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艺术的故事》为基础,以章节为划分,以辞条的形式进行注解。其中不仅有对画家、 画派和画法的解释,更涉及历史、宗教、 建筑、科技、文化,以至思想史,作者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本书除对《艺术的故事》进行注解外,还有作者本人在纪念贡布里希一百周年诞辰所做的讲座,贡布里希自传等文字, 是了解和研究贡氏生平以及他学术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艺术的故事〉笺注》既可作为《艺术的故事》 的参考读物,也可单独阅读,以领略中外两位艺术史家对学术研究的追求和热爱。第2版是在首版基础上进行了勘误、修订和补遗,并增加了再版前言。
本书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哥特小说女王雪莉 杰克逊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她兼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21篇短篇小说。其中多篇作品曾获文学大奖,如《抽彩》(1949年获欧 亨利奖)、《回家吧,路易莎》(1961年获爱伦 坡奖)和《邪恶的可能》(1966年获爱伦 坡奖)。此外,《来与我共舞在爱尔兰》(1944)、《度夏的人》(1951)、《有花生的寻常一天》(1956)、《睡衣派对》(1964)等多篇名作曾入选《美国短篇年选》。 雪莉 杰克逊的小说往往关注普通人在温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突然遭遇的坠落,从中剖析人性的阴暗面,用讽刺的手法揭示浪漫幻想背后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现实。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最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书试图以流行音乐为中心,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 流行音乐的实践与前卫实验或左翼的实践不同,面对资本和权力,采取的通常是二重性立场,在拥有对抗性的同时,也隐藏着被同化的可能。这一特质在让(自称)激进的政治中心主义者感到焦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实现大众性动员和组织的可能性。这样的二重性本身,才是建立真正良好政治秩序的关键,也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乐既不是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独立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东西,它是从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无用的、过剩的、废弃的事物中被创造出来的。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而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
是什么让某类服装成为流行时尚的?旧的时尚又是如何被新的时尚所取代的?时尚表达了何种社会地位、身份认同或性特征?以及,时尚是如何被广大群众选择接受(或不接受)的? 作者指出,我们认为的许多个人偏好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力量;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的世界,以身份角色、社会地位和性表达的紧张关系为特征。通过一种挑衅性的视角,本书审视了我们用衣服做了什么,以及它们能对我们做什么。 在个人形象和公众形象之间的联系如此不稳定的情况下,预测人们将穿什么变成了一场独属于时尚领域的大冒险。
《书谱》是一座书论的高峰,《续书谱》是另一个的高峰。一个在书学前沿探索,另一个在阐述传播。 《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部对书法艺术诸多理论问题展开有系统阐述的书法理论专著。该书在体裁上,受六朝骈体文影响,句多骈偶,隐喻起兴,衔华佩实,质文相耀,阐幽发微,理赡辞畅。在内容上,则涉及书法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批评论、发展论等,多有创见,可以说集时代之大成。 《续书谱》没有仿照《书谱》,将高深理论问题接着说,而是调转视角,博综前代书论,芟荑杂芜,重构了一个精巧的书法理论叙述构架。这里既涉及书体、历史、渊源,也涉笔法、技术,也涉理论、审美,甚至包含生活应用(书丹)。从基础的问题 摹书 ,到端的创作个性化 性情 融入,《续书谱》一一涉及。
《无物象的世界》是 包豪斯译丛 系列的一本,由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抽象主义先锋卡西米尔 马列维奇撰写,是20世纪*影响力的美学原理著作之一,也是了解包豪斯教学、至上主义艺术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马列维奇首创的几何形绘画对后来的达达主义、极简主义等多种艺术形式有重要影响,《无物象的世界》为他在包豪斯教学期间所著,是包豪斯学校的教材之一,也是他一生中*一本理论著作。书中主要分 绘画中附加元素理论简介 和 至上主义 两个部分,不仅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将物象的人体、物品抽象成几何形态,还以他的经典画作《黑十字》《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黑圆圈》等为例进一步分析,将一个难以理解的 无物象的世界 清晰简洁地呈现给了大众读者。
书号:9787568078757 书名:葬送的芙莉莲(1-2) 定价:50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以全世界目前流传《髹饰录》不同版本的共同祖本 蒹葭堂钞本为依据,以图为例,对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作一字不漏的完整解说,文字*限度简明,图片*限度简当,所选作品尽可能经典,以适应*广层面受众学习和了解漆器髹饰工艺的需要,适应网络时代读者快速读懂《髹饰录》的需要。按漆器髹饰工艺的实际程序,对《髹饰录》章节条目进行微调并加以逐条解说,故名《析解》。书后附蒹葭堂抄本《髹饰录》原文及扬明注并加以整体意译。解说每条条首编号与书末所附蒹葭堂抄本《髹饰录》原文及扬明注每条条首编号完全一致,以利读者比照阅读。
