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主编的《工笔新经典(人物画技法)》集结张见、王冠军、罗寒蕾、李传真、孙震生、徐华翎、沈宁、陈川8位年轻工笔人物画家与他们的新作,他们是当代活跃在画坛前沿的艺术家,他们在本书中作了技法剖析和创作思路,是*为鲜活的信息,从而给读者新的阅读经验,帮助初学的读者走正道,帮助探索新路中的朋友提供启发。
自1987年一没骨法创作出带有逆光感的系列人物肖像《小溪》、《草原》等之后,田黎明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冰由此孕育出一系列淡彩墨人物画,被批评界“利索当然”地纳入到当时风靡全国的新文人画的思潮之列。田黎明也尝试过多种基友的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和手段,但超越传统的心理需求与落入传统套路的文人画绘画语言之间的深刻矛盾,无疑是建立自己的绘画范式的障碍。田黎明这几年的题材选择阳光下的乡村风情、游泳、少女等,与他对新文人画的反思,对自然生活的成熟理解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绘画语言上基本保持者没骨法的淡彩墨的风格样式,这是他独立于中国当代画坛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彩墨光感画面或许会演变成明快、厚重的浓彩墨光感画面;平面化的画面空间或许因为色彩的浓重和对比而变得富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人物画发展史,领略其伦理教化、体道言志之类绘画功能观的流行变易,以及主题、风格、形式技法、美学趣味等等艺术要素和艺术呈现方式的错综延迁,并对人物画在古往今来各种时空条件下不断嬗变着的社会关系作一巡视,是《中国人物画通鉴》的基本宗旨。它以史论交互、点面结合、图文应对的叙述方式,按发展时序分为十册,尽可能丰富系统并且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人物画史全貌。本书《茧缕轻钩》为第四册由刘亚璋编著,从各个角度论述了唐末五代人物画的概况。
《戴敦邦画谱(辛亥革命人物共2册)》是戴敦邦画譜系列之一,收载戴先生*创作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人物图像八十幅。这里面既有革命元戎、志士英烈,也有军阀枭雄、官僚政客。每幅画前均配有简述其生平事迹的文字介绍。通过这些传神的人物图像和解说文字,读者可以领略一百年前波澜壮阔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和当时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各种风云人物。同时,本书也显示了戴敦邦先生在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上的新开拓新探索,采用繁体直排,宣纸印刷,线装函二册的形式,值得珍藏鉴赏。
《 红楼梦 之 金陵十二钗 正册:工笔人物临摹范本》以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为例,详细讲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步骤、临摹技巧和注意事项;每篇均收录金钗的判词或诗词,在解析人物个性的同时,能帮助绘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内涵;随书附赠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主题歌及插曲,供读者赏听。
要想学习仕女画,须从临摹入手。临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阶段性,并选择真正优秀的范本。古代仕女画比较讲究程式、规矩,这就要求我们多去认识、了解各个时期仕女画的表现题材、审美趣味、造型特点、技法手段和服饰表现等各方面的特点。可以从唐画设色敷彩之风韵入手,亦可从严谨端秀的宋代仕女画入入,接下来再学习元、明两代仕女之格调逸气,兼学清代仕女画之清雅秀气,及感受文人追求《书卷气》、《金石味》的雅趣。后,将众家的长处熟记于心,经过一番参考借鉴,学众家之长而舍己之短,在画艺上不断磨练自己,使仕女画的创作之路越走越远。
薛永年主编何馥君、张若滢编写的《故宫画谱(人物卷婴孩)》是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系列之一。此系列图书将清代著名的绘画教材《芥子园画传》与历代名家名画相结合,对经典名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精讲,配以精美局部大图以供学习者临摹与学习,形式新颖,印制精良。
沈延毅先生称赞其作品并题“别具风格”。陈传席先生谓之“深沉雄浑、大气磅礴、前途不 可限量”。李正天先生评“旭奇之画是中国画坛罕见的而且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刘正成先生欣然命笔:“稿古奇风”,“功力深厚,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金石味”。朱训德先生评旭奇其画“内涵丰富,实在难得”。 旭奇之画是中国画发展之正统。
