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1845年3月,梭罗来到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7月4日,也就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那段在后世成为传奇的独居生活。两年后,他带着在湖边生活时完成的书稿,永远地离开了那座亲手所建的木屋。之后七年间七易其稿,直到1854年8月9日才正式出版。 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作者无微不至地描述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目的在于通过这次亲力亲为的实验向读者证明:其实不需要很多钱,
内容简介 《西西弗神话》是加缪的哲学随笔集,与其小说《局外人》、剧作《卡利古拉》堪称 荒诞三部曲 。在书中,加缪围绕荒诞人、荒诞生活等命题进行了理性的哲学探讨,可以窥见其对于荒诞哲学最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最透彻和清晰的阐释。 西西弗这个永世苦役犯,无疑是人类生存最形象的荒诞象征,但同时他又是在反抗的激情烈焰中行进的英雄,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抗。
能够长久保存的,终究是纸质的书信。 所有情感,皆为羁绊。 一封封代笔信温柔抚慰生命中孤独、愤懑、无奈的瞬间。 在镰仓一座小山的山麓,鸠子经营着代笔屋。最近,忙于家务与育儿的她,终于重开店铺。出人意料的代笔委托接连出现在她面前,这其中,有遭受不公正待遇、被逼辞职的职员的退职申请,有不久于人世的母亲给即将出嫁的女儿的书信,有给不肯归还驾驶证的年迈父亲的信件 桩桩件件,皆是无法当面直说、在邮件中会变得乏味,只能通过书信传达之事。这时,她意外发现了前任代笔人隐藏的秘密情书
大卫 斯塔尔 乔丹是斯坦福大学的建校校长,也是一位分类学家,一个执着于给自然世界带来秩序的人 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但他发现的隐藏生命蓝图越多,宇宙似乎就越想阻止他。他收藏的标本毁于闪电、大火,终被1906年旧金山地震摧毁 那场地震让近千个装着鱼标本的易碎玻璃罐坠落在地。刹那间,他毕生的收藏毁于一旦。 其他人可能已经放弃,屈服于绝望。但是乔丹检查了脚下的残骸,找到了他辨认出的条鱼,并开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 他用一根缝衣针将标签缝在鱼身上。当世界陷入混乱,他用一根针来重建秩序。 记者露露 米勒次听到这则逸事时,她把它当作一个傲慢或拒绝接受现实的警示故事。但当她自己的生活慢慢瓦解,她开始对大卫感到好奇。她对他的生活的挖掘将改变她对历史、道德和她脚下世界的理解。 《鱼不存在》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蕞受欢迎的随笔集。开始作家生涯之际,村上春树也开始长跑。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到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年过半百,他已跑下了两个赤道的长度。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每当村上长跑时,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积极地选择磨难,就是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他将这些年来在路上一面奔跑、一面思索的东西集结成书,诚实地书写跑步,诚实地书写人生。
我五十多岁时度过了快乐的更年期,现在六十多,感觉人生在褪色。老去这件事,实在太寂寞了。 这本书是作者进入60岁后人生大小事的记录,她以日记般平易近人的笔调,淡然地叙述经历的生离死别与衰老。 母亲住院四年离去,在为母亲整理遗物时感慨 给父母送终和青春期一样,是人生必经的过程 ,发现母亲只拥有一点东西,于是作者也希望可以如母亲般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 丈夫如疾风暴雨般衰老,从住进急诊室,到病逝,作者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处理各种杂事,还要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小狗;书中还记录了丈夫去世后,她所感受到的老去的无边寂寞,以及独自生活的不便,更有活得自我的自由。 作者没有因为老去而放弃自己,而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跳尊巴、养狗、做饭、写作,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趣。 人终有一死,没办法。但我舍不得。
