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艺术史上,文艺复兴时期堪称是一个巨人的时代。达芬奇、丢勒、荷尔拜因、米开朗基罗――这些名字代表着艺术中的尽善尽美,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备受尊崇。但是,他们为何能创造出如此杰作?那时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作者运用丰富生动的例证,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地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说明了它们的创作和发展过程,并分析了这些艺术品在当时的意义,为读者理解文艺复兴艺术构建了一个广阔而具体的背景。
什么是艺术史?语言文字与视觉艺术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艺术与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博物馆和美术馆对于呈现艺术史起了什么作用?如何策展才能一鸣惊人?图像志对艺术史有何影响?作者以举世闻名的古今艺术品为例,对艺术史领域的这些复杂问题进行了清晰简明的论述,探讨了和消费主义、品位、宗教和政治等有关的社会和文化问题,提出了欣赏艺术、思考艺术及理解艺术的多种方式,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以西方音乐史上对钢琴音乐贡献突出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为论述对象,从宏观上梳理西方钢琴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西方钢琴艺术史是西方音乐史的一个分支,但又不同于编年记事式的史论。书中虽举有大量的作品实例,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对具体作品的详尽分析,而是将大量作品中看似孤立、零碎的历史现象串连起来,探讨各种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对各个时代的钢琴人影响的横向比较,既有以音乐为背景的狭义比较,也有以文化艺术史为背景的广义比较。总之,通过从各个视角出发的大量比较,试图建立一张经纬交错的钢琴艺术历史宏图,以拓展钢琴学子的思维空间,使之加深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钢琴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的理解。 由于在西方钢琴艺术史上,键盘乐器的形制屡经重
《成长的岁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早期师生忆往事》记述、回忆了安岗同志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史实。“今年恰逢安岗同志90大寿,编辑、出版此书正可作为对安岗同志90华诞的祝贺。”书中,除安岗同志的文章、讲话外,还有部分师生对安岗同志当年的回忆等。 《成长的岁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早期师生忆往事》中汇编了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经济日报社原社长、中国公关协会会长安岗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虎生、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安子贞、国内贸易部原副部长、中国粮油协会会长白美清、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作家陈昌本、学苑出版社原社长王世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成美、作家沈碧娟、吴芝兰等人民大学老教师、老校友的文章多篇。全书约20多万字,主要内容为中国人民大学早期新闻
所谓的《东洋的理想》既是一部“东洋美术史”“东亚文明史”,又是一部“日本美术形成史”。书中向西方文明世界叙说“亚洲美术”的历史与未来中,不管印度还是中国,都只不过是亚洲文明的起点,而终点却是进入近代 的日本。这也就是以其“天真浪漫”设想出的亚洲一体的图景。全书十五章,除了论述中国的两章和印度的一章以外,其余十二章都是按照日本史的划分来叙述的。以日本的编年史方式和时代划分编整,冈仓毫不客气地亲自界定了“东洋理想之范围”,并向西方世界宣布:恰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现古希腊艺术的真谛,西洋文明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一样,正是日本 早发现了中国与印度古代艺术的价值,继承了亚洲艺术的精华,所以日本要重新构建一部亚洲史,掀起亚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实现东洋的理想。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将传统艺术批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有别于以往对各门类艺术理论进行单独研究的思路。以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思想准备和产生契机;系统论述了音乐批评、绘画批评和书法批评的发展过程,从“批评”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文本,指出它们所使用的批评标准、批评概念、批评方式和批评手段;同时,在各门类艺术批评之间以及文学批评与艺术批评之间展开比较,并对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的价值和意义给予总体上的评价。虽属断代研究,但对于全面展开中国艺术批评史宏观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唐海燕、毕玉江著的《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研究报告(2017)(精)》从世界经济运行背景的分析入手,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现状,从投资与经济增长风险研究、进出口与经济增长风险研究等角度,对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评价和预测,并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
本书收录俄罗斯作家普希金的经典小说《暴风雪》、《驿站长》、《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希罗夫斯基》,作者广泛而真实地描绘了俄罗斯的生活,满怀同情地表现了小人物的命运,揭示了俄罗斯人的美好品质和情怀。
《小型物流企业实用会计手册:记账、核算、纳税一本通》由张燕主编,卢阳,李小仪,朱丽娟副主编。《小型物流企业实用会计手册:记账、核算、纳税一本通》从一线小企业财务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根据本行业的业务特点介绍相关内容,并附实际案例,力求简明、实用,易学易会。
本书从历史实际出发,将1949—1959年的中国影片、电影思潮、电影评论融为一体论述,可视为一部资料性较强的电影断代史论著。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以“新中国电影的启动与人民艺术的光彩”、“艺术规律的强调与电影创作的转折”、“双百方针的提出与银幕风格的多样化”、“狂热中的冷静与创作高峰的崛起”加以概括;“导言”与“结束语”则对这一时期电影创作所处的历史语境与所呈现的美学特色作了较充分的论述。本书观点明确,持论比较公允、客观;史料丰富、翔实,有些属于首次披露。本书为观察、研究新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丰富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对于所有初次接触艺术史的学生和爱好者来说,《剑桥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生动平易的入门。每本书都勾绘出一个时代之艺术的主要特征,揭示出它们与当时历史的关联。全书配有大量彩色和黑白插图,并附有杰出艺术家小传和艺术小词典。清新的页面,丰富的色彩,使得阅读这套书成为一件赏心乐事!本套艺术史自问世以来,持续畅销,是普通读者深入全面了解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