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百科全书,类似于现在的《古代文化常识辞典》。与辞典的枯燥不同,这本书非常有趣,是用浅白的文言文讲述了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内容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它被文学大家余秋雨称为 这是诸多学者终生求而不得的书 。 我们这部《夜航船》以精装大开本一卷本呈现。文白对照,装帧精美,具有收藏价值。全书共十九部(原书中的方术部不择取):天文部、地理部、人物部、考古部、伦类部、选举部、政事部、文学部、礼乐部、兵刑部、日用部、宝玩部、容貌部、九流部、外国部、植物部、四灵部、荒唐部、物理部。本书以清观术斋版本为底本,并对原书错误进行标注。译文尽量不改变原文语序,做到明白晓畅。
读过《夜航船》,灵魂才有趣!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 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神异 包含20大类4248个文化常识,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300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夜航船》莫属。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主持编写而成,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主要记载东汉末期到魏晋时名士们的言行。全书的故事按内容分为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等三十六类。内容涉及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尚等多个方面。 《世说新语》用极简的笔墨,集中展现了当时重才情、好机辩、善清谈的社会风气,不少名篇在后世成为戏曲小说的素材或诗文常用的典故,如 床头捉刀人 周处除三害 竹林七贤 穷途之哭 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书在对全本《世说新语》进行精校并添加详细译注的基础上,加入数十幅古代版画等艺术形式的插画,双色印刷、裸脊装帧,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语录体文集,与《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书名《菜根谭》取自宋代儒学家汪革语: 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内容采儒、道、佛之精髓,包含了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大道理,将为人处世的哲学与生活艺术融合在一起,文辞优美,兼采雅俗,耐人寻味,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磨炼意志,具有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 《浮生六记》是沈复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摘取了人生中*难忘的时刻缀集而成。它以夫妇二人的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经历,其中涉及古代生活艺术、家庭伦理、经济文化、山水游历等多方面的内容,真实而丰富地展示了当时普通人的人生际遇与生活环境,被人们称为晚清 小《红楼梦》 。 《围炉夜话》是清代王永彬撰写的格言
本书以著名的南朝文学家、政治家王融为中心,分 历史篇 、 文学篇 两部分: 历史篇 论述王融的家世盛衰、贵官仕途、性情形象、交际网络、悲剧落幕等,还原真实的王融形象,折射南朝社会面貌。 文学篇 从宫廷礼仪、永明政治、南朝宗教等角度考察王融的文学世界,揭示其所代表的永明文学风貌及其贵族特质。全书视野宏阔,论证严谨,文笔流畅,精见妙语迭出,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王融个人史,又是读者走近南朝历史与文化的绝佳窗口。本书原为作者的博士论文(2011年),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7年获首届普隐人文学术奖。初版早已售罄,现予增订再版,作者不仅仔细修订全书,还据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万余字内容,并由繁体版改为简体版、平装本改为精装本,更便读者阅读与收藏。
《牡丹亭 绘本》由青年画家华张一历时三年精心绘制,再现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笔下超越生死、奇幻浪漫的爱情故事。游园惊梦,久居深闺的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一见倾心,但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与柳生人鬼相恋,几经波折后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无媒自婚,永结同心。全书七十余幅大师级绘画全新演绎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分镜式改编的白话文字保留完整的故事线、立体的人物刻画与经典唱词,使读者快速领略《牡丹亭》故事精髓。这不仅是将戏剧经典《牡丹亭》绘制成画、易于阅读的大师级绘本,也是一件极具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
柳树芳(1787 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 胜溪居士 ,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 柳树芳日记整理 (项目编号:2141)成果。
《菜根谭》 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书集。作者糅合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的体验,撰写出这套出世入世的法则,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其文字简炼明隽,兼有语录的影响力、随笔的可读性、训诫的深刻意义。还有人说菜根谭 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 处世三大奇书 。 《围炉夜话》 主要以修身齐家、立德立业为主,是我国古代劝诫世人的小品文,篇幅短小精辟,富含哲理,汲取了历代思想和语言精华熔铸于一体,犹如冬之炉火,给人温暖,给人慰藉。全书分为221则,作者王永彬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将本来会令人觉得比较高深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且语言亲切自然
阿勒泰系列全5册:羊道三 曲 冬牧场 我的阿勒泰
八闽文库 要籍选刊之一,点校整理,繁体字直排版式。此书为清代名士林树梅诗文合集。全书分啸云诗钞、啸云诗钞辑佚、啸云文钞、啸云文钞辑佚、啸云文钞辑佚存目、说剑轩余事及附录几部分。诗集以旧钞本《啸云诗钞初编》八卷为底本,校以钞本《啸云山人诗钞初编》四卷,并补以后刊之《啸云诗存》、诗钞辑佚等。文集以旧钞本《啸云文钞初编》十四卷为底本,校以道光本《静远斋文钞》《啸云山人文钞初编》,并补以文钞辑佚、存目及单刻之《说剑轩余事》。全书最后附以诸家序跋倡和与题咏、传记及林树梅年谱简编等。?
