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为中国画基础技法系列丛书,该系列丛书具有技法分析详细、画法丰富、内容多样、通俗易学等特点。本书所例举的题材为松树,书中内容有松树的叶子、枝干、树皮、树根的不同形象及画法,松树的结构分析,松树的创作步骤,完整的作品赏析等;书中图文并茂,每个画法步骤都有简短的文字介绍。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
历代经典名画高清本系列丛书,一共10册。分别为《菊花精选》、《小品精选》、《花鸟精选》、《山水精选.上》、《山水精选.下》、《荷花精选 》、《牡丹精选》、《梅花精选》、《兰花精选》、《竹子精选》。每册书按题材、年代进行分类,精选从宋元时期到近现代经典名画,对部分部分经典作品进行了技法解析和画面解读。
本卷是珠山八友山水画精品结集。收入了20世纪20-50年代大师何许人、汪野亭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王琦、王大凡等的陶瓷山水画精品80余件,便于艺术院校师生及爱好者欣赏临摹。
本套绘画技法图书面向山水画初学者,为他们提供一条学习山水画的便捷之路。丛书选取了山水画具有代表性的树木、山石、云水及点景的题材分类。详细而细致地讲解各类画法,并分步骤示范技法要点。使读者在临习过后,基本掌握山水画的基础画法。本书的编排上也注重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让初学者能从本书中获得绘画的乐趣。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艺术大家,大写意的一代宗师,他一生苦难,由王孙为遗民、落发为僧再佯狂还俗。八大山人的画是满怀悲悯与禅意的,苦难的境遇到了八大山人的笔下,就变成了激越的清响。八大之所以称为八大,是磨难之后的圆融,困顿之后的超越。 作为大写意画家,册页极能体现八大山人的艺术水准,其笔下的花鸟鱼虫、山石草木形象夸张,笔墨凝炼沉静,作品用笔直率而不入疏狂,用墨灿烂而不落臃胀,构图奇特,禅意幽然,艺术价值极高。 本书选取八大山人册页中的经历,合集成册,共分十本,以飨读者。
山水画写生通常称 对景写生 。写生对象或一树一石、或一物一角、或光景、或氛围。根据时间和地理条件或临场情绪可分快速和慢工两种,俗称 速写 和 慢写 。其要旨是:写对象之生、写对象之真! 生 就是生活、生动、生气、生机; 真 就是真实、真切、真情、真意。有道:美景如画、佳画似真。亦即写生与创作的千古准则 搜妙创真 (五代荆浩《笔法记》)。前人对写生的理解多见于花鸟画的题识,其实山水画亦然。较普遍的是直题地名或在诗文题识中示意。一般写生是按 适吾心 而取景,然后情景交融、对景造意、水墨加工成之。此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一幅好的写生,同样可称之为创作。
《中国山水画教程》分为上、下两册,是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山水画教材,上册概括了树木、山石、点景、构图等共5工章。下册概括了泉瀑、云水、染色、临摹、写生等共45章。本书从传统到现代,由浅入,深,对山水画各种技法做了详尽论述,并有345幅插图和范画作品,基本涵盖了从基础到提高,再到研修的全部课程,既是教科书,又是技法书,还是一部画谱参考书。为了便于临摹和学习,书中不仅配有范画,还对每种技法步骤进行分解,图文并茂,使学画者看得懂,学得会,少走弯路,尽快掌握绘画技巧。 这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历时近三年,书中内容是在自己40多年绘画经验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的。其中有些技法是当初老师密传。书中作品和范画是在教学画稿基础上筛选,并根据教材内容又多次深入实践,写生创作的。本书还参考了一些名家画集和
《披云峰图/东方画谱 清代山水篇》作者描绘黄山秀美实景真实,堪称中国古代绘画的抽象派,用截取法描绘场景深邃迷远。他的构图气势憾人、笔情狂悖、淋漓洒脱,具有豪放磅礴的气势。原色 原迹 菁华高清范本。
《青绿山水图/东方画谱》描绘了远处峰峦叠嶂,近处林木萧萧,有一老翁正策杖吟咏,好一派秋山踏歌的景象。此图构图精致,笔墨圆润,布局疏朗,概括沉着,气势厚重,极具唐人风貌。其树木的描绘笔法细致,画面风格文雅劲健,表现了闲适悠然的文人生活。
《黄山图/东方画谱》采用高远构图法,描绘了黄山莲花、云门诸峰景色。画面奇峰耸立,气势宏伟。山石用解索皴、披麻皴,线条刚劲如铁,突出了山石的质感。近处坡石上有数株苍松、乔木傲然挺立,掩映着草亭;涧泉自高而下,由急势到缓势,观者仿佛能联想到水声溶溶。整幅画面平淡简洁,意境深远。
