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遗址。斯瓦特地区是犍陀罗艺术起源的重要地域,多为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此次中文译本,旨在为国内犍陀罗考古与艺术的研究增添一新的成果。 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同时,尽可能使用中国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术语词汇,同时力求信达雅的表达。文后还保留了考古队的英文论著书目和本书的参考书目,以便读者对外文资料进行查引和研究。另外,本书还选用了大量精美图片,以求图文并茂。
密教是秘密的宗教么? 为什么密教诞生于印度? 密教如何翻越喜马拉雅山传入中国? 为什么有汉传密教与藏传密教之分?敦煌石窟如何记录密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 《解读敦煌 神秘的密教(平装版)》通过对敦煌石窟现存的密教造像和壁画的研究分析,阐述了敦煌密教的分类(即分为汉传密教和藏传密教),敦煌密教的来源,汉传密教在中国的传播,藏传密教的异军突起和汉传密教的衰落。
敦煌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使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艺术相碰撞、相交融、相汲取,凝结成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产生了独一无二的、综合性的艺术群体和新型的文化形态。 本书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从文化比较学、艺术哲学与美学的角度,对敦煌艺术的源流、题材、表现形式和风格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论证;同时对敦煌艺术的分期、发展、演变,以及各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作了详细的分析。书中附有大量的古希腊、古波斯、古印度艺术作品,以及敦煌各时期艺术的经典之作,供读者参阅和比对,以期作出自己正确的思考与判断。
李颖*的《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中国 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以吴哥寺 翻搅乳海 主题 造型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以主题所承载的神圣王权及 神王关系作为研究内容,综合运用情境分析、文化记 忆等多种理论及研究方法,对主题在特定社会历史情 境下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寓意进行深入的考察。本书从 主题艺术的 形式特质 、 符号情境 和 现实隐 喻 这三个层次展开研究,*终将其文化内涵总结为 由 君权神授 和 神王一体 构成的神王理念。承 载着这一理念的吴哥寺,在建筑功能上也相应地体现 出 墓庙合一 的特色。本书观点、理论及研究方法 ,可为吴哥寺其他主题艺术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有 意了解吴哥寺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对于以 造型艺术为切入点的文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br/
本书主要针对满族萨满教美术进行研究,在对满族萨满教美术做系统阐述、分类的同时,从艺术作品、民俗生活和文化持有者三个角度归纳其民俗学特点,在此基础上探求满族民众的审美追求及满族萨满教美术中透射出的满族民众的审美标准。本书将艺术学和民俗学相结合,并将满族萨满教美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背后的民俗文化意义进行解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佛陀为什么经历无数次生命轮回? 佛陀的前世有什么神奇经历? 佛陀如何拯世济民? 佛陀为什么化身为国王、婆罗门、商人、女人、动物? 本生因缘故事蕴涵什么深意? 本生因缘故事如何从印度传入中国? 《解读敦煌 佛陀的本生因缘故事(平装版)》根据敦煌石窟现存壁画上所能识别的画面,讲述了佛陀生前无数世的舍身求法、牺牲救世、无尽施孝亲爱民和度化众生的故事。
藏传佛教模制泥佛像,藏语读做“擦擦”,是藏传佛教艺术中颇具典型的代表,是凭借全民信教的巨大虔诚和无比才智,奇迹般留给世人的中国古代艺术奇珍,亦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屡遭浩毁,仍流佈至今。它具有宗教、藏学、艺术、文物等多学科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以往因其泥质易损,珍罕品不得见等偏执,始终未被海内外文博、研究机构列为专项,使之空缺。因此,作为全面、系统、规模推介擦擦的大型图。
天心厌乱,我泉其有豸乎?惟是法久则易驰,事久则生玩,又使惊心触目,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惩祸于既往。是非勒石不为功,合行出示垂禁。为此,示仰刘、蔡、洪都各乡人等知悉:尔等须知,械斗一事,怨毒深。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友其亲,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不戒哉!思之,思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过此以往,务宜痛改前非:水为厉禁。勿因睚眦细故,旧怨复萌;勿因口角微嫌,前仇顿作。勿得弱肉强食,须知桑梓敬恭;勿得尔诈我虞,须念朱陈婚媾。父戒其子,兄勉其弟,立去会盟之习,潜消强弱之形。相助相扶,兴仁兴让,化互乡为仁里,卖佩刀以买牛。是则本府所厚望焉。倘仍蹈前愆,定当立置重典。恐天网恢恢,尔时必不能幸逃也。懔之戒之
