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老铺》是《你的名字。》背景画师乌尔巴诺维斯的插画作品集。他游历东京近两千家老铺,从中选出有美学个性的五十家,用近百幅门面全景 细节分镜 店内透视图,手绘出如新海诚动画般唯美浪漫的昭和风情。 2016年,乌尔巴诺维斯作为动漫工作室Comix Wave Film的专职画家,开启个人项目 东京店铺插画系列。他走遍东京五大名区,寻找心爱的店铺并拍下照片,再用画笔将它们描绘出来。这些在日本动漫里才能见到的风景,激起乌尔巴诺维斯的强烈共鸣,为其创作引发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你的名字。》中出现的千代田区日枝神社,不远处便是鹤谷洋服店和海老原商店,自1928年开店以来,至今承接定制男装并贩售复古杂货,是神保町古着迷的淘货圣地; 新宿御苑是《秒速五厘米》和《言叶之庭》的主取景地,此地有1948年开张的中餐厅宝美楼,金灿灿的屋
本书收录的是温克尔曼最重要的美学论著,其中《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以及《对 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 的解释》是温克尔曼的代表作,也是他著名的论文篇章;此外,《论希腊人的艺术》是温克尔曼经典著作《古代艺术史》的精华部分。
象征美国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可口可乐带有政治色彩的米老鼠因将女性身体商品化而遭讽刺的《花花公子》兼具偶像光环与悲剧色彩的玛丽莲 梦露 本书围绕广告、名人文化和太空竞赛等波普艺术的关键主题一一展开,带领我们与安迪 沃霍尔、罗伊 利希滕斯坦以及理查德 汉密尔顿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对话,从而深入探寻波普艺术的文化内涵。
《浪漫主义》以短小篇幅、精彩案例详细介绍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艺术家及经典艺术作品。书中讲到,浪漫主义出现于19世纪初的法国,它反对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强调艺术家的感性。在浪漫主义时期,维克多 雨果和拜伦等人著作中的思想,在欧仁 德拉克洛瓦、卡斯帕 大卫 弗里德里和威廉 布莱特的画作中被表达了出来。在雕塑方面,弗朗索瓦 鲁德指引了这种新的艺术自由的方向,他赋予作品一种前所未有的动态和表情。本书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介绍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是迅速了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流派的经典读物。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浪漫主义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于想要了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读者。
本书以时间为线,将拜占庭艺术按照拜占庭帝国的发展阶段分为早期(306 843年)艺术、复兴(843 1204年)艺术和晚期(1204 1453年)艺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别介绍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书中讲到,从公元330年的诞生到1453年的灭亡,拜占庭帝国历经千余年的辉煌,孕育了繁荣的艺术。拜占庭艺术综合了罗马文化、东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丰富遗产,形成了以象征主义为特征的建筑和绘画传统,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拜占庭帝国的辽阔疆域。今天,意大利、北非和近东都保留着这一丰富艺术传统的遗迹,散发着拜占庭艺术所有的神秘并闪闪发光的美。拜占庭文明所产生的辉煌的宫殿、教堂、绘画、珐琅、陶瓷和马赛克镶嵌画,都让拜占庭艺术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永恒不朽,生生不息。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拜占庭艺术的精华,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 开篇,作者怀揣对艺术的爱与感恩,娓娓道来这座城池给予艺术家的无尽灵感。 之后,作者走进卢浮宫博物馆,以专业的学术知识做基础,揭开了*独特的作品的神秘面纱,并捕捉到藏在画框之后的无数秘密。 *后,作者走出博物馆,回到巴黎的街头,继续寻找艺术的踪迹,带着读者感受这座宏伟帝都的往日恢弘。 全书以生动的笔调、严谨的学术和文人的谦卑构架出一幅巴黎与卢浮宫的流转画卷。
近十年来,被誉为 书房型作家 的洁尘走出书房,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一遍遍开启日本文学艺术之旅,南起濑户内海的冈山、高松,热海、箱根,到大阪、京都、奈良、东京,一路向北,到金泽、黑矶、仙台、金木、青森、名古屋,一直行到北海道的札幌、富良野,足迹遍及日本四大岛,她以脚代笔,绘制了一幅极具作家气质的文学艺术行走地图。 本书是洁尘继《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之后推出的艺术深度游指南。洁尘深入日本种种艺术现场,寻访几十位建筑家、艺术家的足迹,提供从路线到内蕴的全面指南,是一场侘寂、幽玄、意气、物哀的美学溯源之旅。上编为庭园笔记,深度探访日本18座古典庭园:龙安寺、桂离宫、大觉寺、天龙寺、青莲院、银阁寺、高台寺、建仁寺、南禅寺、知恩院、无邻庵、寂光 院、妙心寺、醍醐寺、唐招提寺、
