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皮肤开始软化并恢复弹性的时候,中环小区的春天就开始了。 在照片和文字里,看似明确的城市方位名词终究消融在昼夜流转的生活剧目中:老人们不断把废弃椅子挪进小花园。风筝出现又消失。等到了秋天,人们就带着狗在樟树下的空地上看夕阳。 观看和相遇看似漫无目的,实则捡拾、连缀起生活中存在的碎片。它记录了人与虫鱼草木相互遭逢的瞬间,也记录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社交尺度,青春时期的精神叛离,凡常日子里的温情与倔强。目光和思考消弭着城市有形与无形的边界 一些是由水杉、月桂和珊瑚树所构筑的边界,还有一些则是由禁忌和沉默所构筑的。城市不只是空间的集合,也是时间本身。四季更替,苍老和成长,成为书中勾绘的隐秘脉络。
为了帮助爸爸妈妈迅速提高摄影技术,作者只列出了最实用的技巧,希望爸爸妈妈们看了之后能很快上手。 从全职主妇到职业摄影师的经历,让作者能将摄影中让人觉得“很难”的部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 无论是哭还是笑,孩子都让人觉得很可爱。希望这本书能帮爸爸妈妈们记录下孩子真实可爱的每一个瞬间。
《一站一坐一生:一个中国人62年的影像志》是一本照片册,2007年被收藏家仝冰雪发现并在网上公布,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照片册记录的是福州人叶景吕连续62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从27岁到88岁,每年一张,其中绝大多数的时间他是一年站姿、一年坐姿轮换照相。62张照片,忠实记录了叶先生从风华正茂到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那么,叶景吕是谁?他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人生?照片从公布到现在10年时间,又如何在媒体、网络广泛传播?为何还多次受邀参加了摄影或艺术大展? 作者仝冰雪,以一个收藏家和研究者的历史情怀,带你探究照片背后的故事,解读每一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并读者感悟影像背后的社会人文价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摄影家阮义忠在台湾各处行脚,拍下了无数百姓日常生活的动人瞬间。《失落的优雅》收录其中八十一幅照片,并首次姜叔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故事,真实呈现了从乡村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变时,一个变动中的台湾。阮义忠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少时并不能理解父辈的艰辛,一心想逃离乡村,去往城市。长成后回顾,却正是这些贴近土地的人事与乡情支撑着他,在越来约不确定的世界迈出每一步。《失落的优雅》中所记录的台湾乡野风景与人情,如今已成为渺不可寻的古风,正是在这些淳朴的影像和文字背后,我们发现久已失落的朴素和优雅。
本书是作者在《经济观察报》等报纸专栏文章的结集。作者从事影评多年,积累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的对于中国电影的观察文章。这些评论文章不仅仅是影评,兼及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贯通,因为发表阵地为《经济观察报》等报纸,所以文章以电影为征候,但着力于发寻中国人的精神变迁,中国社会秩序、心理秩序的进程。 本书作者考察了世界范围内独立电影文化的脉络,对于电影历史上具有伦理疑问的一些重要影片进行了学术解读和剖析,同时对当下逐渐流行的酷儿电影进行了文化分析。还对中国当下电影的弊端和文化征候集中进行了呈现和反思,也包含了作者对于一些重要导演的访谈。作者认为,电影是一个载体,里面体现了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从中可以作一种症候性的阅读和批判。
《解密摄影:跟着好照片学拍照》深入分析了69张极具代表性的好照片,并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详细解说,将读者们可能遇到的疑问一一讲解清楚。另外,书中还将拍摄姿势、时间、光线、位置等采用插图的方式进行展示,使读者能更直观的了解拍摄的状态,从而轻松掌握摄影的技巧。 新手要做多少练习才能随手拍出令人惊艳的好照片? 答案是69张照片。 69组图解插画、 137个菜鸟最常询问问题解答、 174个关键解析、 137张实战练习, 让你由摄影菜鸟进阶为摄影达人!