《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精)》是查尔斯·兰·弗利尔于1910年考察洛阳龙门石窟时留下的珍贵文字及图像记录。这部现今保存在美国国立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档案室的日记长达六十二页,五万多字,是他本人所写的文字中篇幅长的。由于弗利尔的这次考察是以走访历史遗址、探寻艺术宝库为目的,所以在日记中其描述和记录的重点是这些历史遗址的艺术价值,并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如位于开封的宋代佑国寺塔,巩县的北宋陵墓以及龙门宾阳三洞等。
在世界发展的历史中,英国的“工业革命”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与观念的重大事件,这就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市场与经济”。作为学者,马克思针对早期市场与经济的竞争必然会产生缺少“公平与正义”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概念,为了争夺市场与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它的直接结果是让世界从意识形态上分为了两大阵营,这就形成了冷战思维。 人类发展,衡量每个国家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准,就是由本国生产力所创造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正是从这一点上突破,真正地让我们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人民也过上了好日子。 可那些曾经打着“救世主”旗号,掠夺别国资源,耀武扬威地干涉别国内政,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的人,面对日益变化的世界
中国神兽是民间艺术家对自然界中的走兽进行美化神化后的艺术形象。徐华铛编著的《神兽(中国传统形象图说)》通过简洁达意的文字、330余幅优美生动的图稿,再现了60余种中国神兽的造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辟邪、天禄、獬豸、甪端、螭虎、鳌鱼、龙龟等传统神兽的造型愈来愈浪漫;狮、虎、象、豹、鹿、牛、马、羊等自然界的走兽也脱离原貌走向神化之路。神兽的造型矫健生动,神采飞扬,奇谲瑰丽,是科普工作者、美术工作者、艺术院校师生以及雕塑造型、建筑设计、纺织印染、陶瓷器皿等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和神兽爱好者的理想参考书。
在本书中,Denis Arnold 评价了蒙特威尔第的宗教音乐,从1582年少年时代在克雷莫纳创作的经文歌,一直到1640年生命将近终点时所出版的《道德之林》。蒙特威尔第的宗教音乐以其华美和富于表现力,近年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
《音乐爱好者(2011年12月号)》主要内容包括: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古斯塔夫 马勒百年祭、华特湖畔的神韵--马勒《第八交响曲》、生死马勒、一个真性情的马勒 马勒书信(二封)、享受音乐吧!--普列特涅夫访谈、莱托时代的柏林爱乐、库尔特 桑德林的传奇艺术生涯、阿波罗式演释的指挥大师库特 桑德林逝世等等。
1996年10月,青州市博物馆在龙兴寺遗址北部发掘出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的窖藏,出土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400余尊。这是中国20世纪佛教艺术考古重要的发现之一。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集中体现了东方佛教文化、东方雕刻艺术和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精选160余幅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并辅以文字说明,展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雕塑样式,让人们深入体验佛造像“青州风格”的魅力,切身感受青州佛教文化的氛围,充分领略青州传统石雕的魅力。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集中体现了东方佛教文化、东方雕刻艺术和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本书收入作者所收藏的各国宗教邮票近三千枚,内容包括近百个国家地区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东正教)、印度教和犹太教等各大宗教的代表性邮票。按宗教、分专题编写,如佛像分为菩萨像、佛教寺迹、四大名山等,道教分为神像、名山胜迹、民俗节日等,伊斯兰教分为古兰经、朝觐、天房等,基督教分为世界名画、圣母、圣诞节、圣经、圣诞老人等,印度教分为神祇、庙宇等,犹太教分为会堂、圣经、圣经人物等,每种宗教邮票前,皆有该宗教的常识简介。 书前有中国各大宗教领袖题词,各宗教的内容分别由宗教界的著名人士及有关宗教协会负责人审阅修改。此书图文并茂,一册在手,即可以欣赏各国精美的邮票,又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宗教,可谓一举两得。
费尔南多·博特罗,哥伦比亚著名的当代具象艺术家,被称为世界上重要的健在艺术家,本书全面介绍了博特罗的艺术历程,艺术理念和作品的不同主题风格,值得从事艺术专业的人们学习和借鉴。
《观音(中国传统形象图说)》由我国著名工艺家、鉴评家徐华铛先生编著。作者延续他一贯的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著书风格,向大众展示了佛教中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现代工艺大师们手中所呈现的耀眼光彩。书中每一尊观音造像,均是弘扬真善美的艺术珍品,作为中国传统形象的体现,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