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志》是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编撰,内容多取材于古籍,分类记录了异域、异人、异兽、动物、植物、矿物、海洋、山川、河流、药物、香料、书籍、轶闻、杂史、方术、神话等内容,展现了丰富的文化景观。对后来的小说、戏曲等文学创作,在题材选取、素材来源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相信通过这本书,读者会在奇山异水中进行一次生动、惊险的探险之旅。
《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其中所收作品,多托言隋唐以前事。记唐代之事,也以德宗贞元以前者为多。 《续玄怪录》,唐代传奇小说集﹐因续牛僧孺《玄怪录》而得名。《续玄怪录》中的故事发生年代大多数在元和年间,也有晚至太和年间的,其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也与《玄怪录》大体相当。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的思想高峰,其文本及思想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开展。本书所用《庄子》原文,依郭庆藩《庄子集释》本, 吸收王孝鱼校正本成果。设计解题、释义、绎文三项:解题,用来释篇名、揭大义、明统绪、章源流;释义,用来析章句、通故训、解文法、言章旨;绎文,用来籀古聱、理文势、求雅驯、便今读。前贤旧说择善而从,间下己意。本书以《庄》注《庄》,务求纯粹,力图揭示庄子的思想体系和人生智慧,并阐释其归趣难求而味之无极文章风格。书后附录《 天籁 解 生命的自然本质与庄子的生存焦虑》,深刻阐发庄子的思想开拓。 ......
《红楼梦》有说不尽的话题,本书出入原著,对细节往复推敲,读出字缝里的意趣,不仅让人领会《红楼》精细描摹的妙笔,更可由此轻轻触碰曹雪芹的文心。此书为作者已发表的数百篇《红楼》随笔的精选集,除谈及《红楼》人物、名物、写法之外,还旁涉中外名篇如诗歌、小说、戏曲等,为品读《红楼》平添了丰富的味道。 荷叶浮萍 是原著中戏改《诗经》的典故,喜诗文不好四书五经,读经典不必正襟危坐,也正是曹雪芹的读书观。
本书选取了关汉卿现存作品中选出十二个杂剧和二十多首散曲。选取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可确定是关作;二是艺术上有特色,影响较大。本书杂剧部分的校勘,《拜月亭》,《调风月》,仅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单刀会》《绯衣梦》以脉望馆抄校本为底本,此外均以《元曲选》本为底本。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出校记。注释力求简要,一般不征引原文。有些重要的词语,为方便读者,不避重注。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左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著作,发凡起例,解释《春秋》的书法和微言大义,但同时它也是一部博采史籍、档案和口头传说的春秋时期的编年史,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左传》的文学性很强,是先秦史传散文的代表性作品。《左传选译》着眼于作品的文学价值,精选原书的四分之一强的精华篇章,加以翻译,辅以注释,行文流畅,很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个门类,有1100多则小故事,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世说新语诵读本》(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权威版本精选《世说新语》,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李敬泽是一位文学家。在文学家的称谓之下,他又有着更加多元的身份。他是一位编辑,一位评论家,一位写作者,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 他十六岁以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北大毕业之后,从《小说选刊》到《人民文学》,李敬泽一直留在中国作协的体系内,再也没有离开。 为什么要了解李敬泽? 一个答案是,他是中国有影响力的文学编辑和文学行动者之一。他目睹了20世纪80年代一批经典作家的崛起,发现了90年代一批颇有潜力的作家,并推动了2010年开始的包括《中国在梁庄》等作品在内的文学 非虚构 写作。基本上我们可以把李敬泽视为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的折射中,看到一部李敬泽版本的文学史。 另一个答案是,你可以把他视为当代中国人在智识上的一个样本。李敬泽经历了文化在20 世纪80 年代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文学
《纪闻》十卷,志怪集,[唐]牛肃撰,李剑国辑校。原书久佚不传,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一子部小说家杂事之属著录 旧钞本十卷 ,云 唐牛肃撰,崔造注 。汪辟疆《唐人小说》云: 金陵龙蟠里图书馆,藏有钞本牛肃《纪闻》十卷,为丁氏善本书室旧藏,亦从《广记》辑出,非其旧也。 王国良《唐代小说叙录》云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朱校钞本一部十卷,自《广记》辑出,又益以《御览》卷四一五李娥庙一条而成,疑即原金陵所藏者。 今李剑国教授辑得佚文百二十六条,凡百二十馀事,出玄宗朝者居多,皆牛肃亲所闻知,宜乎名曰《纪闻》。志怪集中而多见传奇之体,此书为首焉。构撰大都巧事剪裁,文辞斐然可观,诚为佳作。又且数量颇众,所遗料已无多,其大略已可窥知。