全书共十五卷,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此柯劭忞先生遗书*种本,大致于民国二十四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刊。 《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的历史。 《穀梁传》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 以 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 。作者根据 刘向、郑康成 对谷梁传的论述 , 引 用公羊 传 徐疏,宋君春秋注, 总结所谓 九旨 , 作为 谷梁 传的 义例 。书中纠正前人的谬误 , 整理前人与后世对事件的不同解读 , 释此事而证以彼事,因此事通释彼事之例 。参证疏通, 所作十五卷加以论述 。 在当时列强侵华、社会动荡的政治背景下,此书 借古喻今 、 以注经史 , 发人深省。
《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全书共六篇,故名 六记 。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趣闻奇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了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陶庵梦忆》是明朝遗民张岱的一部人生回忆录,也是大明王朝三百年繁华景象的缩影。作者通过细致描述明朝江南百姓吃穿住行等生活风俗、追忆故国家园来反思个人,表达对明朝兴亡的感叹之情。 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也是 中国名士八大奇著 之首。全书共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个部分,涉及生活中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
《菜根谭》 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书集。作者糅合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的体验,撰写出这套出世入世的法则,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其文字简炼明隽,兼有语录的影响力、随笔的可读性、训诫的深刻意义。还有人说菜根谭 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 处世三大奇书 。 《围炉夜话》 主要以修身齐家、立德立业为主,是我国古代劝诫世人的小品文,篇幅短小精辟,富含哲理,汲取了历代思想和语言精华熔铸于一体,犹如冬之炉火,给人温暖,给人慰藉。全书分为221则,作者王永彬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将本来会令人觉得比较高深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且语言亲切自然
我选辑这本书的动机是要给初学文言的青年找点阅读的资料。现行的国文教科书,因为受种种条件的拘束,所选的文言篇章对于学习者的兴趣未免太少顾及。同时,教科书所选的多半出于专书或文集,风格以高古为尚,是可以或应该读,但未必是可以或应该模拟的。笔记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遇有可写,随笔写去,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于语体较近,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现代的青年倘若还有学着写一点文言的需要,恐怕也还是这一路笔墨更加有用些。我希望这本书在题材和文字两方面都能略有补充和矫正的作用。 笔记文种类繁多,选录的时候也大略定了个标准:搜神志异及传奇小说之类不录,证经考史及诗话文评之类也不录。前者不收,倒没有什么破除迷信的意思,只是觉得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都可另作一选,
先君所撰《书林藻鉴》十二卷、《书林纪事》四卷,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初次付梓在一九三五年,翌年又印行了一次,此后遂绝版,迄今已四十五年了。《书林藻鉴》是一部历代书法评论资料汇编,按时代顺序和人物编次。上起传说仓颉造字的时代,下止清沫,共收人物二千八百一十七人。引用文献除大量文集与方志以外,尚列三百六十七种,可见蒐辑之详备。在每一朝代之前,都有一篇绪论,对各朝书法的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论,并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资料书,同时也是一部书法史。《书林纪事》是编辑《藻鉴》时的副产品。这部书蒐辑了有关书法家的掌故史实七百余则,亦按时代和人物编次。《藻鉴》和《纪事》实际上可视为一部著作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于书法史研究者、书法评鉴家、书法家和一般书法爱好者来说,是同样需要的读
《笔谏堂文集》是2015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 柳堂著述整理与研究 的成果。柳堂(1844-1929),字纯斋,号勖庵,河南扶沟人,为近代华北藏书与金石名家。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先后任山东定陶、惠民、东平、德平、乐陵、济宁、章丘等多地州县官,清亡后,开始遗老生活,优游林下,民国十八年(1929)逝世。柳堂著有《笔谏堂全集》存世,该集上函为诗集(六种附二种),下函为杂著(八种)。本次点校整理为柳堂杂著八种,均存于下函,分别为《周甲录》、《宰惠纪略》、《牧东纪略》、《宰德小记》、《蒙难追笔》、《灾赈日记》、《东平教案记》及《书札记事》,称为《笔谏堂文集》。柳堂的一生,与清末民初的重大历史事件均有密切关系,年轻时他遭到捻军掳掠,任知县时又亲身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处理过东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