黄宾虹作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高标独立的画家,其一生经历丰富,学养深厚。在文史研究及中国画实践中造诣非凡。本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诠释黄宾虹将古典山水绘画向近现代山水绘画转变的伟大界标作用。
中国画专业人物写生是中国人物画家的基本功之一。人物写生作品是一种可独立欣赏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为刨作而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凡经历学院深造的人,写生一定是曾经的必修课,学画人物的人尤其是这样,而他的写生之能力往往体现其造型的水平,而写生之水平有时甚至会影响其一生艺术之发展。本书介绍了吴宪生的水墨人物写生作品。
杨伟涛,笔名杨旦,斋号一日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 作品《向我开炮》获全军美展一等奖,《早春》获“锦绣中原一一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好戏》获“全国第三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优秀奖。 作品《集》入选2008年全国中国画展,《生民》《回家》入选“民生·生民——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一个瓶子》入选“融·聚——2009年中国国家画院学术邀请展”,《*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达赖和班禅》入选纪念建党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愿世界和平》入选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艺术节全国中国画展,《远方的朋友》入选“江山多娇——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瑞雪》入选“八荒通神——哈尔滨全国中国画双年展”,《智慧和力量》入选“魅力新疆——第七届西部大地情全国美术作品
8开全彩印108页。 收入唐五代及两宋人物名画多幅,包括《步辇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宫乐图》、《高逸图》、《韩熙载夜宴图》、《八达游春图》、《神骏图》、《听琴图》、《采薇图》等,部分局部放大。
古今并置,图文并茂,素描与色彩荤素搭配,步骤分解与成画展示对照成趣。对情志、物态的解析,有细致传神的说辞。并在对形神关系的反复辩证中找到了有效的表现方法。图文互证,是当今有效的书籍读解方式,它同时促成图像的意义生成和理论性致用。 这部技法教程,从中国人物画学的传习探入,是对我院中国人物画学的一次增益,也加快了时间表上的进度。 线描人物是工笔人物画的底本,同时也是训练线性笔法,线构成和肖形能力的便捷高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大尺度地看待学术视野,任何体系都是一种封闭,中国画学是如此,中国人物画学更是如此。封闭必然带来粗暴、僵硬的专业权力话语,而借鉴、挪用,特别是对格致精神的临场践行,则是抵消权利话语的有效验方。
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分类,从大范围看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细分起来还有许多分类或分科。 肖像画属于人物画中的一个分类或分科,它既与人物画有很多共性,也具备自身独特的个性。首先在性质属性上,它有别于一般的人物画,有其特定的描绘对象和范围,独具的创作宗旨和要求,因此,并非是所有表现有名有姓的人物画都可称为肖像画;其次,肖像画因主客体因素的不同,在体现本门类共性同时也呈现纷繁个性,从而肖像画自身也形成了多种类型,它并非是一种模式;再次,肖像画的历史发展,既与人物画有同步的一面,也有它自身产生、成熟、发展、演变的轨迹,从而体现出它自己的演进规律,了解肖像画的性质、类型和历史,是把握此分类艺术特殊性的重要方面。
中国画大家戴敦邦先生在迎来艺术创作55周年之际,以其炉火纯青的国画艺术语言,重新演绎了1000多位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人物,并编选而成精品画集《戴敦邦新绘中国风情人物》。 《戴敦邦新绘中国风情人物》以中国社会发展为经,以历史上的王朝兴废为纬,分为《先秦至五代(上)》《先秦至五代(下)》《宋代(上)》《宋代(中)》《宋代(下)》《元明清》等6卷,荟萃了戴640余幅人物画,勾勒出中国历代百般社会场景、诸色风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