62岁开始的独居生活 一人,一狗 许多许多盆栽 每周一次往返于东京和熊本 衰老的身体在发出尖叫 送走双亲和丈夫后,62岁的伊藤带着小狗克莱默离开美国,重回日本,开启 初老之女 的独居生活。在熟悉又陌生的故土上,将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伊藤以敏感坦率的笔触写下一个女人老后的身体和精神变化,以及一个人生活的自由和寂寥。在不断的别离中,直面生命的荒芜。 现在身边一个家人都没有了,我真的自由了。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故事开头,通过看得见的问题,剖析看不见的污染,全方位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的影响。既例举了人类接触有毒化学杀虫剂而至患病乃至死亡的案例,又将狭义的环境问题同广泛的地球生态联系了起来,是一部具有人文温度的科普作品。 本书出版后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无论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种种行为。可以说,本书的出版对以DDT为代表的化学杀虫剂的限制使用起了直接影响,同时推动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日本的童话》是一本日本经典童话故事精选集。以 美好、奇幻 的名家名篇为选篇标准,收录小川未明、新美南吉、宫泽贤治三位皆有 日本安徒生 盛名的童话大师的作品,包括《红蜡烛和美人鱼》《月夜与眼镜》《去年的树》《小狐狸阿权》等经典篇目,同时也涵盖在日本流传甚广的民间童话故事,包括《桃太郎》《穷神与福神》《木匠与鬼六》,并配有符合文章主题的原创手绘插画。本书蕴涵着美德、智慧、想象与日本美学,充满天马行空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凝聚了日本历代童话大师们的思想结晶和心血,这些作品滋养了无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为一代代的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能带给读者阅读的乐趣和对美好的向往。 除却日本名家经典作品集锦、日本美学的原味呈现这两重特点之外,本书由知名日本儿童文学翻译家、畅销1000万册《窗边的小豆豆》
★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那些男人听不见、女人咽下去的话,这一次,不吐不快! 加西亚 马尔克斯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路过一条街,看到一扇窗户,里面有个女人正在斥责她的丈夫: 你看看你,你看看你 而那个男人似乎睡着了,随后突然又醒了过来。 六小时后,他再次经过同一扇窗,那女人依然没有停下来,保持着同样的姿态。 这太奇妙了,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把它写出来。 他想。这就是创作这部剧的灵感来源。 劳拉 加西亚(本剧女主演)
1970年,施瓦泽在女权运动高涨的巴黎结识波伏瓦,在共事的过程中萌生了采访她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本书的第一篇访谈:为什么在《第二性》出版23年后,波伏瓦才首次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在接下来的10年里,施瓦泽陆续对波伏瓦进行了多次访谈。采访者百无禁忌,受访者赤诚以待。波伏瓦以一贯犀利的言辞和激进的态度,谈论性别权力关系、性取向、女性地位等话题,也真诚坦露个人隐私,讲述自己垂暮之年的感受,以及与萨特的开放式关系。 这些访谈后来结集成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盗版更是在无数女性团体中传播,影响了全世界的妇女运动。 如今,距离二人最后一次访谈已过去40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作家和女权主义者的作品和生活,至今仍启发和鼓舞着女权运动。希望这本书能如波伏瓦所言: 它会让人们更了解我,也希望大家能借此更了解我全身心
本书是夏洛特 珀金斯 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黄色墙纸》等十二篇代表作。同名篇以其亲身经历为灵感,展演女性在压抑环境中的崩溃与反抗,挑战既定文学规范,成为百年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其他短篇同样通过深刻洞察与动人笔触,描绘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挣扎与觉醒,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自深深处》是一篇王尔德写给友人道格拉斯的一封狱中情笺,也是他颇为美妙的一部作品。王尔德41岁时,早已名震英国,他因与友人的关系被对方的父亲送上法庭。王尔德在狱中写下了这封来自深渊的书信。 在这封闻名世界的长信中,他时而哀怨,时而愤怒。不仅细细梳理了王尔德与道格拉斯的交往、他对后者爱恨交加的情感、他在狱中心境的变化,还体现了他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的积累。他标志性的排比、比喻、精妙的用词和一段嵌着一段的句子,在书中均有体现。五年后,王尔德去世,这本书成了他在世间的杰作。
