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平主编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集》的作品反映了五年来中国画的创作水平和发展现状,在题材、体裁和形式、手法诸多方面有新突破,风格多样、探索广泛,不仅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也颇显著。其中不乏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新作,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和艺术享受,是一次高品位、高质量的作品集,展示出中国气派和时代风貌。
本作品集收录的这10位艺术家是在当今时代涌现出来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朝气蓬勃,用值得炫耀的热情、精力和对现代文明欣然接受的健康心理,亮出了要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旗帜。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传统水墨性话语在走向现代的转换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精微与深入,但又各具个性和神采。他们的创造给我们的启示是:寻求本土文化形态的开拓与发展,需要朝向现代,朝向世界,需要融合当代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方能促进中国画形式贴近时代的审美,拓宽本土绘画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 “当代水墨10家”的一辈人概莫能外,他们既要在宣纸毛笔中讨生活,就不能漠视传统的存在。如果把传统比喻为海,那么注定他们必须跳进海里,只有渐渐自如地划开自己的臂膀,游出自己优美的姿势才谈得上拥有了传统。从事中国画的人数以万计,有些人在传
由于照相机的普及,一时以拍摄照片替代速写收集素材之风很盛,久之,机器替代了手工,速写本便被冷落了。同时,又因艺术之观念与形式的发展,有时也会产生搞创作不一定要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的误解,以为其灵感与创作的素材只需从前人或他人的作品与资料中去汲取,尤其是一些意象或抽象的创作,更以为无需有生活的感受,似乎画速写和以速写的手段去观察生活,以及收集生活素材等方式已过时等等,这应该说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吴镇(1280-1354)元代杰出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等。嘉兴魏塘桥(今属浙江)人。与黄公望、王蒙、倪瓒齐名,并称“元四家”。工词翰,山水宗巨然,墨竹效文同,俱臻妙品。因他变法自成,文同以竹掩其画,吴镇则以画掩其竹,尤其画墨竹,其画山水,则以苍古沉郁取胜,常用披麻皴。为人孤洁,索画者虽豪贵不能求,唯以佳纸好笔求之,欣然就画。他画山水竹石,每题诗其上。其著作有:《墨竹谱》、《竹石谱》等。 《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有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乘法苍劲,笑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竹子弯曲而又暗含张力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周裕国的画,自然之气扑面而来,恍若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身心为之所动。多年来,他以四川西部风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广受大众喜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尤其是雪山和云水的画法独树一帜。以传统技法画雪山,多经留白为主,有时加以简单的皴擦,在画面中也多为陪衬而已。而周裕国画雪山,则通过山石的块面划分,褶皱的聚散和背景的映衬,将雪山既纯净又巍峨的气势表现得极其饱满、壮丽和神圣。周裕国画云水吸取了传统的烘染技法,利用宣纸浸润的特点,将云与水的质感十分完美的表达出来,山石得云水而活,云水得山石而动,画而氤氲灵动,生气勃勃。这是周裕国的作品广受称道之处,同时也是颇受争议之处。然而他既不惶惑于这种争议,也不拒绝这种争议,而是把这种争议作为自己、完善自己的一种参照。
如何选材料,如何运笔,如何着色,如何描画 其实,学习水墨画一点都不难!翻开本书,跟随水墨画教师中津宜子来学习如何无需打底稿,只需运用笔触来表现四季的花之美,现在就让我们用墨、颜彩与画笔来描绘四季芳华吧。 本书首先详细讲解了水墨画的所需工具、色彩知识与绘制花朵各元素的绘制技法,然后依循四季讲解绘制当季花朵的方法。书中举出了许多范例,都是以生活常见的花朵为题材的。通过照片与图解的方式,进行细致讲解,用笔的丰富的运笔方式表现各种各样的花。内容横跨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多方面的内容。本书旨在让初学者享受学习墨彩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把这份乐趣坚持下去养成观察与描绘的好习惯。
本书勾勒了中国画色彩的发展演变历程,展示了中国画色彩的成就及其误区,进行了美学与文化学探渊。逐一论述了五行与五色、儒家色彩观、道家色彩观,并以儒、道、佛之融合及五行与五色之收摄探讨了青山绿水画的哲学基础与文化底蕴,以老庄、玄、禅思想之融合及儒家陆心学的影响阐释了文人水墨画产生的士人心态、美学意境和社会人文契机。本书后进行了中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坚持东西方的良性互动性,去除东西方的弊端,从更为人性健康的角度来全面建设中国绘画色彩乃至中国文化的当代面貌应是我们的终极关怀,也是敞开审美之维和存在之门。
杜炜,曾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杜炜的作品风格独特,擅长在白纸上以白颜色作没骨山水、花鸟画,而其以浓重酣畅的笔墨所作的逆光山水画则别具一格。他多年来创作了不少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其中焦墨山水写生长卷《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张仃誉为 焦墨山水佳作 。 本书收录了他的数十幅武陵源焦墨山水画,供美术爱好者欣赏。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优秀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