20世纪上半页,西方艺术研究的几种重要方法:形式主义、图像学、精神分析和马克思主义悉数登场,八九十年代,伴随“新艺术史”的出现,女性主义和符号学同样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郁火星主编的《现代西方艺术研究方法论》对以上六种方法的起源、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各种方法的主要理论、特点和步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阐释,并和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相结合,使论述充实有据。
由亚历山德拉·弗雷格兰特编著的《巴黎卢浮宫(伟大的博物馆)(精)》介绍了卢浮宫的发展历史、传世馆藏、各馆建造等。卢浮宫坐落于巴黎塞纳河畔,曾为法国王宫,现为世界上 古老、 、 的博物馆之一,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早在16世纪,弗朗索瓦一世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藏;此后,历代国王逐次继承并充实;拿破仑一世称雄欧洲时,大肆掠夺了其他各国的艺术品;无数收藏家和艺术家进行了无私的捐赠。时至 ,卢浮宫已成为一座庞大的艺术殿堂,其藏品数量在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古希腊罗马六个门类,分别在六大展馆中展出,展览大厅就有198个。在灿若繁星的艺术珍品之中,《蒙娜丽莎》《米洛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尤为知名,被誉为“镇馆三宝”。
本文集收录了由青岛德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第三届青岛德华论坛上的报告。第二届德华论坛于2017年9月在山东科技大学举办,主题为 青岛德式建筑 。第三届论坛于2018年9月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主题为 德国当代艺术 。 第二届论坛的报告人有德累斯顿建筑文化协会主席Sebastian Storz博士、同济大学郑时龄院士、同济大学万书元教授、青岛理工大学徐飞鹏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许剑峰教授。文章涉及青岛的德国总督官邸、青岛德租时期的华人社区、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城市建设模式等内容。 第三届论坛的报告人包括德国康斯坦茨大学Felix Th rlemann教授、德国明斯特艺术学院Gerd Blum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同济大学孙周兴教授、同济大学陆兴华教授、德国埃森造型艺术大学张锜玮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夏开丰博士、上海大学韩子仲博士。文章涉及对德国艺
艺术史上,我们常用罗马式艺术一词来甄别11世纪初至12世纪末这段历史时期。该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地域流派,这些流派有其各自独特的风格。无论是在雕塑还是在建筑中,罗马式艺术均体现出鲜明的粗犷的形式特征。本书以丰富的插图和极具魅力的文字,重申了罗马式艺术的重要性。书中讲到,当今,罗马式艺术总掩盖在后来的哥特式风格艺术光环之下。罗马式艺术是欧洲历史上,首个自成一体、独立统一的艺术风格。罗马式艺术吸收了古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艺术传统,而将艺术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主义的世俗生活,在建筑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壁画和彩绘泥金稿本方面。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罗马式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于
《巴洛克艺术》以短小篇幅、精彩案例详细介绍了巴洛克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艺术家及经典艺术作品。书中讲到,巴洛克艺术产生于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并盛行于欧洲,从17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其影响不仅表现在绘画方面,还表现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尤其在建筑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巴洛克艺术多给人以豪华、气派的感觉,这打破了文艺复兴艺术的均衡、严肃的特点。巴洛克建筑并不像文艺复兴建筑那样以正方形、圆形和十字形为基本形,而多以椭圆形、橄榄球和复杂的几何图形为基本形。巴洛克艺术以意大利著名建筑家、雕刻家贝尼尼和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为典型代表艺术家。巴洛克艺术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本书是对巴洛克艺术的系统梳理。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巴洛克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