1839年夏天,梭罗和哥哥驾着自制的小船在河上泛舟两周。 1842年,哥哥病逝,为悼念亡兄,梭罗写下《河上一周》。 在这本书里,梭罗将两周旅程缩为一周,一天一个章节,描写他观察到的花鸟虫鱼、高山河流,以及对于宗教、诗歌和历史等话题的思考。 在大自然中,梭罗试图摆脱凡俗的纷扰,超越时间的界限,寻觅内心的安宁。
1869年,缪尔受邀前往约塞米蒂山谷的内华达山脉牧羊和考察,沿途写下《夏日走过山间》,在山间行走的3个月使他认识到大批羊群对山地草原的破坏。1903年,他带领西奥多 罗斯福在山谷中进行了一次自然之旅,沿途向总统倾诉自己对现状的痛心。罗斯福被缪尔打动,意识到只有通过联邦的力量才能保存内华达山脉的美景。缪尔以一己之力推动美国国家自然保护公园的建立,被誉为 美国国家公园之父 。《夏日走过山间》也被称为 感动一个国家的文字。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部分是回忆录,一部分是斯蒂芬 金这位畅销作家的小说课。这本很好的非虚构作品,完整体现了金的创作观点和方法。金的写作建议基于自己真实的写作和生活经历:跌宕的童年,初为作家的岁月,成名后与酒精的斗争,1999年险些命丧车祸 正是这次车祸让他发现了写作对他本人的意义: 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本书行文生动、幽默,还带着点自嘲,献给粉丝、作家和热爱好故事的人,将给所有读过的人带来乐趣和力量。
春天,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 站在盛开的樱花下,做一个认真的赏花人。 炎炎夏日,阳光洒落湖面, 把桃子放进沁凉的湖水,万千光影,抚慰人心。 落叶的季节,亲手做喜爱的糕点, 待在厨房一整天,享受愉快的烹饪时间。 冬的气息扑面而来,煮一壶热茶, 用深夜中的栗子消除所有庸碌与倦怠。 不断重复、重复、重复、重复的点滴,构成生活本身。 正是在这样的日常中,我写下一个又一个故事,听它们呱呱坠地。
《小说面面观》是从事小说写作、文学批评与赏析者了解小说艺术奥秘的经典。 《印度之行》后,福斯特将重心转向了讲学与文学评论。1927年,他应邀到剑桥大学开设讲座,一系列演讲成为《小说面面观》的基础。全书共分九章,涉及小说的七个层面,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节奏。福斯特认为,小说家的任务即是熟练地驾驭这些面向,做到 面面俱到 。 《小说面面观》是福斯特的文学批评专著,是公认的20世纪小说美学经典著作。
缪尔于一八六九年夏天,在内华达山间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察,所记下的日记就成了这本不朽的文学名著。缪尔在四个月的行程中,除了参与牧羊之外,考察了山脉、矿石、冰川痕迹、气候、植物、动物等,所获得的成果不亚于任何一支考察队。 缪尔在文字中更是表现出了大师级的文采,在他的描写对象中,不管是冷杉、云彩、石头还是溪水,在每一天的笔下都绝不相同,他表现出精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运笔能力,文采飞扬,毫不枯燥。 他的考察充满了激情与勇敢的精神,在山中,缪尔会经常连续几日漫步于群峰、湖泊、峡谷、草甸之中,只带着极少的面包,那种在荒野中的怡然自乐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让人感叹,已不是今天破坏荒野的 驴友 、 背包族 们所能企及的。整本书自始至终,没有表露出一句对艰苦或原野的抱怨,荒野对他来说就是天堂
女生想要独立,需要有金钱的支撑和一间自己的房间。 ?生活,对这些男男女女而言 我看着他们摩肩接踵,在人行道上奔走着 同样艰辛,同样困苦,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奋斗。 ?仇恨男人?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再也伤害不到我。取悦男人?也没有必要,因为我不需要他们的任何东西。 ?不必急于求成,不必锋芒毕露,不必效仿他人,做自己就好。 ?去旅行、去消遣,去思考世界的过去或未来 ?我之所以希望你们挣钱、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是希望你们生活在现实之中,并且活得精彩。 女生靠自己或许不会更轻松,但一定会更自由!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是一部散文集,汇集了赫塔 米勒的九篇文章,主题各不相同。作者运用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内心感受,对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的感想。总括起来说,不同的文章都展现了作者对真正的人性的尊严与诗人的胸怀的关注。 本书首版于2003年,是这位诺奖得主出色的散文作品,以清晰直接的风格,阐述其小说主题,生命感悟,可以更好地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作者双重异乡人的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旁观者视角,再加上她对语言媒介的敏感性使得她的这些文章读来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