吴家林眼中的云南,是一个因平常而非常的世界,吴家林边地行走四十年,独往独来。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的中国化,也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而他道地南方的、日记式的素描又使他的见证有了人类学和社会学意味。 吴家林自然的、朴素的、原生性、草根性的摄影充满生机与灵性,1993年以后,吴家林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国际亮相并引起世界影像大师的关注。马克·吕布称吴家林的作品为“治疗淫逸无度的城市病的良药”。2006年,他的作品被列入世界摄影大师系列作品集.袖珍摄影黑皮书《吴家林·中国边陲》在法国出版。
1912年5月5日,广州潮音街的商人司徒家新生了一个男婴,父母给他起名司徒传,别名司徒怀,长大后,他给自己起名“沙飞”。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被街坊邻居盛赞长相富贵、前途无量的孩子并没有继承祖业经商,而是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他毕生的职业,照相机成了他与敌斗争的武器。他说希望自己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他以年仅38岁的生命,留下了近1500幅照片,他和战友们用照相机记录的中国人民神圣抗战成为那个年代留下的最宝贵的影像资料之一。沙飞的一生短暂而富有传奇。 在他悲剧般辞世半个世纪后,通过后人“寻找沙飞”的不懈努力,世人得以重新认识这位英雄。本书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位奇特人物的艺术世界。
在摄影大师系列中,我们为的供稿摄影师的精湛技艺而喝彩。“是哪些品质造就了美国《国家地理》杰出摄影师?”作为杂志摄影部主任,我比其他人更为频繁地被人问到这个问题。尽管每一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大师都有着自己的招牌风格,但他们都具有这些重要品质:远见、正直、激情。 要观察某一场景并运用智慧将其关联起来,最终拍摄出真实的照片,需要非凡的才能。相机如同乐器,只是“演奏”时没有乐谱而已。 摄影师要讲好故事,把故事串起来,需要眼光敏锐、应变才行,而不仅仅是拍摄出令人惊叹的一幅幅单独的照片。秀的摄影师能够捕捉到故事的多重层次,传达其他平面媒体很难实现的深度和情境。 美国《国家地理》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和教育读者了解世界,传达内容是我们的目标:一些作品虽然艺术水准很高,内容却含糊不清,这种
This pictorial book offers 200 first—hand photos with caption to illustrat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Shanghai from a humble trade town hundreds of years ago into the well—known Far Eastern economic center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闪烁着旧上海余韵的百乐门大舞厅,撩拨着老上海尘封记忆的老洋房餐馆,缅怀着老上海浮华奢丽的上海新天地……本书以独特味道的笔触和优美的画景带领读者感受上海,使读者不知不觉融入上海的老城厢、上海的外滩、上海的东方大埠、上海的都市文化生活,感受到活生生跳动的历史脉搏,并深深爱上这座城市。上海,一座有“情调”的城市,触得到浓烈火热的时代激情,争相长高的巨大建筑,让人感到时代快速的脚步,停也停不下来。;老洋房的故事、上海滩的传奇、嗲声嗲气的上海话、茶与咖啡的混合味道——这是上海的“情调”。
《60个一生必拍之地》以详尽的资料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现了中国最美的最值得拍摄的60个地方,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奇景,还可以得知这些照片的拍摄地以及如何拍摄到如此美妙的图片。 《60个一生必拍之地》适合爱好摄影、旅游的读者学习参考。