《五十年代的尘埃》,五十年代唐德刚在纽约发表的作品之精选,多为遗忘多年后重新整理发现的作品,故而称之。其中《梅兰芳传稿》既是唐德刚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之一,几十年来在海外反复刊载,被评家认为是所有写梅兰芳的传记、文章中*出色的。文章如名剧,屡屡上演,屡屡为人喝彩,当真像梅兰芳演《贵妃醉酒》一样了。《我的女上司》等几篇小说的有趣,除了能让我们一窥五十年代留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更可以令读者领略一位优秀史学家的人生洞见和生命态度。《俄国的苍蝇和皮匠》由唐德刚根据老友何炳棣的一次旅行而记,文字亦十分有趣。 现在回头来看,《海外论坛》除了为五十年代的留学生留下声音之外,还不能否认,它是至今为止留学欧美中国知识分子所办的水准*、文字*好的杂志之一。也因为办了这个杂志,才逼得唐德刚写了好些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收入十四篇文章,讨论九世纪初至十世纪中叶,即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情感书写。这时候,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 风流才子 有情人 成为士人构想自我形象的新模式。作者从文本、文化两个角度考察这一文学文化现象,一方面分析作品的结构、修辞特点,另一方面考察这种写作兴起的社会原因,通过个案研究去理解情感书写与士人追求政治成功、积累文化资本、塑造自我形象之间的关联,以及这种边缘写作与社会秩序、文学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
明代著名书画艺术家董其昌著。作者精于书画鉴赏,收藏诸多名家名作,在书画理论方面亦颇有建树。两书均为其代表作品,有图有文。《骨董十三说》将古物定位为今人与前贤交往、学习之媒介,尤其是鉴赏古代象征礼、乐的铜器、玉器,更可以修养德行,独具特色。《画禅室随笔》为其书法、绘画理论著作。
《搜神记辑校 搜神后记辑校》,李剑国辑校。《搜神记》,晋干宝撰,原著录为三十卷,今存三百馀条,系六朝z为著名的志怪小说集。干宝以国史之才,而撰此志怪小说,备受读者欢迎。《搜神后记》,南朝宋陶潜撰,原著录为十卷,《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溢出《搜神记》。今李剑国先生依著录卷帙,《搜神记》辑为三十卷,《搜神后记》辑为十卷,名之曰 辑校 。 辑校 者,乃以见与明辑本有别。初版于2007年,在原来《新辑搜神 新辑搜神后记》的基础上,李剑国先生作了较多的增补修订,并制作了人名索引,极大地方便学者使用。今纳入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文章总集。全书十二卷,共选收先秦至明代散文、骈文222篇,并按时代先后排列。该书所选文章多为各时代代表性的名文佳作,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练,对学习古代散文有借鉴作用。 从该书中还可以学习古代散文写人、写事、写景的长处;学习文章的体裁和艺术风格;学习各种修辞的手法,对于提高写作、增强文章的力量与文采,有积极的作用。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利用,本书对原文做了详细的注释。
《刘宾客嘉话录》是晚唐时期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韦绚整理长庆中刘禹锡的谈话记录写成。刘禹锡在夔州时,韦执谊之子韦绚曾来访学,随侍左右,记録了他的谈话,大中十年,纂成《刘公嘉话录》一卷,后人改题为《刘宾客嘉话录》。此书虽非刘氏自撰,但广泛涉及当时的史事和人物,集中反映了刘禹锡的思想观点和文学理论,是研究刘禹锡的极为重要的史料。且这些谈话中,还涉及 国朝文人剧谈,卿相新语,异常梦话,若谐谑卜祝,童谣佳句 等内容,为研究中晚唐时期政治、思想、文学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王士性是与徐霞客齐名的杰出地理学家,他性喜登山临水,利用仕宦四方的间隙,数十年间行迹几乎遍及天下。在各地游览途中,陆续撰写了大量游记和诗作,经过删订整合, 终汇辑为《五岳游草》,是一部与《徐霞客游记》交相辉映的图文相辅型纪游著作。王士性游踪广阔辽远且不畏艰险,在跋山涉水吟风赏月之余, 兴致勃勃地对相关的地质风貌、建置沿革和风土人情加以缜密的勘察考较和细致的剖析梳理,普通读者即使无法身履其境亲眼目睹,也能够凭借书中鲜活生动的叙述神游冥想。本次出版,以清康熙冯甦知述堂重刊本为底本,参校台北“国图”明刻本,并比勘王士性《吏隐堂集》里的相关内容及部分明清总集、方志所采录的王氏诗文,在文字辨识、文句标点、语段划分等方面颇有新见。整理者杨焄教授根据明刻本卷首题名,判定底本中未署名的评语皆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诵读本》(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青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版本收录《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