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对中国山水画经典理论与创作问题的诸多思考。结合画家及观者的感知经验,从士人的审美思想脉络中阐发传统山水画中的 光影 气韵 卧游 师造化 和 远 等重要范畴,以此揭示山水画的视觉特点、空间表达与士人的精神性理想。并在具体作品案例的分析中,重新审视宋元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及其象征性等问题。本书还融入了作者真实的创作经历与实践体悟,在考察 临摹 与 写生 之内在关系的同时,探索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路径,引发 山水精神 之时代反思。 林泉之思,皆在画忆。 本书旨在从经典理解与读画思考中唤起大众共鸣,从山水画的品读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此获得心灵的沉淀。
学习传统山水画须从临摹入手。初学者面对古画名作,往往无从下手。本书作者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教育家,且具备数十年山水画教学经验,为初学者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临摹学习方法。 全书分三卷:*卷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法,第二卷为初级临摹,第三卷为高级临摹。*卷中,作者亲手绘制近百幅基础技法解析图。第二、三卷,精选六十余幅意境、笔墨俱佳的历代传世珍品画作,展示原图,划分临摹步骤,示范临摹画法,一步一图,以精致笔触配合精到讲解,使得本书极具可操作性。 独特的大开本设计能够完整展示名画的画面和笔触,配合精心设计的画面解析、局部放大等环节,更使得本书具有与众不同的实用性。 本书美轮美奂,还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系列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中国工笔画临摹的材料选取、技法要点、工序流程,是作者多年绘画与教学经验的总结。本系列图书分为花鸟、人物、山水三个画科,每个画科精选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由易到难排布,以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解说,深入而精微地讲解其临摹流程和绘制技法。每幅画作均配有与原画等大的、高分辨率的原作范本和白描底稿。本系列图书选取的临摹范本取材于高等院校工笔画专业课的临摹内容,与美术学国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完全一致。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学习技法知识,更重要的能加深读者对中国画审美品位的理解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
无
“不识芦山真面目,”。诗人刻意突出廬山外貌景觀感之美。其实,識芦山真面目,还必须身入此山中。交友,初相識,深交便觉失望,但也有开頭并不吸引人的朋友,日久始感宽厚博大。 40多年来对水墨水乡艺美术的潜心研究和创作,杨明羲倾注了自己的艺术感情和热忱。从去国到归来,其中多少沧以桑甘苦,幻化为如今胸懐的磊落、豁逹以及他一如既往对艺术追求的激情,使得他对今后的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追求。那就是寄意于全新的水墨水乡创作,在形式上愈加的简约、磅礴大气,意境上愈加的凛然超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试目以待杨明作者在艺术上带给大家的一次惊喜吧。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一张山水画的好与坏的先决条件。就如同一座建筑物,其骨架不合理,外表装饰与装修再华丽、再讲究,它也不会坚固实用的。其次,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构图要与画面的内容相谐调。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我们应把这些对立的关系统一均衡在画面之中,才能完成一幅好的构图。构图,需要我们在万象绘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和谐的自然美感。因而,我们应面向自然,面向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搜尽”是广收博取,“打草稿”是认真选择,经过提炼取舍,才能
《山水图》卷,明末清初画家龚贤所绘。龚贤为金陵八家之一,但他的艺术造诣居金陵八家之首。他的山水画远宗董源、米芾、吴镇,近师沈周,进一步发展了笔丰墨健的画法,此画笔墨浑厚,苍秀沉郁。
山水画传统的理论和技法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创作中可得以充分的发掘和应用,但这终究有限。天下的名山大川,变化多端,风格各异,那里有无尽的创新源泉。现今的有作为的山水画家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向大自然讨取生活,以求新的题材、新的章法、新的意境,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方法。为使自己的作品有新意,更符合人们的欣赏心理,我在求新方面也作了些探索:如“空白”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仅历代山水画家的作品中常见,而且很多画论中也有较多篇幅,它是构成山水画的重要因素,我在创作中也极为注重空白的运用。可传统的空白都很少作笔墨表现。十几年来,我对做好做活空白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和尝试。生活是的老师,所以我到生活中去观赏学习空白的表现。山水画的空白主要是云、雾、天空或水域等,其中尤以云
本册《明代山水画集》系从我院藏品中精选而成,共收入明代山水画102幅,基本上涵括了明代山水画的各家各派、各种风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艺术性和资料性,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是首次出版,它对于广大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书画鉴定家和文博、艺术工作者,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山水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还,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山水画的文化渗透力尽管有所削弱,但为其提供并不断滋养着后来人的价值的形式渊薮,仍然以其既作用于现实艺术情境,又作用于主体认知结构的双重效应,深深锲入当今时代。《中国山水画通鉴》以图文相映的方式,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
袁江的山水大多作大幅,气势雄伟,境界峻异幽奇,迥异于文人山水的平淡天真,一任自然。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敬,在布局上惨淡经营,多突兀奇特之镜;线条多及曲笔,顿挫转侧,笔力粗壮,变化多端;其皴法多做点子皴和钉头逡,略近范宽,但为突出的还是从江南园林中假山石变化而出的骷髅皴,或曰鬼面皴,卷曲玲珑,机变百出,但气势非凡,绝无盆景感,十分有用于画面幽深奇异境界的深造。袁江的设色法也极具个性,与一般的青绿山水不同,他作画极少有覆盖力很强的矿物质颜色如石青、石绿等,多彩用花青、藤黄等植物性颜色,再加上淡墨,通过各种颜色比重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相,所以其设色虽较浓重,但因植物性颜色的透明,并不掩盖原来的皴法,仍体现出强烈的笔墨意趣。袁江作画多落穷款,且笔墨粗壮,刻画精严,气象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