六十多年才公之于世。这部著作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学问与人生融会贯通,把人生、文章融为一体,把学文与学道、作文与做人放在同一高度,使读者不仅在学问、写作、知识等方面得到启示,也可以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得到裨益。它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蕴含着现实的人生哲理,洋溢着诱人的艺术魅力,闪烁着生活智慧的火花。在博大的中国文脉中,传承古典文化的精华,启迪当下生活的提升。
《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进程中具有开启先河之功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分体文学通史。其文学史梳理方式对后代文学研究和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书中对俗文学各种文体的关注更是 五四 运动兴起之后的重要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现代学术发展的视角和特色所在。 外一种之《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尝试写作《中国文学史》的工作成果,从远古一直写到司马迁时代,或称断代文学史,其中既有对各时期文学情况的概述,也有以重点作家为论述对象,体现了鲁迅文学研究的另一种方向。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叙事文学领域的 文学爆炸 ,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了世界。加西亚 马尔克斯、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列莫 卡布雷拉 因凡特、何塞 多诺索、胡里奥 科塔萨尔等极富创作力的作家,以及诸如卡洛斯 巴拉尔和卡门 巴塞尔斯这样的文学编辑和代理人在 文学爆炸 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作者以其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梳理了 文学爆炸 的起始、高潮和尾声的重要时刻,展示了 文学爆炸 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不可剪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 文学爆炸 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细节。 本书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梳理那段历史,为此,作者既采访作家,也采访作家的朋友、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书中引用的资料还包括出版物和作家之间的往来信件、个人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四版)》是将叙述学研究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相结合的专著。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在当代西方小说批评理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性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本书旨在对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的一些主要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评析,以澄清有关概念,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来修正、补充有关理论和分析模式。本书特别对这两个学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探讨,以帮助填补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
触动我心灵的那些课,阅微讲堂,让生命打开。“阅微讲堂”系列丛书,专注于从全球范围内寻找那些既给予我们各种“新知”,更给予我们“智慧”,充满洞见与生命激情、触动心灵的课。《苏轼十讲》,主讲人:《苏轼评传》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主讲地:复旦大学。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最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走向优选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