这是一本天真、野性、又充满美妙童趣的人物摄影集,摄影对象为2—18岁的女孩。作者环游世界的过程中拍下这182张令人难忘的照片,100%呈现出女孩的力量和精神。每张照片配有简单的语句,那是照片中小主人公想分享给读者的话。 作为礼物,球星贝克汉姆的老婆维多利亚曾将这本书送给自己的女儿。
本书作者曾应邀出席5大洲30多个诗歌节,纽约、巴黎、剑桥、法兰克福、墨西哥城、利马、内罗毕、乞力马扎罗等城市都举办过他的个人诗歌朗诵会。作者边行边摄,游历了100多个国家,也留下了颇多摄影作品。有别于专业摄影家,作者记录的照片颇具平易近人的人文味道。2008年,作者在深圳举办摄影展,迄今已逾10场。本书是他的部摄影集,收入过去17年间的人物、风景和抽象作品150余幅,并配有大量行摄文字,记录摁下快门那一刹那的所思所想。
《世界著名音乐小品欣赏》内容简介:音乐小品是音乐作品中流传最广、形式最多样、表现最灵活,也人们喜爱的音乐体裁,即使对交响乐不太了解、不太懂得的人,都听过、爱过一些音乐小品,黎孟德所著的《世界著名音乐小品欣赏》选取的音乐小品,都是音乐史上各个时期、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经典之作,我们从“创作背景”“作者风采”和“作品赏析”3个方面进行介绍赏析,会受到广大乐迷朋友们的喜爱。
本书作者曾应邀出席5大洲30多个诗歌节,纽约、巴黎、剑桥、法兰克福、墨西哥城、利马、内罗毕、乞力马扎罗等城市都举办过他的个人诗歌朗诵会。作者边行边摄,游历了100多个国家,也留下了颇多摄影作品。有别于专业摄影家,作者记录的照片颇具平易近人的人文味道。2008年,作者在深圳举办摄影展,迄今已逾10场。本书是他的部摄影集,收入过去17年间的人物、风景和抽象作品150余幅,并配有大量行摄文字,记录摁下快门那一刹那的所思所想。
这是一本黑白风光摄影的集子。师承美国风光片摄影大师Charles Cramer ,以及数字影像Bill Atkinso ,作者董冬在风光摄影这条路上已经走了20 多年,不仅继承了以亚当斯为代表的经典风光摄影的旷达之风,也习得了后者在技术处理上的技巧。本书将展示作者在风光摄影上的几段历程,对黑白摄影理念的理解,以及人与山水之间的不断建构过程。
美国《国家地理》纪实摄影师芮沙作品集首度登陆中国 芮沙是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曾任摄影大师马克·吕布和唐·麦卡林助手 芮沙作品集次在中国出版发行150张摄影作品耐人寻味 多张战争纪实照片反映真实战地生活作品真实且撼动人心 《希望的曙光:纪实记者镜头中的多元文化》收录了纪实摄影师芮沙的150幅精彩作品。 芮沙是一名人道主义摄影师,他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无论战争、节日、生活细节,无不真实反映出每个地方人们不同的快乐的、苦难的、虔诚的生活。 《希望的曙光:纪实记者镜头中的多元文化》图文并茂,通过百余幅摄影作品同时配以简短的文字故事,为您掀开一个您不曾了解的世界。《希望的曙光:纪实记者镜头中的多元文化》主要分为七个章节,包括:战地记者
《巴赫男中低音康塔塔咏叹调24首》系我社“世界音乐大师声乐经典系列”之一种,收入巴赫创作的24首“康塔塔”咏叹调,这些作品适合男低音演唱,也可以对男低音声乐技巧的训练起到辅助作用。《巴赫男中低音康塔塔咏叹调24首》由合肥中德印刷培训中心印刷厂印刷,2012年7月第1版,2012年7月第1次印刷。
《柴科夫斯基钢琴曲选》中收入了柴科夫斯基的《俄罗斯谐谑曲(Op.1,No.1)》《f小调浪漫曲(Op.5)》《沙龙波尔卡》《G大调大奏鸣曲(Op.37)》《四季(Op.37a)》《F大调浪漫曲(Op.51,No.5)》《伤感圆舞曲(Op.51,N0.6)》等曲谱,适合钢琴练习者练习使用。
2012年7月,荒木经惟将在自家阳台上拍摄的照片集结,出版了这本《爱的阳台》。书中收录的照片跨越30年的时光,从1982年荒木夫妇搬入豪德寺住所开始,到2011年住宅被拆掉截止。阳台见证了荒木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从喜迁新居到痛失爱妻,从爱猫奇洛死亡到无奈搬迁。在后记的访谈中,荒木借照片回忆30年的爱情生活,联想到逝去的人和消失的房子,令人唏嘘。
《童年》讲述了:中国人将来就没有童年了。现在的中国小孩就像老鼠,一出生就有胡子。正因为没有了童年,我们才珍惜这些图片。镜子般的原生态记录,直观展示行进于巨变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尝试的视觉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和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