卢沉、周思聪先生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画家,他们的绘画思想与作品影响了画坛的几乎两代人。人品与画品的高度统一、淡泊名利、“怀着真情实感去创作”以及艺术的深厚功力深深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卢沉、周思聪先生生活中志同道合,绘画上和谐默契,共同创作了《矿工图》等不朽的艺术作品。两位先生都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受过严格而正规的素描训练,写实造型能力一流,很早便誉满画坛。 周思聪先生的人物画小品感情真挚、自然、质朴,以气质美和力度美取胜,绘画语言极其单纯凝炼,表现出极高的才智、悟性和修养。 周思聪先生堪称20世纪伟大的女性画家。 卢沉先生(1935—2003年)和周思聪先生(1937-1996年)英年早逝,令人无比痛心,更使中国画坛上失去了两位艺术巨擎。他们所留下的艺术作品更是珍贵而有意义的,他们给我们提供的
名家讲稿系列丛书 以20世纪中国画坛久负盛名的大师级国画家为对象,分别将体现他们绘画理念和美术教育思想体系的精粹画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画作荟萃成书。 《名家讲稿 大师精选:山水 花鸟 人物合集(套装共12册)》精选包含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溥心畬、贺天健、潘天寿、徐悲鸿、李可染、陆俨少、蒋兆和、于非闇、叶浅予在内的12位山水、花鸟、人物大师名家,集合成套。每一册都集中体现了各个画坛大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突出的艺术品质,极具可读性和经典型,读者一卷在手,便可深入系统地了解相关大师名家的绘画技法和艺术境界。
本书是中央关院中国画学院首届(也是中国首届)艺术硕士的水墨人物写生画集,它反映了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首届艺术硕士写意人物专业的写生教学实况,同时也是阶段性的小结。全书内容包括精心整理的部分珍贵教学资料和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并将学术理论研究与课堂内外写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图结合,图文并茂,体现了“传统、生活、创造”的重要教学思想。它反映的不仅是对绘画造型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与志的培养。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本书为精装版。
本书所展示的是刘庆和90年以来的代表作品,包括了画家水墨画创作的几个重要的变化、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对水墨画创作的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究,将水墨这一表现方式的文化传承、进入当代、潜在空间等一系列课题呈现于观众面前。
本册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为“总序”,即本序,主要阐明画派涵义、包容范围、对研究画史的特殊意义。第二部分为“画派叙论”,着重叙述该派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艺术渊源背景,开派或领袖人物的生平、画学道路、艺术主张和风格特点,重要成员的艺术特色,该派总体的绘画风貌。第三部分为“名家名作赏析”,选择开派人物和重要成员的代表作品,逐件进行赏析,图版约40幅作品,文字说明包括画家简介、作品自然状况、题材考证、内容叙说、画法渊源、风格特点、独特价值等。第四部分为“影响与评论”,从美术发展的角度,旁征博引画史文献,说明该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并站在今天的高度,评论该派在艺术文化上的独特价值及可资借鉴之处,倘该派画家传世作品存在真伪问题,还适当进行鉴考。第五部分为“年表与资料”,年表分历史背景、艺
《后水墨·新语境:李广明自然呈现主义艺术》这套广明原创的“绘画视觉语言”,关键就在于与自然的直接对话与融合的关系,而远离了那种人手对于颜料水墨及其在画布上的控制,这只有东方水墨的“水之晕”与“墨之染”才能出此效果,因为固态的油彩一经落上画布,就已经凝滞了,那种微妙与奇妙的水墨变化只能独属于东方。中国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规律,“道之为道”的法则,都在广明“冰墨”创作当中得以自然地运用。这裹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naturalness),广明的创作遵循的是一种顺应“自然性”规律的艺术之法,这种“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在艺术家看来,水属阴,墨属阳,在“由冰化墨”的过程中,居然形成了一种相互谦让与主动融会之势,这恰恰又是“阴阳相合”的东方智慧。与此同时,面对这种“冰墨”抽象的感悟,也
本画册为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晓军的水墨写生作品集。画册中收录的作品是近来画家在华山、峨眉山等地的写生小品。这批小品画代表了画家在现阶段对中国水墨画的探索与新尝试,在艺术造诣上又上了一个台阶。白晓军的艺术风格独特,既雄厚豪放,又清旷流动、沉郁苍茫。他的画以水墨山水为主,画里的风景能够扑捉到山水的灵韵,尤其是他画笔下的桂林山水,率真、雄浑,画出了桂林山水的秀美与气势,墨色浓淡相宜,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这本画册中所画华山、峨眉山、桂林等地的景色作品同样精彩,他把祖国各大名山用水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笔下的名山或许不是写实的,但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哪一座名山,因其生动地描绘出了每座名山的气质。画家用简单的水墨语言描绘不同景物的特点,从画中也可感受到画家在作画时内心的平静,这份
本书精选“70后”优秀水墨画家近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集结成册,旨在通过呈现“70后”艺术家自然而多元的“无边无境”状态,在开放的文化视角中重新思考“水墨”在当下文化情境中的独特价值。所选录的画家中既有选择从西方绘画的语言方式和观念表达中吸取元素,在一种“跨语言”的边界探索中发展独特的水墨语汇,也有从“守住中国画底线”的立场出发,将本土的笔墨遗产置放到新的语境关系中去进行绘画理想的个人陈述……在水墨艺术的当代转换中,这些画家坚持在作品中继续保有“水的感觉”和“墨的滋味”,在忠实于生活与时代感受的前提下,去进行个性化的“水”与“墨”相结合的“自由实验”,在不断寻找中使“水墨”走进当代,跨入新境。这批画家对推动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