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一位俄语初学者都想写得一手漂亮的俄语。规范、潇洒的俄文书写总是令人赏心悦目。《俄语字帖:快速书写漂亮俄语!》是从俄罗斯雄辩家出版社(Zlatoust)原版引进的俄语初级教材,适合初学者练习俄语书写使用。 本字帖包括俄语字母、单词、短文的书写和连写,相信会为每位使用者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因右手六指,故号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生、枝指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江南四才子”“吴中四才子”之一。 祝允明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五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七岁即中秀才。十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三十二岁中举人,以后祝允明便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江苏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长诗文和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 祝允明的著作
《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简称《虞恭公碑》。为唐贞观十一年(637)十月立,今碑在陕西礼泉县九嵏山。碑正书,碑高一文一尺零五分,宽四尺三寸,三十六行,行七十七字。额篆书四行十六字。此碑为陕西礼泉唐太宗昭陵陪葬碑之一。岑文本撰文,详细介绍了碑主温彦博的生平。此碑文字剥落已甚,传世墨本中明前拓本“历”字未损。两千七百余字的《虞恭公碑》现行版本中少则只能见到四百余字(历博宋拓本),多则也不过能见八百余字(嘉庆内府本)。前者黑墨精拓,前有汪瀚云等题签,后有陈镛等题跋以及“公彦珍秘”等钤印八方;后者系毕沅灵岩山馆旧藏,后有王澍、翁方纲、王文治等跋。今选用嘉庆内府本。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唐会昌元年(841)建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金石萃编》载:碑高一文五尺,宽五尺一寸。字共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四字。碑阴刻有“纪纲重地”四大字,还有“大中六年此丘正吉”的题字。此碑原在陕西省万年县安国寺,现移藏西安碑林,此本为宋拓本。 碑中所提到的大达法师俗姓赵,法名端甫,是晚唐高僧。据《高僧传》载,他曾“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震动朝野”,掌内殿法仪十年,地位极高。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圆寂。谥“大达”,因建玄秘塔安放灵骨。五年后,宰相裴休撰《玄秘塔铭》,时任太子少傅的柳公权书写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刻碑。 裴休(791~864),字公美。唐孟州济源人。原籍河东,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白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1652)病逝故里,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书画皆善,书法字体笔力雄建、神韵飞动,自成一体,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力道千钧。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长于布局。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
为了弥补这种缺憾,编者除对赵孟频的《千字文》进行精心的编排、整理之外,还历经一年之久的时间,精心汇集了楷书四大名家中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碑帖墨迹,终于集腋成裘,将这些传统蒙学经典以四大名家楷书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弥补了这方面图书出版领域的一项空白。 本册为赵孟颛楷书《千字文》。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博学多才,精绘画,工书法。《元史》本传称“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其书风道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艺术高峰。后世对赵孟頫书法评价甚高:“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无此书。”他的字在亚洲各国也非常风行。赵孟频的行书、草书,主要学王羲之、王献之,对《兰亭序》这一“右军得意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洋洋大观,无一字重复,为童蒙识字之书,文词雅奥,历来为书家所重。传说系三国时吴国的皇象(或日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章草首书,后世如西晋索靖、元代的邓文原、赵孟(兆页),明代的宋克以及现代的高二适、王蘧常等,皆以书章草《急就章》而名。 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瓘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又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586)。碑首半圆形,高八十二厘米,宽一百零九厘米,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碑身高一百七十一厘米,宽九十点五厘米。楷书阴文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阴及右侧刻恒州诸县官吏及僧官的题名。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未署书丹人姓名。 但也有撰、书均为张公礼之说。宋拓“张公礼”三字未损。此为清拓本。 龙藏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是我国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历史较早的佛教寺庙建筑群。龙藏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唐代更名龙兴寺。宋开宝四年(971),宋太祖赵匡胤敕命大兴土木,进行扩建,奠定了现存隆兴寺的布局和规模。清康熙年间再次大规模维修,并定名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龙藏
《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书体严谨。笔力遵健,风范不凡,为欧阳通之代表作。
《中国经典碑帖释文本-礼器碑》,《礼器碑》的碑阳部分,章法处理是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这种章法充分展现了和谐、端庄、秀美的整体特征等内容。
本书是东汉桓延熹七年(164)立于今河北元氏县王村山下等。
全部彩色印刷,高清还原名碑名帖的原貌。同时,每本对应简体释文,便于读者临摹研习,整套丛书采取低定价,精编印,是书法临习及欣赏的法帖。
《华山庙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东汉延熹八年(165)立,隶书。碑高七尺一寸,广三尺六寸。共二十二行,每行三十七字。 华山为五岳的西岳,华山以北七公里处的西岳庙是古时祭祀华山神的庙宇,系汉武帝时所建,名集灵官,东汉桓帝时改称西岳庙。庙内保存有很多历代碑石,其中为著名的是当时所立的《华山庙碑》,内容记述了周至汉间历代统治者祭山修庙、祈天降雨等内容。《隶释》曰:“威宗延熹四年(161),袁逢守弘农郡,以华岳旧碑文字磨灭,遂案经传载原本,勒斯石以垂后。”此碑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关中大地震中仆倒,旋为无知复建者捣碎衬砌庙基。今存庙中者为后人钱甫实重刻。或谓碑嘉靖中犹在,一县令修西岳庙石门,碎之为砌石。碑额两旁有唐李商隐、张嗣庆、崔瑁、李德裕等人题名。 《西岳华山庙碑》之末,因有“遣书
《赫利美利 小提琴音阶练习》是捷克小提琴教育家赫利美利为、流传广的作品,讲述音阶练习曲及演奏要求的弓法、指法等。
《史辰前后碑》,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因是并刻一石的两碑,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