书号:9787568095099 书名:葬送的芙莉莲(5-6) 定价:50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流行 与 经典 是一对颇具冲突的概念。在一般认识中,流行歌曲平常可见、迅速更迭,而经典令人仰视、历久弥新。从理论角度看,流行歌曲与经典的结合难免引发争论 流行歌曲中是否存在经典作品?经典秩序又是否接纳流行歌曲呢?但在现实生活中,流行歌曲与经典不仅早已结合,而且还产生了专属的缩写名词 流行经典 。那么,已然存在的 流行经典 ,其含义与特性是什么?要使这问题的答案不至于含混,还需直面理论的沖突。 在中国流行歌曲的百年历史中,港台流行歌曲曾写下辉煌璀璨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引领时尚潮流、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久不褪色、构成时代记忆的作品,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基于此,本书以港台流行歌曲为对象,尝试构建流行经典理论,并从经典史、经典化、经典性等维度对港台流行经典进行探究。
本书展示了精美的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中关于梵高的经典画作。通过对梵高作品的介绍和赏析,引用梵高与亲人之间的书信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梵高,更从思想上得到一种认可。 梵高博物馆馆内藏有200多幅画作,1000多张手稿,十几本复印画集,4本画稿和750多封书信。博物馆自开放之日起,将梵高作品与现代艺术作品的收藏、研究、展览,以及科学材料的制作与普及等多项活动融为一体。除了作为一个 博物馆 所应具有的功能之外,梵高博物馆还从理念上传达梵高的思想。
本书收入薛龙春教授曾发表于《文艺研究》的三篇论文,分别为:《从 点画 到 线条 :论晚明书法的小大之变》《顺治十年刊〈拟山园选集〉的篡改与王铎形象的重塑》《王铎、周亮工的文艺交往与清代书史 字体杂糅 现象》,三篇论文都以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王铎为中心,研究王铎在明末清初的书法风格的转变、清代书法字体的杂糅,以及王铎对自己著作集的删改所反映出背后的心态。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约翰·伯格编著的《观看之道》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最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
每当我们对人类感到绝望时,只要想到那些艺术杰作,韦兹莱修道院或沙特尔大教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或提香的《神圣与世俗之爱》,我们就会对人性重燃信心。什么是杰作?杰作如何诞生?我们为什么至今仍要观看杰作? 在《何为杰作》中,艺术史大师肯尼斯 克拉克详细讲解几十幅艺术史上的油画杰作,高清大幅彩图引领读者重返人文艺术高光时刻。他认为,杰作来源于艺术家个人真实天才的创作,是记忆和情感的汇合,浸润于时代精神之中,又保持着与过去的深层关联。由此,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通过艺术杰作的传世得以记录和延续,闪耀着超越时空的人文之光。 书中收录克拉克的另一篇艺术评论名作《当艺术家老去》。什么是老年风格?当艺术家老去,他的创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时间在艺术家身上刻下痕迹,他则回报以伟大的杰作。
在真实与谎言之间,隔着一道罗生门。是否因为世间的真相过于单调乏味,才用人性为之染上斑驳的色彩? 《罗生门》是日本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他用凝练的文笔、简洁的语言和极具张力的细节刻画,呈现20世纪初日本社会百态,把摇摆于生死间的私欲、人性的荒唐和崇高描写得淋漓尽致。全书收录《罗生门》《鼻子》《山药粥》等8篇芥川龙之介写作生涯代表作品,带读者于生死关头体会善恶之间的摇摆,于阴暗处发掘幽微人性中绽放的希望。
《哥特式艺术》系统梳理了哥特式艺术在绘画、祭坛画、雕塑、建筑以及插画等多个领域的演变历程和杰出成就,并特别关注了意大利、比利时与荷兰、法国、英国等地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对整个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 书中首先介绍了哥特式绘画的发展,强调了乔托等艺术家如何突破教会限制,在叙事性绘画上展现人性情感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其在帕多瓦斯科洛文尼礼拜堂创作的圣母与耶稣生活场景系列壁画,标志着意大利哥特式绘画的成熟。 接着探讨了比利时与荷兰地区的哥特式绘画,重点讲述了凡 艾克兄弟的贡献,尤其是扬 凡 艾克在油画技术上的革新,他发明了一种使用白漆与油混合的颜料配方,使得画面色彩明亮且持久不褪,这一创新极大地推动了15世纪绘画艺术的进步,也使他们成为尼德兰绘画的奠基人。 此外,《哥特式插画》章节详细阐述了手
《中国画构图艺术》以中国绘画的哲学思维方法和时代的视角分类序列,纳百川,立千仞,条理清晰,详而不繁,深入浅出,论述分明。
这部译文集是从当代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西方艺术史的研究,聚焦于绘画图像中的符号叙事和视觉分析问题。在此,所谓当代符号学,是指解构主义之后西方学者所重建的跨学科符号学。在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研究领域,这一重建以荷兰学者米克 巴尔( Mieke Bal , 1946- )为代表,其研究和相关著述,从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以图像形式的文化分析和意识形态的叙事多重性分析,而将符号学推进到了当代西方人文学科的学术前沿。巴尔将自己的这一学术工作称为 视觉分析 和 文化分析 。
可见黄帝时作书契者,已经有沮颂、仓颉两个人了。其实文字未整理以前, 是极混杂的, 创制的, 决不是一两个所谓圣人。 本书是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授文字学知识的讲义结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对甲骨文、古文、篆文、隶书等都有相当切实的说明。中篇说明 六书 的次第及功用,并分别用实例阐明各自的内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指出各书优缺点,以备参考。 雕琢文心 艺术家修养丛书为普及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选取诸如王国维、陈师曾等各领域名家的经典作品,结集出版。丛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让艺术家、艺术在校生以及艺术爱好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习读传统文、史、哲及艺术经典,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及艺术修养。套装及单行本同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