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大鉴赏》以蘅塘退士编选《唐诗三百首》为底本。“诗人简介”简单明了,使读者一目了然。“注释”简洁明快,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诗歌大意。“散译”采取散文译诗的形式,故为了把诗中“文外曲直”充分显露出来,译文往往与诗的原文并不完全对应。“鉴赏”细致缜密,与大家共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如临其境。“名家点评”出自历代名家之笔,实为《唐诗大鉴赏》一大特色,愿读者在阅读中切身体会这些名家神来之笔。精美插图与诗歌意境相得益彰,使谴者耳目一新。
《品报》同仁从事的,多属 体制外研究 (建议不用 民间研究 这个说法,因为容易被理解为与 民间文学 同一层次的东西)。 体制外研究 有自己的优势:上面没有 婆婆 压着、管着,大家不为名、不为利,全以兴趣为动力,想读啥就读啥,想写啥就写啥(同时意味着不想写的东西可以不必费心硬写)。这也就是 天乐 吧 庄周说 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则可 知天乐 矣。 当然, 体制外 的研究也有劣势,一个问题是经费,第二个问题是编刊物弄不到刊号,随之而来的第三个问题则关乎发行。这就是《品报》长期只能以电子同人刊物的形式,在 内部 流通的原因。值得庆幸的是,在振良、元卿、顾臻及有关朋友的努力下,由电子刊物到纸质印本的梦想已经化为现实,他们的编辑构想也更扩大、更完善了。作为《品报》的忠实读者和能力有限的作者
《少林寺》是漫画大师蔡志忠依据少林寺和武当山起源的传说所绘制的功夫漫画,主要讲述了达摩为传佛法而建立少林寺,并在此传授武功,代代相传,到其徒孙小和尚时,被派去参加武林大赛与武当传人大醉侠比武竞技的故事。人物形象俏皮有趣,各路武林人士各有特色,如口露獠牙的魔教教主、贪财的妙手神偷小葫芦,脚踩木屐的东瀛武士、满嘴龅牙的魔音真人;故事内容幽默深刻,作者试图用漫画来说明 空 无 和慈悲心等佛教教义;描述视角新颖独特,采用现代的口吻来讲述少林故事,增加了麦当劳等现代幽默元素,并将武当功夫少林武功谁优孰劣这个争议性命题融入武林大会的故事情节中,不拘泥于传统,独具个性,有着蔡式漫画鲜明的个人风格。《少林传》属于 蔡志忠古典幽默系列 之一,该系列均为漫画大师蔡志忠重新演绎的古代名著和脍炙人口的传
从容的时光里,总要有这样一位诗人,每每回忆起,就觉得平静温和,如同前世曾在幽林小径中温柔地擦肩而过。就好像,我们需要牡丹的高傲放肆的美,也渴望茉莉晶莹剔透悄然绽放的香,有时也愿意走进初秋,染上一袖幽幽的丹桂芬芳。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诸葛孔明曾写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像极了王维的人,王维的诗。他不惊不怒,不徐不疾,浅淡地生活和生存,爱得无声,却深沉;欢喜得静默,却深刻,而却在这样矛盾的反差里,展示他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一如他手中的《雪中芭蕉图》,凛冽的雪,骄阳似火的绿意,却组合成异常和谐的风景,令人过目难忘。 不错。恰是过目难忘。翻开过这本书,走近过他的人生,感受过他的温柔他的洁净,任谁,都难以忘记这个淡然却存在感十足的诗人。
李炜*的《都市镜像(近代日本文学的天津书写)》以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天津书写为依托,在结合作家的独特立场及思想意识的基础上,运用历史主义观点,从 天津形象 中国人形象 殖民视点 殖民心态 殖民空间 等多重角度综合分析了复杂的文学作品构成,揭示了日本在天津殖民活动的发生及演变过程。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指定教材,供考生学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课程使用。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学考试大纲”,主要内容为该课程的考查目标、考
魏饴这部著作自成系统,成一家言。全书共分七章,作者从“诗歌鉴赏的本质”入手,进而论述“诗歌鉴赏的特征”、“诗歌艺术魅力的分析”,以三章的篇幅,重点探讨了“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与途径”,后归结到“诗歌鉴赏趣味的衡量标准及趣味培养”。他精心营造自己的理论架构,纲举目张,条分缕析,自成一家之言。你可以说它还不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堂,却不能否认它是一个别有天地的小宇宙。 魏饴这部著作征引丰富,时出己见。作者潜心研读了中外古今许多诗论和诗作,纵横比较,融汇贯通,行文时旁征博引不乏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出的见解,趣味性、知识性、学术性兼而有之。例如谈到杜甫晚年作品《小寒食舟中作》时,不仅对前贤论说多所引述,而且将其译为现代散文以作艺术上的比较分析,后提出自己对“诗的意脉”的重要性的看法。
鉴赏类辞书,特别是诗文类鉴赏属于丰厚型的作品结集,不仅需要撰写者以广博深厚的学养及其深入浅出的解析来示人门径,而且,在工具书充斥市场的今天,更需要在其他方面如形式、叙述语言、切人角度等方面推陈出新,别开生面,以求精益求精、后出转精。本套鉴赏手册立足于素质教育和文化陶冶,将所选古代诗文、词曲中种种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感情、精练的语言逐一揭示出来,使学生和大众读者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开阔视野,增长心智,提高文化品味,称得上是一套供中小学生和家长、老师及其他广大读者使用,集鉴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书。 本套鉴赏手册所选录的古代诗文、词曲,不仅包括作者简介、释义、鉴赏分析等内容,还增加了一些别致而实用性的内容,如名句赏析、小贴士等。你能从对本篇文章的赏析中,了解到其特
“万叠银山寒浪起”,经济大潮的奔涌不能不对学术研究有所冲击,然倘无学术之进取,则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将难以发展鼓励学术研究,推进学术进步,虽似逆水行舟却是我们不可推卸责任。为此,我社自1990年起开始编辑出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本丛书不强调策划、不刻意编排,虽不成体系而又自成体系。丛收作者不分老中青,不问知名度;入选著作长可百万言,短可数万字,举凡在另文学发展史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研究上有所创获而能成一家之言,并经专家评定认为合格者,即可列入本丛书。我们将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编好这套丛书,把真正的学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和到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
石涛绘的《天美画典(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石涛在画前以其独特的隶书题写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九个字作引首。此图,山间云雾飘渺,下有一水蜿蜒流淌。水上架小桥,两小艇载人垂钓其中。渐入深山,路道盘桓,峰峦起伏。山间林木茂密,村舍瓦屋掩映其间,有两人晤谈屋中。后渐开阔,水流潆洄,汇成大湖。湖畔孤岛,小桥连岸,坡岸有高士席地,水中有舟载客而来。显然这是人间的寻常生活,恬静平淡。 作者以其难得的细笔,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画家善用点,是其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