《丹崖玉树图/东方画谱 元代山水篇》采用深远构图法,由于是在纸本上作画,该作较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等绢本作品更充分地发挥了笔墨融合的韵味。画面设色清雅,重峦叠嶂,高松杂树遍布窠石坡岸之上,梵寺仙观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用笔松秀,点染随意,潇洒自如,虚实开合,更加突显了山水的灵秀,溪流迴转,云烟缭绕,一派深远优美的意境。
此幅作品采用全景构图法,描绘了壮丽秀美的山水景色。以积墨法画出千岩万壑,逶迤起伏,气势磅礴。树木以横点、浑点、介子点、夹叶点等技法绘写,下深上淡,数遍点染,疏落有致。山石用雨点皴、豆瓣皴,多次皴擦渍染,用黑白对比和虚实浓淡的变化,画出远近层次,使得画面极富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名作欣赏为主线,主要讲述山水画史演变的规律、脉络和主要历程,兼及画家所处历史、环境以及画家生平、创作、传闻等。 全书20章,全书15万字。每章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一或两位画家,并赏析其代表作品。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作序。 全书覆盖画 重要画家、画派,重大变化、转折,以点带面演绎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文字优美、描述风趣、图文并茂、诗意盎然。\"
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立场,并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优长,对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中产生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之变革进行分析和梳理,着重阐述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主流形态,也兼及非主流形态,而在具体陈述中则采用史与论结合、图像与释阐结合的方式,并试图在现象的铺排与个案的分析中,寻找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内在联系,以此说明中国山水画在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梳理、概括出中国山水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性的现代形象。
《施云翔山水画教程(云水篇)》8开,5印张,属 于山水技法书。适合具有一定绘画水平的画家及书画 爱好者使用。云水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水 或静谧,或灵动,或浩渺直接体现了山水画的气韵, 所以画好云水是画家的必修课,本书即是通过详细的 关于云水绘画分析性质的文字及作品技法过程图例以 及作品赏析,为广大读者展现了施云翔山水画烟波浩 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的景象,尽显浪漫主义色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领域出现了蓬勃生机,异彩纷呈。爱好美术者愈来愈多:他们之中既有美术院校在校求学的学子,也有青少年业余美术爱好者,以及离退休老同志。 这些美术爱好者,由于学画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在学习深造中,产生了许多的疑难问题。 为了帮助美术爱好者“释疑解惑”,以及弥补美术图书出版方面的不足,我们策是出版了这套“美术基础技法答疑丛书”。 丛书以简要和实用为基本点,从读者的心理接受、阅读期待出发,着重解答“要点、难点、疑点”问题。丛书采用了“问答式体例”,以新鲜活泼的方式,教学双向对话,以期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 丛书各册图文并茂,文脉畅通,并具有知识系统性,可作辅助教材使用。
本书为历代山水画名作解析系列中的一册,收录了王蒙(元代画家)、王绂(明代画家)的代表作品《具区林居图》、《山亭文会图》,并配有解析文字,有很好的欣赏价值。
《浙江博物馆册页精品——任伯年扇面》由清代的任伯年绘,此画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描绘的是人物画,花鸟画等。在绘画史上,任颐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浙江博物馆册页精品——王翚册页》由清代的王翚绘,此画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王翚的山水画,功力刻实,笔劲力健,早年具有清丽深秀的风致,晚年转向苍茫浑厚;丘壑布置富于变化,水墨或浅绛都渲染得宜,岩石灵活,林木健爽。
Array