维京时代上起公元8世纪末,下至11 世纪中叶,缺乏具体的时间界限和地理疆界。虽然人们对维京人的普遍印象是野蛮、暴力的掠夺者,但本书中的文物揭示了一个更复杂的维京世界,通过考察维京时代物质文化的变迁,勾勒出维京人的活动范围、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以及维京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变化。 本书精选来自全球各大博物馆的近200件珍贵文物,从巨大的奥斯贝格船到一枚小小的瓦尔基里吊坠,从简单的木制风笛到斯皮林斯宝藏中无与伦比的银器收藏品,每一件物品都为了解这一迷人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大家小书青春版 是 大家小书 青少年阅读系列板块,秉承 大家小书 的出版理念,不忘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的初衷,是一套针对青少年阅读特点而策划的文化普及丛书。所谓 大家 是指学有专长的老一辈学者,也寓意本套丛书是为大众阅读而编辑出版的,所谓 小书 ,是指所选著作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用小32开印刷,便于携带阅读。本丛书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普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青少年眼界,得到文化上、文学上的滋养。 本书是傅雷先生的经典艺术普及类著作,是其教授美术史课程的讲稿经修订、补充完成的。书中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 文艺复兴三杰 (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到17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再到18、19世纪的近20位艺
从古希腊的陶瓶到古罗马的壁画,从文艺复兴的油画到现代的雕塑,艺术中总有希腊神话的影子。本书以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为线索,深入解读以希腊神话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示艺术家对神话故事的浪漫想象,带领读者探寻希腊神话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追求和美学思想,品味希腊神话艺术的魅力。
本书作者迈克尔 诺斯( Michael North )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本书共分七大部分 荷兰绘画的历史阐释、荷兰的经济状况分析、荷兰的社会状况分析、艺术家出身及社会地位、赞助制度与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收藏与收藏家、结论。书中通过检视艺术家的社会出身勾勒出荷兰的画家培训体制,以及它如何促进了艺术市场的繁荣。而对市民财产目录清单的研究,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荷兰画家与收藏家之间的生动纽带。作者还详细分析了荷兰各主要城市的艺术家阶层及其社会流动性,并围绕相关论题描述了发生在画家、手工艺者、商人、消费者和收藏家身上的精彩故事。本书的译介出版,可以更好地促进将中国路径和全球视野结合起来,深度介入西方艺术史研究,提升文化软实力、学术话语权以及影响力,并且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全面叙述日本戏剧的历史发展轨迹,从神话传说中的戏剧因素开始,到引进中国伎乐、舞乐、散乐,并促其本土化,形成日本的民族艺能,过渡到古典戏曲,诞生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 能乐 和 狂言 ,详尽论述了日本国剧 歌舞伎 的形成、发展和兴隆,以及几代有突出成就的 歌舞伎 名优的表演艺术特色,以及后代戏曲改良的探索与成败。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日本文学经历了由自然发生到深受汉文学影响,再到恢复本国文学传统,*后到大力吸收西方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的发展历程。 《日本文学》以时间顺序编写,从远古时代到近代,详细介绍口头文学到文字文学发展,叙述了从神话、传说、原始歌谣、和歌、汉诗、物语、日记、随笔、连歌、俳句、通俗小说到近代小说。文学形态从初期近古文学的二元性,到中期文学逐步走向多样化、庶民化和大众化,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姿的文学形态。在其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日本始终坚持兼收并蓄,大力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学和文化,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一直占得重要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